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公民认同研究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公民认同研究

¥41.6 (4.2折) ?
1星价 ¥83.2
2星价¥83.2 定价¥99.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19981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14
  • 出版时间:2017-05-15
  • 条形码:9787516199817 ; 978-7-5161-9981-7

本书特色

由苏志宏*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公民认同研究/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文库》论述的重点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分析和阐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主导中国意识形态建设、引导人民大众认同并向往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制度、团结全国各阶层人民大众为建设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而奋斗等领域内积累的丰富经验;其次,重点介绍了邓小平在回归、提升与创新新民主主义时期人民大众认同的“三合一”逻辑、奠定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优越性与公民认同理论”基础的过程中的重大思想贡献,以及这一理论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系列讲话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及其理论创新过程,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中国梦”的构筑和实现,开辟了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公民认同不断发展的新境界;第三,提炼出了新时期公民大众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民族特征。

内容简介

本书论述的重点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分析和阐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主导中国意识形态建设、引导人民大众认同并向往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制度、团结全国各阶层人民大众为建设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而奋斗等领域内积累的丰富经验;其次,重点介绍了邓小平在回归、提升与创新新民主主义时期人民大众认同的“三合一”逻辑、奠定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优越性与公民认同理论”基础的过程中的重大思想贡献,以及这一理论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系列讲话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及其理论创新过程,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中国梦”的构筑和实现,开辟了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公民认同不断发展的新境界;第三,提炼出了新时期公民大众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民族特征。以上三个方面的探索和思考,为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开辟了广阔而新颖的理论视野。

目录

绪论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公民认同一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二 公民认同的中国逻辑及其研究视角三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公民认同的新常态 **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现途径,思想价值、制度建设**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现途径一 民族危机中对于公平正义的呼唤二 从“工农共和国”转向“人民共和国”三 “各得其所”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诉求四 新民主主义道路将国家前途和人民利益融为一体五 人民的“自愿”与“同意”,是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制度的前提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价值一 现代民族主义及其文化特征二 公民权利与民族利益统一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之中三 争取中间阶级,团结全国人民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制度建设一 作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制度实践的“三三制”政权建设二 抗日民主政权建设与中国共产党领导权的关系三 民主建设与政权建设是新民主主义制度建设的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三合一”的认同逻辑**节 从农民认同到人民大众认同一 “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二 封建地主阶级是国民革命的“*大的对象”三 农民运动是打倒封建势力的先锋四 在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实践中认同革命理论第二节 平分土地与“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一个基本思想价值二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地制定和调整土地政策三 强调农民对于土地应当具有“支配”权四 “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第三节 中国人民大众的个性解放和个性发展之路一 马克思关于个性发展的基本论点二 中国特色的人民大众的个性解放过程三 保障人民大众的财产所有权以促进个性发展四 在民主制度建设中促进个性发展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两个层面上的“中间阶级”理论**节 争取民族资产阶级层面的“中间阶级”理论与实践一 “大革命”时期的中间阶级理论二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中间阶级理论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时期的中间阶级理论…… 第四章 社会主义优越性与公民认同理论 第五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于社会主义优越性与公民认同理论的推进与创新 第六章 科学发展观、习近平系列讲话对于社会主义优越性与公民认同理论的推进与创新 第七章 新社会阶层、中等收人群体及其认同问题 第八章 从两个文明建设到公民认同的新境界 跋 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公民认同的六个问题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苏志宏,1951年8月出生,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思想史、中国美学史等课程。上个世纪80年代先后师从方克立先生和蔡仪先生攻读中国哲学史和中国美学史,1985年获南开大学哲学硕士学位,1988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博士学位。主要代表作《闻一多新论》(2000年)、《李达思想研究》(2004年),在国内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