×
爱国教育家顾惠人

包邮爱国教育家顾惠人

¥46.0 (7.7折) ?
1星价 ¥46.0
2星价¥46.0 定价¥60.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540765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99
  • 出版时间:2016-12-01
  • 条形码:9787515407654 ; 978-7-5154-0765-4

本书特色

☆现代青年的病态及其诊治法 ☆中学教师的错镜☆修学指导 ☆中华女子教育的一个严重问题☆一个中学的教育哲学

内容简介

顾惠人,教育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硕士。前后从事中学教育28年,在中学教育、青年教育、职业教育方面颇有建树,倡导并努力实施“学校家庭化,生活纪律化,头脑科学化,身手平民化”的教育宗旨。 抗战时期,在上海“孤岛”组织16所基督教学校,坚持教育青年,拒绝伪化。上海沦陷后,辗转西南办学,收容青年,提供学习机会;抗战胜利后以zui快速度恢复秀州中学秩序。这一过程体现了其对国家、对民族、对青年的高度责任感。 其所掌之秀州中学培养了大量现当代重量级人才,如世界数学大师陈省身,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程开甲,首译莎士比亚全集的“译界楷模”朱生豪,著名红学家吴世昌、翁同文等。 本书收录的“顾惠人文选”中大量对中学教育的思考与实践,对青年的教育思考,在今天看来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录

顾惠人传
1.铜像揭幕仪式
2.家世
3.到秀中读书
4.中学时代
5.留校任教
6.沪江大学
7.教育!教育!教育!
8.秀中的发展
9.训导主任
10.新任校长
11.“四化”教育
12.春风化雨
13.国难当头
14.人生伴侣
15.出国留学
16.留学生活
17.回国之后
18.抗战烽火
19.筹建联中
20.秀州精神在“孤岛”
21.昆明之行
22.“孤岛”陆沉
23.觅址复校
24.“顾校长拯救了我们”
25.创办赣州联中
26.赣州联中时期
27.寻乌半年
28.秀中复校
29.艰辛而诗意的生活
30.内战是“中国人自家的事”
31.解放初期
32.新的气象
33.痛失爱妻
34.默然以终
35.终得澄清

顾惠人文选
泰戈尔来华给我的感想
夏令儿童义务学校的新使命
现代青年的病态及其诊治法
为工人请命 要求公平的待遇
十字路口的光华大学
革命高潮中学生应有之修养
中学教师的错镜
嘉兴秀州中学概况
本校大事记
本校卅五周纪念回顾与前瞻
嘉兴私立秀州中学健康教育实施概况
美国中等教育当前之一大问题
文献展览与青年教育
理想中之现代中学教师
升学就业指导为中学教师之一大任务
本校七年来之回顾与前瞻
一个现代青年的人生观
高中军训管理问题之检讨
修学指导
告流浪青年
华东区基督教联合中学筹备与成立经过详情 非常时期中基督教教育事业之新试验
昆明之行
旷野中之学校
本校二年半来在沪之进展
中华女子教育的一个严重问题
教师与行政
谨告全体师生
上海市基督教中学校长暑期讨论会经过观感
十年教育记
写给全校同学
现代教育
一个中学的教育哲学
中国教育之展望
秀州精神
八年校务经过报告
民族战争中之教训
民治与教育
回忆与纪念
回忆父亲顾惠人
人才辈出群星璀璨顾惠人校长功不可没
秀中朝晖时期的顾校长
缅怀顾惠人校长
顾校长的形象永在我心中
终生铭感顾校长救助之恩
顾师与我
生命的幸运转折
解放前后的秀州中学和顾惠人校长
三遇恩师
顾惠人校长三四事
一张学杂米收据
永久的纪念 雕塑顾惠人校长像献上的心声
母校学习生活的片段回忆
我忘不了母校秀州中学
难忘岁月永留心间 记赣州联中的生活片断
回忆母校的学习生活
1947年“五二〇”运动在嘉兴秀州中学
解放初,我在秀州开展工作的一段回忆
我所经历的两次教会学校会议和参加军干校运动
长忆顾惠人校长的风范
感人至深的通信
顾惠人教育思想研究
顾惠人校长教育思想和实践之我见
我对“秀州精神”的理解
秀州中学教育特色
顾惠人教育思想与实践探析
学校家庭化的现实意义和具体要求
破解基础教育困境之鉴 嘉兴秀州中学顾惠人校长教育思想研究
秀州中学早期办学思想研究
顾惠人年表
顾惠人年表(1901—1961)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爱国教育家顾惠人》:  7.教育!教育!教育!  顾惠人*初考入上海沪江大学,但却是从上海光华大学毕业的。  1925年5月30日,上海发生了“五卅”惨案。消息传遍全国,各大、中城市纷纷罢工、罢课,形成更大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处于风暴中心的上海,更是难以放下一张平静的书桌。当时,著名的上海私立圣约翰大学校长为卜舫济,主张教育与政治分离,为此曾与参加政治运动的学生数次发生冲突。圣约翰大学几百名师生举行罢课,并上书教授会。卜舫济则坚决不允许学生罢课,声言学生如果罢课,就必须立即离开学校。6月3日这天,因为升旗,学生与校长发生冲突,后大学暨附中学生553人宣誓:永远离开圣约翰。孟宪承、钱基博、张振镛等17位中国教师以辞职方式支持学生的爱国行动。不久。离开圣约翰的师生们另组建光华大学。6月3日这天被定为上海光华大学建校日。  顾惠人之前所在的沪江大学也是教会学校,他为人正直,不满学校风气,便毅然转学来到富有民族气节的光华大学。他为人正直,也有说法是说他在沪江大学读书期间,对作弊的同学进行无情揭发,因而受到恶毒的报复,以致不能在沪江大学继续求字。  顾惠人在光华大学教育系念到毕业,受教于名师廖世承、朱经农、孟宪承等先生名下。在光华大学学习期间,他如饥似渴地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他的老师孟宪承是江苏武进人,从华盛顿大学教育学硕士毕业后,又入伦敦大学研究生院深造,是著名的爱国教育家。孟先生年龄比顾惠人仅仅大了,几岁,对同学们来说,既是老师,也是可亲可敬的兄长。孟先生也很器重顾惠人这位虚心、勤奋的弟子,十分欣赏他的才华,认为他是教育事业的可塑之才。在和孟先生等老师的朝夕相处之中,顾惠人进步很快。有时在课余,他也写写稿子,不仅锻炼了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也挣得一些稿费来维持求学之需。  1927年.顾惠人大学毕业前夕,学校发给每位同学填写志愿的表格,内有三个空格,分别要求填写**、第二、第三志愿。有的同学填写自费出洋留学,有的要去教育部工作,也有不顾自己读的专业而填别的。顾惠人在三个空格内断然填入:教育、教育、教育!在这张填写志愿的表格上,他发出了立志终身从事教育的*强音。  在顾惠人即将毕业时,孟宪承推荐这位爱徒到无锡省中师范科任教。这时,母校秀州中学黄式金校长也邀请他回去帮忙。出于对母校更为深厚的感情,顾惠人婉言谢绝无锡省中师范科的工作,而应黄式金校长的邀请回到母校。  8.秀中的发展  秀州中学自1910年迁到项家漾后,发展迅速,入学者与日俱增。1919年4月窦维思赴美学习归来后,仍旧担任校长职务②,在校务管理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从1924年秋开始,秀州中学改行新学制,取消初小部,将旧制中学四年改为初中三年,高中三年,称“三三制”,高中设置理科、教育科与混合科。一年后,高中开始设文、理、师范三科。改制之后,课程开始扩充,实行选修课和学分制。这在当时是十分大胆的创举。  1924年到1929年间,秀州中学开设的初中必修课包括国文、英语、数学、自然、宗教、公民、历史、地理、卫生、图画、音乐、体育、修业指导等;高中必修课除几门基础学科外,还包括了读书法、人生哲学、文学概论、政治训练、军事训练等,高三的学生还增加了社会服务、科学史、经济学等课程,宗教课程从必修改为选修。  选修课则显得丰富多彩,分文科、理科、商业、社会、哲学、宗教、艺术、农业、教育等几大类,每一类又有细分,仅文科就有国学大纲、小说作法、文学史、诗学入门、文字学、应用文作法、翻译、英文文学、近代英文选、日文、英文会话等十几种课程。其他如农业类选修课则包含了农业常识、园艺学、养蜂学等比较实用的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拓宽就业门路。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