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算机网络教师用书-(第4版)

包邮计算机网络教师用书-(第4版)

1星价 ¥28.9 (4.9折)
2星价¥28.9 定价¥59.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246901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58
  • 出版时间:2017-06-01
  • 条形码:9787302469018 ; 978-7-302-46901-8

本书特色

《计算机网络教师用书(第4版)》对主教材的知识体系、每章的知识点结构,以及内容前后衔接关系均做出了分析,以帮助任课教师准确把握全局与局部内容。作者总结了多年教学科研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按照主教材的章节顺序,站在初学者的角度,提出了269个“为什么”,并逐一做了回答;还对一些重要和容易混淆的技术术语做了分析与比较。教师用书对主教材每章较难的练习题给出了答案,供任课教师参考。同时,也为任课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以及拓展知识面提供帮助。 本书可以作为计算机、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通信工程与电子信息等专业的计算机网络、数据通信技术及相关课程的教师参考书,也可以作为计算机、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与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内容简介

作者吴功宜在40年前大学毕业留校参加工作时,曾经向一位老先生请教如何教好一门课。老先生送给作者的一句话是:“你要给学生一勺水,那么你自己就需要准备一桶水”。多年的教学实践使作者深刻地体会到:要教好一门课,教师需要通过教学研究,深入理解课程的精髓,掌握教学规律;通过科研来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以上两点还不够,还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向学生学习,了解初学者对某些问题的认识过程与规律,搞懂初学者对哪些问题不容易掌握,以及为什么不容易掌握。在规划教材体系建设时,注意到理论知识学习和实际能力培养的关系问题。主教材内容定位与网络技术发展的总体水平,力求做到知识体系设计合理,难易程度适中,配套教材齐全,能够适应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专业网络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基本形成了由“一本主教材、四本辅助教材和一个电子教案”构成的教材体系,为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作为主教材《计算机网络(第4版)》配套教材之一的《计算机网络教师用书(第4版)》仍然保持主要特点:*,教师用书对整个课程的知识体系,每章的知识点结构、内容的前后衔接均做出了分析,帮助任课教师准确地把握全局与局部内容的关系。第二,作者总结了多年来在计算机网络教学、科研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及同行之间交流的问题,针对主教材各章节重要的知识点、难点,按照章节顺序,提出了269个“为什么”,并逐一做了回答;通过对重要和容易混淆技术术语的“辨析”,展开分析和比较,希望引起更深入的讨论。书中提出的269个问题需要有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把这些问题积累起来,再整理出来,确实经历了漫长和多次反复的过程。第三,对教材中做了“减”法处理,简化掉的一些过渡性、过时的技术,教师在备课中全面地了解技术的演变过程,教师用书拿出一定的篇幅,对这部分知识做了一些讨论。主教材写得比较清晰和比较易懂的内容,教师用书就尽量简化。教师用书中的很多内容的选择是希望能够帮助任课教师加深对某些概念的理解,丰富相关的背景知识。每位老师的知识结构与教学经验不同,教学对象也不相同,因此建议老师有选择地阅读教师用书的相关内容。第四,为了帮助老师组织好理论教学,教师用书给出了主教材每章之后较难的练习题的答案,供任课教师参考。习题解析一书将对相关的习题做出较为详细的解析。作者认为,教师一辈子*主要的任务是尽自己*的努力,把承担的每门课程教好,不能误人子弟。作为一名好的教师,他在教授这门课程时*重要的是“知道学生在哪些知识的学习时,可能有哪些知识点不容易掌握,以及为什么不容易掌握”。教师*的贡献是教出一批好学生。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需要对自己所教的课程开展教学研究。作者选择了国际流行的教材《Computer Networks》(Andrew S. Tanenbaum),结合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技术发展背景,对第1版到第5版的各个版本的特点进行了分析。作者重点比较和分析了第3版到第5版的每一章节的具体内容,对每章内容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进行了解释。通过对5个版本教材内容的比较与分析,作者研究计算机网络教学体系中“变”与“不变”的关系,并结合对技术与教学内容的理解,提出了主教材的整体结构。作者希望将这些教学研究成果奉献给同行,同时引起讨论。作者希望从讨论中获取大家更加宝贵的教学经验,共同提高我国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水平。从这个角度来看,《计算机网络教师用书(第4版)》只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教学资源:? 《计算机网络(第4版)》(ISBN 978-7-302-46848-6):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畅销书。吴功宜教授*力作,引领畅销业界,销售40余万册。本书依据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三条主线:Internet、无线网络与网络安全,以及物联网、三网融合技术发展的基础上,系统地介绍了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体系结构、网络互联与分布式进程通信、Internet应用与网络安全技术;在系统讨论网络基本工作原理的同时,注重网络应用系统与网络应用软件设计、实现方法的学习;对当前研究与应用的热点—无线网络、移动互联网络雨雾联网技术进行了系统的讨论;在保持知识体系系统性的同时,教学内容贴近技术发展的前沿。? 《计算机网络习题解析与同步练习(第2版)》(ISBN 978-7-302-46902-5):参考和研究了国内外著名网络与软件企业认证培训大纲与试题、企业招聘考题、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统考大纲与试题、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四级)网络工程师考试大纲与试题,在系统地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按照主教材的体系与教学要求,编写了习题解析与同步练习。教师可以使用或参考书上提供的习题作为课后练习。通过解析260多道例题,将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读者在阅读例题解析的过程中就可以复习相关章节的重点内容。学生可以通过例题与练习题,按照教学进度,自我检查知识掌握情况。该书可以作为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准备参加计算机专业硕士研究生全国统考、求职考试学生的复习参考书。?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第3版)》(ISBN 978-7-302-31093-8):根据多年指导学生网络硬件实验课程教学经验,设计了覆盖物理层到应用层的13个网络实验课题。实验内容覆盖了从基本的组网到网络设备配置,简单的网络环境编程到网络仿真的基本内容。实验所要求的设备相对简单,目前大多数学校基本上都具备完成上述实验的条件。? 《计算机网络软件编程指导》(ISBN 978-7-302-16161-5):参考了国内外知名大学网络课程编程训练与主要信息技术企业在员工网络软件编程训练中的相关资料与文献,结合科研教学实践总结提炼出13个网络软件编程题目,分为3个不同的难度级,力求达到“结合网络课程的教学过程,通过完成近似实战的网络编程课题训练,加深对网络基本原理与实现方法的理解,掌握网络环境中软件编程基本方法,逐步提高网络环境中软件编程能力”的目的。本书第2版近期也将出版。? 主教材的PPT电子课件:可在清华大学出版社网站下载。?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网站:主要栏目包括“教学资源区”、“网络学习沙龙”与“作业区”等。“教学资源区”包括国内外知名网络学习资源的链接、分类的RFC文档内容、实验的部分源程序与仿真工具。“网络学习沙龙”作为学生学习讨论,展示成果的园地。“作业区”用于教师布置与学生提交作业。网站的90%的资源向所有开设该课程的学校开放。? 在线教学资源:清华大学出版社为第3版配套开发了丰富的在线教学资源,可以在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在线教学平台上进行练习与测试,实现教学互动、智能学习。 本书是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的优秀经典教材,配套教学资源丰富。本书的PPT电子课件、配套的源代码,可到清华大学出版社官网下载;学生也可以在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在线教学平台上进行练习与测试,实现教学互动、智能学习。

目录

目录CONTENTS 第0章计算机网络课程知识点组织的总体说明1 0.1从科研工作角度探讨计算机网络课程改革的定位1 0.1.1我国互联网规模与互联网普及率的增长1 0.1.2计算机网络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到物联网的发展趋势分析1 0.2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到物联网中网络技术的“变”与“不变”4 0.2.1从计算机体系结构的角度去认识网络技术中的“变”与“不变”5 0.2.2从计算机操作系统的角度去认识网络技术中的“变”与“不变”5 0.2.3从网络系统结构设计的角度去认识网络技术中的“变”与“不变”8 0.2.4从网络服务特点的角度去认识网络技术中的“变”与“不变”10 0.2.5从进程通信与TCP协议实现的角度去认识网络技术中的“变” 与“不变”10 0.3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对网络课程教学要求的变化11 0.3.1扁平化11 0.3.2多层次12 0.3.3专门化12 0.4从教学研究角度认识计算机网络课程改革的方向13 0.4.1以教学研究指导教学与教材体系建设13 0.4.2研究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变”与“不变”的关系13 0.5对Computer Networks第3版至第5版内容变化的分析15 0.5.1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论”内容的变化15 0.5.2第2章“物理层”内容的变化16 0.5.3第3章“数据链路层”内容的变化17 0.5.4第4章“介质访问控制子层”内容的变化18 0.5.5第5章“网络层”内容的变化 19 0.5.6第6章“传输层”内容的变化 20 0.5.7第7章“应用层”内容的变化21 0.5.8第8章“网络安全”内容的变化22 0.6本科网络课程教学定位与教材体系建设方案的设计23目录计算机网络教师用书(第4版)0.6.1本科网络课程教学定位23 0.6.2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与教材体系建设23 0.6.3网络课程内容先进性与系统性的关系24 0.6.4网络理论教学与能力培养并重的关系25 0.6.5教材体系适用的范围26 0.7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内容26 0.7.1主教材《计算机网络(第4版)》知识点结构26 0.7.2《计算机网络教师用书(第4版)》的编写30 0.7.3《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的编写31 0.7.4《计算机网络软件编程指导书》的编写31 0.7.5《计算机网络习题解析与同步练习(第2版)》的编写32 0.7.6网络课程教材的使用与教学方法的讨论33 0.8教材内容与研究生入学统考(网络技术)大纲内容要求的关系34 0.8.1对研究生入学统考(网络技术)大纲内容的分析34 0.8.2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36 0.8.3物理层37 0.8.4数据链路层38 0.8.5网络层39 0.8.6传输层40 0.8.7应用层41 0.8.8对于复习、备考的建议42 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论44 **部分学习目的、要求与知识点结构44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问答45 问题1-1: 分组交换技术经历了怎样的发展与演变过程?45 问题1-2: ARPANET的研究经历了怎样的发展与演变过程?50 问题1-3: TCP/IP经历了怎样的发展与演变过程?56 问题1-4: 如何认识互联网形成与发展的过程?59 问题1-5: 如何认识 Web技术对互联网应用发展的影响?62 问题1-6: 移动互联网经历了怎样的发展与演变过程?64 问题1-7: 如何认识物联网发展的技术背景与社会背景?74 问题1-8: 计算机网络存在着几种定义?77 问题1-9: 计算机网络与分布式计算机系统有哪些区别?77 问题1-10: 如何理解计算机网络定义中“独立计算机系统”的含义?78 问题1-11: 在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结构的研究中采用了几种抽象 方法?78 问题1-12: 如何理解与应用OSI参考模型? 84 问题1-13: 如何认识预测互联网发展的新摩尔定律?87 问题1-14: 如何认识互联网发展的成功经验?89 问题1-15: 术语辨析: Computer Network、internet、Internet与 Intranet。91 问题1-16: 术语辨析: 结点与节点、互连与互联。91 问题1-17: 你能不能对网络课程讲授的技术做一个综述?92 第三部分习题参考答案93 第2章物理层94 **部分学习目的、要求与知识点结构94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问答95 问题2-1: 传输介质包括在物理层之中吗?95 问题2-2: 为什么说物理层协议类型*复杂、变化*快?96 问题2-3: 如何理解数据通信中的同步方式问题?97 问题2-4: 传输介质特性需要从几个方面去描述?97 问题2-5: 学习双绞线知识需要注意哪些问题?97 问题2-6: 学习光纤物理层标准需要注意哪些问题?98 问题2-7: 什么是“裸光纤”?99 问题2-8: 学习无线通信知识需要注意哪些问题?99 问题2-9: 什么是工业、科学与医药专用ISM频段?101 问题2-10: 如何认识CDMA与OFDM?101 问题2-11: 如何理解信息、数据和信号之间的关系?102 问题2-12: 数据编码分类的依据是什么?103 问题2-13: 如何理解频带传输与模拟数据信号编码方法?103 问题2-14: 如何理解调制解调器的基本工作原理?105 问题2-15: EIA RS-232物理接口标准包括哪些基本的内容?107 问题2-16: 如何理解波特率与比特率的定义?108 问题2-17: 如何理解“带宽”的概念?109 问题2-18: 如何认识基带信号的频谱特性?110 问题2-19: 信道带宽对基带信号传输有什么样的影响?113 问题2-20: 为什么不同教科书的曼彻斯特编码波形可能是不同的?113 问题2-21: 为什么要研究脉冲编码调制PCM技术?114 问题2-22: 奈奎斯特准则是如何推导出来的?115 问题2-23: 为什么在计算机网络的讨论中可以用带宽来取代速率?117 问题2-24: 为什么1kbps≠1024bps?117 问题2-25: 多路复用中“帧”与数据链路层中“帧”的区别是什么?117 问题2-26: 为什么会出现T1、E1等多种载波速率体系?118 问题2-27: SONET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118 问题2-28: 如何理解传输网中“同步”的概念?119 问题2-29: SDH技术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119 问题2-30: SDH传输网具有哪些主要的技术特点?120 问题2-31: 如何理解SONET同步封装净荷的概念?120 问题2-32: 应对不同应用环境需求的接入技术主要有哪些类型?120 问题2-33: 如何理解数字用户线xDSL接入技术?121 问题2-34: 什么是ADSL与ADSL-Lite技术?122 问题2-35: 术语辨析: ISP、NAP、NSP、ICP与IDC。123 第三部分习题参考答案124 第3章数据链路层125 **部分学习目的、要求与知识点结构125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问答126 问题3-1: 产生传输差错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26 问题3-2: 如何理解误码率的定义?126 问题3-3: 检错码与纠错码的区别是什么?127 问题3-4: 如何理解循环冗余编码CRC的基本工作原理?127 问题3-5: 为什么从教材给出的例子中看不出CRC能够检查出全部 奇数位错?128 问题3-6: 如何理解差错控制机制的基本概念?128 问题3-7: 物理线路与数据链路是什么关系?128 问题3-8: 数据链路的主要功能是什么?129 问题3-9: 数据链路层协议有哪几种类型?129 问题3-10: 为什么说系统学习HDLC协议对理解数据链路层协议有 重要的作用?130 问题3-11: 如何理解HDLC对数据链路的配置方式和数据传送方式?131 问题3-12: 如何理解HDLC帧结构特点?132 问题3-13: 如何理解HDLC协议的交互过程?132 问题3-14: 数据链路层滑动窗口协议有哪几种类型?133 问题3-15: 如何分析单帧停止等待协议的效率?133 问题3-16: 如何理解滑动窗口控制机制的工作原理?134 问题3-17: PPP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135 问题3-18: PPP具有哪些主要的特点?135 问题3-19: PPP具有哪些基本的功能?135 问题3-20: PPP协议帧有几种类型?136 问题3-21: 如何理解PPP链路控制帧的作用?136 问题3-22: PPP在解决帧透明性时有什么特殊之处?136 第三部分习题参考答案136 第4章介质访问控制子层138 **部分学习目的、要求与知识点结构138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问答139 问题4-1: 如何认识局域网发展与演变的过程?139 问题4-2: 如何认识高速Ethernet的发展背景?140 问题4-3: 如何认识Ethernet的未来发展趋势?141 问题4-4: 协议ALOHA、CSMA、CSMA/CD与CSMA/CA是什么 关系?142 问题4-5: CSMA/CD、Token Bus与Token Ring有哪些共同之处?144 问题4-6: 如何比较CSMA/CD、Token Bus与Token Ring的性能?144 问题4-7: Token Bus、Token Ring与CSMA/CD具有哪些特点? 145 问题4-8: 支持TCP/IP的IEEE 802局域网和城域网都包括哪些 协议标准?146 问题4-9: 术语辨析: 介质、介质访问与介质访问控制。148 问题4-10: 为什么要将Ethernet的基本工作原理与实现技术作为重点 内容系统讨论?148 问题4-11: 对Ethernet的CSMA/CD工作原理的描述有几种方法?149 问题4-12: Ethernet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判断总线的忙闲状态与冲突的?149 问题4-13: 在什么情况下CSMA/CD算法是正确的?151 问题4-14: 如何理解CSMA/CD执行过程中的随机后退延迟算法?152 问题4-15: Ethernet V2.0规范与IEEE 802.3标准在帧结构上有 哪些差别?153 问题4-16: 为什么在计算题中Ethernet帧*大长度有时用1518B, 有时用1526B?153 问题4-17: 为什么将Ethernet的MAC地址叫作物理地址?154 问题4-18: 如何设计Ethernet网卡?155 问题4-19: 术语辨析: 冲突、冲突域、冲突检测、冲突窗口与冲突避免。157 问题4-20: 术语辨析: *小帧长度、*大帧长度与*小帧间隔。159 问题4-21: 如何理解交换式Ethernet与共享式Ethernet的异同点?159 问题4-22: 什么是交换机的线速、线速转发、背板带宽、转发速率与 交换带宽?159 问题4-23: 为什么说虚拟局域网VLAN不是一种新型的局域网?161 问题4-24: 制定VLAN标准IEEE 802.1Q的难点在哪里?162 问题4-25: 高速Ethernet采取什么样的发展策略?162 问题4-26: 为什么高速Ethernet采用4B/5B、8B/10B与64B/66B 编码方法?163 问题4-27: 高速局域网为什么在物理层与MAC层之间都增加了介质 专用接口MII?165 问题4-28: 为什么Fast Ethernet需要设计速率自动协商机制?165 问题4-29: 为什么10GbE帧封装在OC-192帧中传输的数据传输 速率不是10Gbps?166 问题4-30: 10GbE的物理层协议有多少种类型?166 问题4-31: 如何理解光以太网、城域以太网的特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168 问题4-32: 如何理解Ethernet物理层标准命名方法?169 问题4-33: 什么是中继器?170 问题4-34: 什么是集线器?171 问题4-35: 什么是网桥?172 问题4-36: 什么是透明网桥?173 问题4-37: 什么是源路由网桥?174 问题4-38: 如何理解生成树协议STP的基本内容?174 问题4-39: 什么是广播风暴?176 问题4-40: 局域网网桥与交换机的区别是什么?177 问题4-41: 中继器、集线器、交换机、网桥、路由器与网关的区别是什么?177 问题4-42: IEEE 802.11协议族是由哪些协议组成的?179 问题4-43: 什么是无线局域网中的“一跳”和“多跳”?181 问题4-44: 如何理解“Wireless Fidelity”的含义?181 问题4-45: 术语辨析: BSS、ESS与MBSS。182 问题4-46: 什么是分布式系统DS与无线分布式系统WDS?182 问题4-47: 术语辨析: Ad Hoc与Mesh。184 问题4-48: 术语辨析: AP与Mesh AP。 185 问题4-49: 术语辨析: SSID与BSSID。185 问题4-50: 术语辨析: 点协调、分布式协调与混合协调。186 问题4-51: 为什么无线局域网不能采用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方法?187 问题4-52: 如何理解802.11协议对“漫游”的处理方法?187 问题4-53: 802.11协议是如何支持移动终端设备节能管理的?188 问题4-54: 如何理解AP的“双频多模”?188 问题4-55: 如何认识“统一无线网络”研究的必要性?188 问题4-56: 什么是胖AP与瘦AP?190 问题4-57: 如何理解虚拟AP?191 第三部分习题参考答案192 第5章网络层194 **部分学习目的、要求与知识点结构194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问答195 问题5-1: 如何评价IPv4协议?195 问题5-2: 如何理解IP协议的“尽力而为”服务的含义?196 问题5-3: *初的IPv4协议主要包括哪些内容?196 问题5-4: IPv4协议的缺陷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196 问题5-5: 如何认识IP协议发展与演变的过程?197 问题5-6: 讲授网络层需要注意哪些问题?198 问题5-7: IP协议的特点是什么?198 问题5-8: 如何认识IPv4与IPv6报头结构的特点?199 问题5-9: 如何认识IPv6基本报头的特点?201 问题5-10: 如何认识IPv6扩展报头的特点?204 问题5-11: 如何从路由器分组转发过程认识IPv4与IPv6的区别?209 问题5-12: 如何认识IPv4与IPv6地址的区别?213 问题5-13: 术语辨析: 子网掩码与前缀。214 问题5-14: 如何理解地址聚合?215 问题5-15: IPv4与IPv6都定义了哪些特殊用途的地址?216 问题5-16: 如何理解IP地址中的子网广播地址与本地广播地址?217 问题5-17: 如何理解回送地址127.0.0.0的作用?218 问题5-18: 全1的IP地址与host-ID全1的IP地址区别是什么?220 问题5-19: 子网划分时subnet-ID能够取全1吗?220 问题5-20: 如何理解网络专用地址的作用?221 问题5-21: 如何认识IPv6地址的特点?221 问题5-22: 如何认识IPv6单播地址的特点?224 问题5-23: 如何认识IPv6组播地址的特点?228 问题5-24: 如何认识IPv6任播地址的特点?229 问题5-25: 如何认识IPv6主机地址与路由器地址的不同?230 问题5-26: 如何认识ICMPv6协议的特点?230 问题5-27: 如何理解IPv6地址自动配置功能?239 问题5-28: IP地址习题有哪几种基本类型?241 问题5-29: 术语辨析: 缆段、网络、子网与互联网络。241 问题5-30: 路由选择算法与路由选择协议是同一件事吗?242 问题5-31: 路由选择算法的研究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 242 问题5-32: 为什么要采取自治系统与分层路由的方法? 243 问题5-33: 如何认识路由选择协议的特点?244 问题5-34: RIP与OSPF协议的区别是什么?245 问题5-35: 为什么不对“头部校验和出错”发送ICMP差错报告报文?245 问题5-36: 如何理解IP多播的基本概念? 245 问题5-37: IP多播地址是如何规定的?246 问题5-38: IGMP包括哪些基本内容?246 问题5-39: 什么时候需要使用IP多播隧道技术?247 问题5-40: 为什么要研究RSVP、DiffServ与MPLS技术?247 问题5-41: 什么是资源预留协议RSVP?247 问题5-42: 什么是区分服务DiffServ?247 问题5-43: 什么是多协议标识交换MPLS?248 问题5-44: MPLS VPN具有哪些特点?248 问题5-45: 为什么要研究ARP技术?249 问题5-46: ARP功能是如何实现的?249 问题5-47: ARP基本工作过程是怎样的?251 问题5-48: IP分组在转发过程中IP地址与MAC地址到底哪个在变?252 问题5-49: 如何认识中继器、集线器、网桥、交换机、路由器与网关 的区别?253 问题5-50: 路由器要接入Ethernet、FE、GE与PPP在硬件上应该 如何处理?254 问题5-51: 路由器有哪几种基本类型?254 问题5-52: 如何认识路由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255 问题5-53: 评价路由器性能的指标主要有哪些?259 问题5-54: 如何认识路由器的发展趋势?262 第三部分习题参考答案271 第6章传输层273 **部分学习目的、要求与知识点结构273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问答274 问题6-1: 为什么说传输层“端-端”通信是一次质的飞跃?274 问题6-2: 网络环境中分布式进程通信有哪些重要的特点?274 问题6-3: 如何解决网络环境中的进程标识问题?275 问题6-4: 如何理解进程间相互作用的Client/Server模式?275 问题6-5: 如何实现进程通信中的Client/Server模式?277 问题6-6: UDP有哪些主要的特点?279 问题6-7: 如何理解UDP的基本工作过程?280 问题6-8: UDP端口号是如何分配的?281 问题6-9: UDP做检验和时为什么要加上伪报头?282 问题6-10: UDP适应于哪些应用领域?283 问题6-11: 为什么能够查到很多关于TCP的RFC文档?284 问题6-12: TCP具有哪些主要的特点?285 问题6-13: 为什么TCP与UDP熟知端口号大多数是奇数?286 问题6-14: TCP在进程交互过程中使用了几种计时器?287 问题6-15: 为什么TCP在计算校验和时要加上伪报头?288 问题6-16: TCP默认的*大段长度MSS是多少?288 问题6-17: TCP与HDLC协议都使用了确认与窗口机制,它们之间的 区别是什么?289 问题6-18: 实时传输协议RTP/RTCP的研究背景是什么?289 问题6-19: 如何认识RTP的特点及其与相关协议的关系?293 问题6-20: 如何认识RTCP与RTP的关系?297 问题6-21: 如何认识容迟网DTN技术的研究背景?298 问题6-22: 什么是DTN体系结构?300 问题6-23: 如何认识DTN协议体系模型与数据束协议的特点?301 问题6-24: DTN技术在星际网络中有哪些应用?304 第三部分习题参考答案307 第7章应用层308 **部分学习目的、要求与知识点结构308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问答309 问题7-1: 如何认识Internet应用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309 问题7-2: 传输层与应用层都讨论Client/Server模式,两者的区别 是什么?309 问题7-3: 网络体系结构与应用程序体系结构是什么关系?310 问题7-4: 为什么说P2P网络是在IP网络上构建的一种逻辑的覆盖网?311 问题7-5: P2P网络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311 问题7-6: 如何认识域名系统、域名与域的关系?312 问题7-7: 域名、端口号、IP地址、MAC地址是什么关系?312 问题7-8: 区、域与域名服务器是什么关系?312 问题7-9: 域名服务器有几种类型?314 问题7-10: ARP与DNS是什么关系?314 问题7-11: TELNET协议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产生的?314 问题7-12: 为什么TELNET协议又称为网络虚拟终端协议?315 问题7-13: TELNET协议如何实现异构计算机系统之间的相互 访问?315 问题7-14: 电子邮件系统运行过程中涉及哪几种协议?316 问题7-15: MIME邮件传输协议怎样扩展SMTP功能?316 问题7-16: 什么是Web服务的基本和核心的协议?316 问题7-17: URL的作用是什么?317 问题7-18: 如何理解HTTP无状态协议的特征?317 问题7-19: 如何理解HTTP非持续连接与持续连接、非流水线与流水线 的特征?318 问题7-20: B/S模式与C/S模式到底有哪些区别?318 问题7-21: 搜索引擎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什么?320 问题7-22: 即时通信协议是如何发展起来的?321 问题7-23: 即时通信有哪几种工作模型?321 问题7-24: SIP具有什么样的特点?322 问题7-25: 为什么要研究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323 问题7-26: DHCP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324 问题7-27: DHCP服务器的主要功能是什么?325 问题7-28: DHCP客户的主要功能是什么?325 问题7-29: 网络管理功能应该包括哪些内容?325 问题7-30: 网络管理系统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326 问题7-31: 如何理解SNMP名称中“简单”的含义?327 问题7-32: 通过对FTP的解析,如何理解应用层协议包括哪些内容?327 问题7-33: 如何理解应用层协议的分类?328 问题7-34: 如何理解网络应用与各层协议之间的关系?329 问题7-35: 如何理解应用层网络应用软件设计与开发方法?330 第三部分习题参考答案330 第8章网络安全332 **部分学习目的、要求与知识点结构332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问答332 问题8-1: 如何认识网络安全技术的特点?332 问题8-2: 网络安全与信息系统安全是什么关系?334 问题8-3: 网络安全与网络应用技术发展是什么关系?334 问题8-4: 网络安全技术研究包括哪些基本的内容?334 问题8-5: 网络安全与密码学是什么关系?336 问题8-6: 密钥的位数越长是不是就越好?336 问题8-7: 如何认识公钥基础设施PKI的作用?337 问题8-8: 数字签名到底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337 问题8-9: 网络安全协议具有哪些特点?338 问题8-10: 如何认识网络层安全协议IPSec的特点?338 问题8-11: 如何理解IPSec VPN的技术特点?339 问题8-12: 安全电子邮件协议研究的基本思路是什么?340 问题8-13: 传输层安全协议SSL、PCT、TLS及OpenSSL之间是什么样 的关系?340 问题8-14: 如何理解SSL、SET协议与Web安全的关系?341 问题8-15: 防火墙的设计思想是什么?343 问题8-16: 如何认识防火墙系统的结构?344 问题8-17: 防火墙技术有什么样的局限性?347 问题8-18: 网络攻击包括哪些主要的类型?348 问题8-19: 如何认识DoS攻击与DDoS攻击?350 问题8-20: 如何认识僵尸网络的特征?352 问题8-21: 如何认识入侵检测技术的特征?352 问题8-22: 恶意软件与病毒是什么关系?353 问题8-23: 如何理解恶意代码定义中“故意”的含义? 354 问题8-24: 病毒的定义是什么?354 问题8-25: 病毒、蠕虫、特洛伊木马与流氓软件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354 问题8-26: 垃圾邮件的定义是什么?356 问题8-27: 网络防病毒软件应用的基本方法是什么?356 第三部分习题参考答案357 参考文献359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吴功宜:南开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互联网、物联网与信息安全方向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历任南开大学计算机系主任、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信息技术科学学院院长。从1984年开始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计算机网络”等课程,连续从事“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30年;在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方向招收和指导硕士、博士研究生;主持和参加完成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方向的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参加编著和出版的教材、专著共30余部,其中《计算机网络》被评为教育部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教育部“十二五”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计算机网络高级教程(第2版)》、《计算机网络高级软件编程技术(第2版)》与《网络安全高级软件编程技术》为“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前沿丛书与研究生系列教材(中文版);《物联网工程导论》为“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教育部“十二五”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主持教育部考试中心《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四级)网络工程师》大纲制定与教材编写任务。2000年获南开大学优秀教师特等奖;2003年获天津市“十五”立功奖章;2009年“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计算机网络教学体系建设”项目获天津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吴英:南开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物联网与网络存储,主持与参加科研项目8项,近年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编著与出版教材、译著共10部。多年来一直从事计算机网络、物联网导论与软件编程教学工作;曾获天津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