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亲 我的大学

母亲 我的大学

1星价 ¥13.9 (3.5折)
2星价¥13.9 定价¥39.8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959783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2cm
  • 页数:442页
  • 出版时间:2017-06-01
  • 条形码:9787549597833 ; 978-7-5495-9783-3

本书特色

古今中外,各个知识领域中的典范性、**性的著作,就是经典。可以说,进入“世界文学名著百部”的这一一百部书,是经过几代编者和读者遴选的结晶,不仅具有典型的代表性,而且其受欢迎的程度也自不待言。但作为**书目,有两点还须说明: ??????其一,重要性。对人的教育,特别是在青少年时期,不仅仅来源于教师和家长的伦理说教,还来源于对社会事件和人类活动的认知和接受。作为智育和德育教化的辅助手段,**的文学作品能起到教育的作用。这也是***为中小学“?语文新课标”选定百余部中外**文学作品作为**书目的宗旨。文学作品是通过艺术形式和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它犹如一面镜子,对开启人的心智,选择人生取向,都具有参照价值。阅读**的文学作品,往往能达到汲取精神力量的效果。在心灵被触动的刹那间,人的思想和品格会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从而不由自主地提高了自身的道德修养,充盈了自己的精神世界。正如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 ??????另外,作为精神享受或娱乐的一种方式,阅读也是生活的高雅选择。再则,阅读对于提升人的文化素质和语文能力的作用不容小觑。 ??????其二,必要性。我们编选的这套书,多是译坛新秀的重译本,有人可能说,一遍遍地重译,意义不大。这种论调**是对翻译文化发展规律和实际缺乏认识的一一种偏见。众所周知,世界各民族语言之间的翻译文化活动已越千年,中国开始大量译介外国文学作品的历史亦逾白年。各国彼此互译文学名著不仅成为翻译文化交流的重要史实,也已成为翻译文学不断繁荣的象征。一部文学?名著在某种语言或几种语言的译本超过百种的,如今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尽管中国目前还没有达到这个数量,但有几种译本乃至几十种译本的现象已经不少见。随着中国翻译文化的迅速发展和时间的推移,译本愈来愈多将是大势所趋。

内容简介

《母亲》这部小说主要描写俄国无产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走上了与专制制度 —— 资本主义斗争的道路, 以及共产主义思想启发了广大人民进行自觉斗争的故事。《我的大学》本书记述了高尔基在喀山时期的活动和成长, 主要是民粹派思潮对他的影响以及带有革命情绪的大学生、青年秘密小组这所社会大学对他的启迪和教育, 同时也就展示了十九世纪七十和八十年代俄国社会生活的画面。

节选

  《众阅文学馆:母亲 我的大学》:  顺着她的面颊,泪水缓缓地流了下来。  “等等,不要哭!”儿子轻声说,“给我杯水。”  当母亲拿来时,他却早已酣然入睡。她将杯子放到桌子上,虔诚地跪到圣像的面前。玻璃窗外忽然传来醉鬼吵闹的声音,手风琴在秋日薄暮潮湿的空气中响了起来,一片平和的气氛。有的人高声歌唱,有的人骂着肮脏的下流话,不安与劳顿使妇人发出惶恐的喊叫。在符拉索夫家里,生活比以前更加宁静、更加稳定了,而且与工区其他家庭比起来有些异样。  他家的房屋坐落于工区的边上,在一条通往池塘的,很矮却很陡峭的坡路旁。房屋三分之一的面积是厨房,还有用薄薄的木板间隔开的母亲的小屋,其他的地方,是一个有两扇窗户的四四方方的房间,一边放着巴威尔的床,几把桌椅与两个凳子,衣柜在门口放着,橱上有一边小镜子,除了这,还有衣箱、挂钟与角落处的两张圣像——这些便是他们的一切。  小伙子们所需求的一切,巴威尔全都有:带胸甲的衬衫、手风琴、漂亮的领带、套鞋、手杖,所有的一切他全都买了。他变得与同龄人没有任何区别,参加晚上聚会,也学会了跳加特里尔舞和波里卡舞。每逢休息的时候,他都得喝得酩酊大醉才回家。次日醒来时,面色惨白,打不起精神。  有一回,母亲问他:  “昨晚玩得痛快么?”  他用一种郁闷的口气答道:  “哦,像坟地那么憋闷!大家都喜欢厂子里的机器,我倒是喜欢钓鱼,或是买支猎枪。”  在工作上他很敬业,不偷懒,从不违规。他不爱说话,与母亲一样有着一双很大的碧眼,始终在不满地看着什么。他既没有买枪,也没有钓鱼,不过很明显地脱离了大多数人所走的那条1日路:渐渐不常去参加晚会了,休息的时候常常到其他的地方,回到家时也从不喝醉。母亲格外细心着留意他的一举一动,感到儿子的目光变得越来越严肃,淡黑色的脸庞慢慢地变尖了,嘴唇总是紧紧地闭着,仿佛是对某件事不满,又仿佛有什么疾病耗费着他的体能。以前,经常有朋友来找他玩,后来因为总是遇不见他,大伙儿也就不来找他了。  母亲看见儿子与其他的年轻工人不一样,很高兴。她能看出来,他全神贯注地从生活的黑暗中朝着某个地方走去,这在她的心里又引发出一种不知所措的忧虑。  开始把一些书带回家中,偷偷用功,看过的书都收藏好。有时,他从小本子中抄写些什么,写在单独的一页纸上,写好之后又把它藏了起来。  “觉得不舒服么,巴甫鲁沙——巴威尔的爱称?”一次母亲问道。  “没事。”他回答。  “你可比以前瘦多了。”她长叹了一口气。  他没再出声。  ……

作者简介

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苏联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出生于伏尔加河畔的一个木匠家中,幼年父母双亡,寄居在开小染坊的外祖父家里。后来外祖父破产,十岁的阿列克谢就在社会上流浪,当过各种杂工。虽然他只上过两年小学,却一直坚持勤奋自学,读了许多书。加上他本人曾广泛地接触过社会生活,积累了丰富的素材,终于使他成为作家。 高尔基的处女作是发表于1892年的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福马·高尔杰耶夫》(1899)是高尔基的**部长篇小说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