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地区高校和科研机构技术转移模式研究

包邮北京地区高校和科研机构技术转移模式研究

¥29.6 (5.7折) ?
1星价 ¥29.6
2星价¥29.6 定价¥52.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1017409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12
  • 出版时间:2017-03-01
  • 条形码:9787010174099 ; 978-7-01-017409-9

本书特色

本书从宏观层面描述了北京地区大学和科研院所技术转移的现状,认为技术转移的过程是科技成果深度挖掘的过程、政产学研金介协同创新的过程和各种资源整合配置的过程。由于中国经济社会的非均衡发展,加上北京面临疏解非首都功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形势,北京地区大学和科研院所的技术成果80%以上转移到京外地区,东部发达地区由于资金实力雄厚、产业链完备、资源整合能力强,技术转移效果较好。通过研究,作者认为,目前北京科研院所技术转移模式多种多样,但*好的模式是政产学研究银介协同创新模式,并提出了建立中关村技术转移特区、建立完善的科技金融体系、细化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法、提高中关村国际化发展水平、发展中关村创新创业文化等对策建议。

内容简介

本书从宏观层面描述了北京地区大学和科研院所技术转移的现状,认为技术转移的过程是科技成果深度挖掘的过程、政产学研金介协同创新的过程和各种资源整合配置的过程。由于中国经济社会的非均衡发展,加上北京面临疏解非首都功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形势,北京地区大学和科研院所的技术成果80%以上转移到京外地区,东部发达地区由于资金实力雄厚、产业链完备、资源整合能力强,技术转移效果较好。通过研究,作者认为,目前北京科研院所技术转移模式多种多样,但*好的模式是政产学研究银介协同创新模式,并提出了建立中关村技术转移特区、建立完善的科技金融体系、细化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法、提高中关村国际化发展水平、发展中关村创新创业文化等对策建议。

目录

绪论第1章 技术转移的理论基础、政策环境及分析框架 1.1 技术转移的理论基础 1.2 技术转移法律法规和政策演变 1.3 技术转移模式分析框架 1.4 本章小结第2章 部分发达国家高校和科研机构技术转移模式及启示 2.1 美国高校和科研机构技术转移模式 2.2 德国高校和科研机构技术转移模式 2.3 部分发达国家技术转移法律法规政策体系 2.4 部分发达国家高校和科研机构技术转移的经验与启示 2.5 本章小结第3章 北京地区高校和科研机构技术转移现状分析 3.1 北京地区高校和科研机构技术转移发展演变 3.2 北京地区高校和科研机构技术转移体系建设状况 3.3 北京地区技术转移总体数据分析 3.4 北京地区高校技术转移相关数据分析 3.5 北京地区科研机构技术转移相关数据分析 3.6 北京地区技术转移支撑体系建设 3.7 北京地区高校和科研机构技术转移的问题及障碍 3.8 本章小结第4章 北京地区高校和科研机构技术转移的空间分布特点、主体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4.1 本章研究思路与数据说明 4.2 北京地区高校和科研机构技术转移总体水平 4.3 北京地区高校和科研机构技术转移的空间分布特点 4.4 北京地区高校和科研机构技术转移的主体特征 4.5 北京地区高校和科研机构技术转移的影响因素 4.6 北京地区高校和科研机构技术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4.7 本章小结第5章 北京地区高校和科研机构技术转移模式与绩效分析 5.1 北京地区高校和科研机构技术转移模式分类 5.2 技术转让模式 5.3 基于科技计划技术转移模式 5.4 衍生企业技术转移模式 5.5 校(院)企合作技术转移模式 5.6 校(院)地合作技术转移模式 5.7 基于协同创新技术转移模式 5.8 军民科技合作技术转移模式 5.9 北京地区高校和科研机构技术转移模式比较分析 5.10 北京地区高校和科研机构技术转移绩效分析 5.11 本章小结第6章 促进北京地区高校和科研机构技术转移的政策建议 6.1 从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高度做好技术转移 6.2 构建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 6.3 加快构建协同创新体系 6.4 确立基于产权理论的专利估值体系 6.5 建立技术转移绩效评价体系 6.6 本章小结结论与展望附录参考文献图索引表索引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贺艳,陕西西安人,北京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经济学博士。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