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59800428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84
- 出版时间:2017-08-01
- 条形码:9787559800428 ; 978-7-5598-0042-8
本书特色
近代史名家还原晚清民国学术真实面貌之作重现民国学人之间的往来交游与人事联系“解今典、通语境”,在具体的时空脉络中探究学人“所言”与“所行”之关联层层理清陈寅恪、傅斯年两人关系,重新解读各自学术观念之流变 1. 破除今人对民国学人、学术的不实“想象”,还晚清民国学术一个本来面貌——今人或是对民国学术无限憧憬留恋,或是认为当下的学术总体上已经超越民国时期学术发展的水准。本书所收十篇文章,以扎实的史料为基础,深入、全面地展示了民国学人及其学术的真实样貌,为我们理解近代中国学术思想变迁提供了重要的读本。 2. 考究学人间的往来交游与人事联系,回归晚清民国的具体时空,重新解读张之洞、梁启超、王国维、傅斯年、顾颉刚、金毓黻等人的学术思想——运用记录学人言行的直接材料,参酌其他报刊、档案、回忆录等资料,大体还原这些学人的历史轨迹,在全面还原事实的基础上,力求探寻各说各话背后的隐情真意;民国学人身处千载不遇的大变局之中,世风与学风相互激荡下,张之洞、梁启超、王国维、马裕藻、金毓黻、陈寅恪、胡适、傅斯年等学人如何自处? 3. 重新梳理陈寅恪、傅斯年等学人的史学思想及其关联,回应思想史上的重要议题——“了解之同情”能否全面反映陈寅恪的史学思想?如何理解胡适提出的 “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之正宗”,以及陈寅恪所说 “中国文学当以文言为正宗”?傅斯年如何看待西学?这一观念是否发生了变化,变化的动因何在?傅斯年、陈寅恪对宋代和清代学术有何看法?傅斯年与陈寅恪二人关系究竟如何?傅斯年留学后学术观念的突变与陈寅恪有何关系?陈寅恪、傅斯年、冯友兰等人对新儒学产生的观点分歧是什么?……。 4. 探讨影响中国近代思想、学术变迁的重要议题,把握学术风气的流转和学界世态的炎凉——《教会学校与西体中用》从教会学校切入,探讨近代世界一体化进程后发展国家民族的普遍难题:中学、西学,何为体、何为用?全盘西化还是中西汇通融合?在西学与中学将近半个世纪的争夺中,教会学校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中国哲学”探源》梳理“中国哲学”概念的发生及入华过程,探讨跨文化传通与权力渗透的深层关系。《文与言的分与合:重估五四时期的白话文》在整个近代汉语言文字演变的历史进程之中,重估白话文的成败得失……把握中国近代社会历史的重要关节,理清中国近代思想脉络及流风遗泽。
内容简介
本书是桑兵教授多年来发表于各种学术期刊上的文章结集,共计十篇。这些曾在学界引起重大反响的文章,现统摄在“学人与学风”这一主题下,文章间有机结合,既有对学风产生的历史条件、社会环境的高明洞彻之把握,又有对学人的学术成就、治学方法的客观条理之辨析,同时寄寓作者本人的治学心得于其中,亦对当下的学人与学风有着借鉴和针砭意义。是史学专门领域研究的一部力作。
桑兵对晚清民国学术生态的剖析和呈现,一是有助于读者对当时的学人及其学术有全面深入的了解,获得恰如其分的整体判断和具体把握,并借鉴反思陈寅恪、傅斯年、金毓黻等学人的治学态度和方法;同时,书中也寄托了作者对当下学术生态的批判和期望,使人反思当下重指标、重名利的学术乱象。
目录
教会学校与西体中用
一 圣道与技艺/032
二 分途未必并重/038
三 西体双轨/044
四 分途与合流/050
“中国哲学”探源
一 “东洋哲学”与“支那哲学”/058
二 泰西哲学与中学/068
三 “中国哲学”的取向/076
文与言的分与合:重估五四时期的白话文
一 废除汉字:近代汉语言文字改革的目标/088
二 我手写我口:白话文的过渡使命/096
三 文言白话 孰为正宗/104
四 龙种?跳蚤? /110
马裕藻与1934 年北大国文系教授解聘风波
一 元勋还是罪魁/118
二 解聘与辞职/124
三 师、生、校异趣/133
四 挽留背后的矛盾/145
五 消沉与发奋/154
金毓黻与南北学风的分合
一 北将入主南营/164
二 南北新旧/171
三 由分而合归本原/179
留欧前后傅斯年学术观念的变化及其牵连
一 留欧前后的转变/194
二 顿悟:环境与交友/210
三 敬而不畏之畏/222
四 心照不宣的礼让/232
陈寅恪的西学
一 学问难以贯通中西/245
二 中国的东方学首席/254
三 国人之中 西学较优/263
四 取珠还椟/269
五 申论/275
民国学人的宋代研究及其纠结
一 宋代为中国学术文化高峰/280
二 “ 宋学”渊源 /289
三 新宋学及其取径/301
四 南北宋的高下/313
“了解之同情”与陈寅恪的治史方法
一 取西洋哲学观念/322
二 了解之同情/329
三 宋贤治史之法/335
求其是与求其古:傅斯年《性命古训辨证》的方法启示
一 思想为语言所支配/341
二 求其是与求其古/349
三 方法为仪型 结论不成立/355
人名索引/365
征引文献/373
作者简介
桑兵,河北威县人,历史学博士。历任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中山大学逸仙学者讲座教授。出版《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清末新知识界的社团与活动》《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孙中山的活动与思想》《庚子勤王与晚清政局》《治学的门径与取法》《交流与对抗:近代中日关系史论》《历史的本色:晚清民国的政治、社会与文化》等专著。主编《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及同名丛书等。合编《戴季陶集》《近代中国学术批评》《近代中国学术思想》《国学的历史》《读书法》等。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2.9¥36.8 -
身为女性的选择
¥19.0¥56.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1.7¥32.0 -
性心理学
¥19.7¥58.0 -
张舜徽集清人笔记条辨
¥13.4¥32.0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1.3¥45.0 -
乡土中国
¥12.2¥26.0 -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18.5¥45.0 -
遇见天堂鸟
¥13.5¥45.0 -
我们内心的冲突
¥15.5¥42.0 -
自卑与超越
¥14.7¥39.8 -
看不见的伤痕(八品-九品)
¥22.1¥69.0 -
非暴力沟通心理学 :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9.0¥36.0 -
中国人的名·字·号
¥9.0¥28.0 -
理解生命
¥9.8¥32.8 -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14.7¥46.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4.4¥39.8 -
说文解字-影印本
¥14.1¥38.0 -
汉字王国
¥11.5¥46.0 -
万物皆无序
¥17.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