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086398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18
- 出版时间:2017-12-01
- 条形码:9787510863981 ; 978-7-5108-6398-1
内容简介
海峡两岸之间的交往,既是为满足两岸民众日常生活所需,又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两岸之间从零散、简单、单向的交往,向着多元、复杂、双向的交往转变。两岸交往日趋升温,业已成为增进两岸民众情感和强化两岸联结的重要方式。因此,推动两岸交往机制的建构,秉持一个中国原则,从而实现两岸交往的常态化与制度化,破除两岸交往的政治障碍与法律障碍,对于两岸在深化交往中积累全方位互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且能够为两岸形成和平发展的制度框架提供有益借鉴。 《构建两岸交往机制的法律问题研究/两岸及港澳法制研究书系》即以构建两岸交往机制的法律问题为立足点,围绕两岸交往问题展开研究。《构建两岸交往机制的法律问题研究/两岸及港澳法制研究书系》的出版既可作为相关问题研究参考之用,为解决两岸交往法律问题提供参考,对规范两岸交往,推动两岸交流合作也意义重大。
目录
**章 两岸“大交往机制”的提出与论证
**节 两岸“大交往机制”:概念提出与意涵廓清
一、聚焦“小交往机制”:“两岸交往”问题的研究回顾
二、两岸三层次交往场域的提出与廓清
三、两岸交往机制各层次的相互关系及整合
第二节 “两岸内”交往机制:两岸民众的交往机制
一、“两岸内”交往机制的提出与描述
二、“两岸内”交往机制的规范构成
三、“两岸内”交往机制的困境及其消解
第三节 “两岸间”交往机制:两岸公权力机关的交往机制
一、两岸公权力机关交往的现状描述
二、“两岸问”的提出:概念产生及其内涵
三、发展中的“两岸间”:发展障碍及其回应
第四节 “两岸外”交往机制:两岸在国际社会的交往机制
一、台湾地区有序参与“国际空间”的机制
二、两岸共处一个国际组织的交往规范
三、两岸共同维护中华民族共同利益的制度安排
第二章 两岸交往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当性危机及其消解
**节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当性:概念阐释与理论要素
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正当性的阐释:基于集体行动的视角
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正当性的要素:集体行动何以可能?
第二节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正当性的危机:认同危机与民意认受性
一、国家认同危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当性危机之一
二、民意认受性危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当性危机之二
第三节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正当性的基础:从民族主义到民众参与
一、民族主义作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正当性的基础及其局限
二、民众参与与两岸认同的现状与重构
三、两岸交往的“精英民主性”与民众参与期望张力的体现
第四节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正当性的强化:参与民主下的机制建构
一、强化价值认同:两岸民意在一个中国框架下实现有序整合
二、推进双向交流:两岸双方切实了解两岸关系发展的实际情况
三、提升民众参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重要议题的民意体现
第三章 两岸公权力机关的交往机制
**节 两岸公权力机关交往机制的核心地位
一、两岸公权力机关交往的多重性
二、两岸公权力机关交往的生成机制
三、两岸公权力机关交往是两岸“大交往机制”的核心
四、两岸公权力机关交往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两岸公权力机关交往机制的组织模式构建
一、两岸公权力机关交往的回顾
二、现有公权力交往中的组织模式
三、“一元双轨多层次”组织模式的提出与释明
第三节 两岸公权力机关交往机制的程序设计
一、两岸公权力机关交往中的机遇与挑战
二、两岸公权力机关交往中政治困境的消解方式
三、两岸公权力机关交往中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的构建
四、两岸公权力机关交往中的共识凝结
第四节 两岸公权力机关交往机制下两岸政治性合作的前景
一、两岸公权力机关政治性合作的重大意义
二、两岸公权力机关政治性合作的机遇与困境
三、两岸政治性合作的议题选择策略
四、两岸公权力机关政治性合作的法治化
第四章 两岸法制的形成机制与实施机制
**节 两岸法制的概念和渊源
一、两岸法制的概念与功能
二、两岸法制的渊源形式
第二节 两岸涉对方事务立法的完善与实施
一、两岸涉对方事务法律体系的比较
二、两岸涉对方事务法律体系的完善
三、两岸涉对方事务法律法规的适用性之考量
第三节 两岸协议体系的完善与实施
一、两岸协议的接受
二、两岸协议的联系主体
三、两岸协议的解释
四、两岸协议的修改
第五章 法治型两岸关系发展模式与两岸交往制度依赖的形成
**节 两岸涉对方事务政策之脉络叙述与评析
一、大陆方面对台政策的脉络叙述
二、台湾方面大陆政策的脉络叙述
三、两岸涉对方事务政策流变的主要特点
第二节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策依赖及其弊病
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策依赖的理论意涵
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政策依赖的成因分析
三、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策依赖的弊端之体现
第三节 两岸交往机制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制度依赖及其形成
一、两岸交往机制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制度依赖的理论意涵
二、两岸交往机制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依赖的现实需求
三、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依赖的理论凝结:“法治型”两岸关系的提出
第四节 两岸交往机制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阶段性转变
一、两岸交往机制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依赖形成中的地位与作用
二、两岸交往机制形成过程中的机遇与挑战
三、两岸交往机制形成的路径
第六章 两岸交往综合性框架协议与两岸交往机制的规范化
**节 两岸交往综合性框架协议的总体思路
一、两岸交往综合性框架协议的性质
二、两岸交往综合性框架协议的功能
三、两岸交往综合性框架协议的内容
第二节 《海峡两岸交往综合性框架协议》(建议稿)逐条释义
后记
**节 两岸“大交往机制”:概念提出与意涵廓清
一、聚焦“小交往机制”:“两岸交往”问题的研究回顾
二、两岸三层次交往场域的提出与廓清
三、两岸交往机制各层次的相互关系及整合
第二节 “两岸内”交往机制:两岸民众的交往机制
一、“两岸内”交往机制的提出与描述
二、“两岸内”交往机制的规范构成
三、“两岸内”交往机制的困境及其消解
第三节 “两岸间”交往机制:两岸公权力机关的交往机制
一、两岸公权力机关交往的现状描述
二、“两岸问”的提出:概念产生及其内涵
三、发展中的“两岸间”:发展障碍及其回应
第四节 “两岸外”交往机制:两岸在国际社会的交往机制
一、台湾地区有序参与“国际空间”的机制
二、两岸共处一个国际组织的交往规范
三、两岸共同维护中华民族共同利益的制度安排
第二章 两岸交往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当性危机及其消解
**节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当性:概念阐释与理论要素
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正当性的阐释:基于集体行动的视角
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正当性的要素:集体行动何以可能?
第二节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正当性的危机:认同危机与民意认受性
一、国家认同危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当性危机之一
二、民意认受性危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当性危机之二
第三节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正当性的基础:从民族主义到民众参与
一、民族主义作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正当性的基础及其局限
二、民众参与与两岸认同的现状与重构
三、两岸交往的“精英民主性”与民众参与期望张力的体现
第四节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正当性的强化:参与民主下的机制建构
一、强化价值认同:两岸民意在一个中国框架下实现有序整合
二、推进双向交流:两岸双方切实了解两岸关系发展的实际情况
三、提升民众参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重要议题的民意体现
第三章 两岸公权力机关的交往机制
**节 两岸公权力机关交往机制的核心地位
一、两岸公权力机关交往的多重性
二、两岸公权力机关交往的生成机制
三、两岸公权力机关交往是两岸“大交往机制”的核心
四、两岸公权力机关交往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两岸公权力机关交往机制的组织模式构建
一、两岸公权力机关交往的回顾
二、现有公权力交往中的组织模式
三、“一元双轨多层次”组织模式的提出与释明
第三节 两岸公权力机关交往机制的程序设计
一、两岸公权力机关交往中的机遇与挑战
二、两岸公权力机关交往中政治困境的消解方式
三、两岸公权力机关交往中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的构建
四、两岸公权力机关交往中的共识凝结
第四节 两岸公权力机关交往机制下两岸政治性合作的前景
一、两岸公权力机关政治性合作的重大意义
二、两岸公权力机关政治性合作的机遇与困境
三、两岸政治性合作的议题选择策略
四、两岸公权力机关政治性合作的法治化
第四章 两岸法制的形成机制与实施机制
**节 两岸法制的概念和渊源
一、两岸法制的概念与功能
二、两岸法制的渊源形式
第二节 两岸涉对方事务立法的完善与实施
一、两岸涉对方事务法律体系的比较
二、两岸涉对方事务法律体系的完善
三、两岸涉对方事务法律法规的适用性之考量
第三节 两岸协议体系的完善与实施
一、两岸协议的接受
二、两岸协议的联系主体
三、两岸协议的解释
四、两岸协议的修改
第五章 法治型两岸关系发展模式与两岸交往制度依赖的形成
**节 两岸涉对方事务政策之脉络叙述与评析
一、大陆方面对台政策的脉络叙述
二、台湾方面大陆政策的脉络叙述
三、两岸涉对方事务政策流变的主要特点
第二节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策依赖及其弊病
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策依赖的理论意涵
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政策依赖的成因分析
三、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策依赖的弊端之体现
第三节 两岸交往机制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制度依赖及其形成
一、两岸交往机制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制度依赖的理论意涵
二、两岸交往机制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依赖的现实需求
三、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依赖的理论凝结:“法治型”两岸关系的提出
第四节 两岸交往机制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阶段性转变
一、两岸交往机制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依赖形成中的地位与作用
二、两岸交往机制形成过程中的机遇与挑战
三、两岸交往机制形成的路径
第六章 两岸交往综合性框架协议与两岸交往机制的规范化
**节 两岸交往综合性框架协议的总体思路
一、两岸交往综合性框架协议的性质
二、两岸交往综合性框架协议的功能
三、两岸交往综合性框架协议的内容
第二节 《海峡两岸交往综合性框架协议》(建议稿)逐条释义
后记
展开全部
本类五星书
本类畅销
-
国富论:“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传世名作
¥10.9¥38.0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8.6¥28.0 -
法律常识一本全
¥10.5¥38.0 -
规则为什么会失败:法律管不住的人类行为暗码
¥47.2¥59.0 -
中国古代司法的精神
¥26.2¥36.0 -
法治在中国-制度.话语与实践-(修订版)
¥23.4¥32.0 -
文字之讼-语言与民事案件
¥21.3¥29.0 -
论法治与德治:对中国法律现代化运动的内在观察(八品)
¥22.6¥58.0 -
批判法学-一个自由主义的批评
¥15.0¥20.0 -
患者安全.法律政策和实务
¥26.2¥36.0 -
简约法律的力量
¥24.8¥34.0 -
20世纪日本法学
¥12.4¥30.0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3.2¥4.0 -
一看就懂的法律常识/李叔凡
¥17.1¥59.8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12.9¥39.8 -
蛛丝马迹-犯罪现场专家讲述的故事
¥24.9¥42.0 -
实证派犯罪学
¥9.8¥18.0 -
宪法哲学导论
¥12.8¥31.0 -
民法典
¥20.7¥42.0 -
法治的细节
¥25.4¥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