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论争与文化政治-民族形式文艺争论及相关问题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52030959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66
- 出版时间:2017-11-01
- 条形码:9787520309592 ; 978-7-5203-0959-2
内容简介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民族形式”文艺论争,既是一次著名的“文学理论”问题之争,更是一场影响20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文化运动。文学“民族形式”问题的提出及其相关的文艺论争显示了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芜杂性和批判性,呈现出中国现代文学论争与文化政治建构之间的复杂关系。
目录
**章 “民族形式”文艺论争中的文化政治
**节 “民族形式”的提出
第二节 “民族形式”:文化认同与文化动员
第三节 “民族形式”论争:文艺与文化政治
第二章 “民族形式”论争与“五四”文学传统
**节 新启蒙运动对“五四”革命文化传统的建构
第二节 “民族形式”运动对“五四”文艺的重审
第三节 延安“五四传统”的形成和建构新的文学形态
第三章 “民族形式”论争与现代启蒙文化
**节 胡风的“质疑”:启蒙话语交锋与“民族形式论争的内涵
第二节 丁玲的”转变“:启蒙话语危机与”民族形式论争的结果
第四章 “民族形式”论争与民间文学资源论
**节 “民族”“民间”与“民族形式”文学运动
第二节 民歌与柯仲平对“民族形式”诗歌的探索
第三节 旧形式与新文学:老舍的创作实践与思考
第五章 延安文艺:理论建构与“民族形式”文艺实践
**节 《讲话》与“民族形式”论争的结论
第二节 《白毛女》:“民族形式”抑或“文化杂交
第三节 赵树理:“新形式”与“民族形式”典范的被确立
第四节 孙犁:“民族形式”对文学“民族化”的误读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节选
《中国现代文学论争与文化政治:“民族形式”文艺争论及相关问题》: 三周扬与延安“五四传统”的确立在延安“旧形式”“民间形式”和“民族形式”关系的讨论中,*值得注意的是周扬的论述。延安理论界,周扬对于“五四”的论述有着特殊的意义。这不仅是因为周扬在文学和文化方面的论述往往和毛泽东的政党政策构成了一种互动和相互解释的关系,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阐释者。①更在于周扬在到达延安之后所写的一系列理论文章,其核心在于重新解释“五四”新文学,毛泽东也经常和周扬讨论关于“五四”文学以及传统文学的看法,因而,周扬的论述即是他个人的文艺见解,很大程度上也代表了党对于文艺的要求,这在周扬对“五四”新文学评价的不断变化中可以得到清晰地印证。 1938年到1945年,周扬的文学理论的核心正是围绕着如何评价“五四”新文学展开,《从民族解放运动来看新文学的发展》(1939年),《一个伟大的民主主义现实主义者的路:纪念鲁迅逝世二周年》(1939年),《对旧形式利用在文学上的一个看法》(1940年),《关于“五四”文学革命的二三零感》(1940年),《文学与生活漫谈》(1941年),《郭沫若和他的女神》(1941年)等,都对新文学传统有深入的探讨,也是在积极参与“五四传统”的构建。 1939年周扬亲自担纲,在鲁迅艺术学院主讲一门关于新文学史的课程,并写下了教材《新文学运动史讲义提纲》。可以想见,周扬在延安鲁艺的这种授课,是具有示范性意义的,在相当程度上代表当时延安文艺界对于新文学传统的看法。有论者指出,“如果将《新民主主义论》发表前后周扬所写的有关新文学传统研究的文章作些比较,同时又将他非正式发表的讲义《新文学运动史讲义提纲》与同一时期正式发表的文章作些比较,会发现某些观点差异,甚至有些矛盾”①。而在这一系列的理论文章中,《对旧形式利用在文学上的一个看法》是周扬对于“旧形式”“五四”文学之间关系的一个系统思考,对“五四”文艺和民间文艺的功能都做出了自己的解答,构成了其“五四传统”的基本意见。 周扬认为文学形式应该分为两种:“新形式”和“旧形式”。前者指的是由“五四”文学革命而产生的“现代形式”,后者则是指一切此前中国所固有的传统民间形式,但并非指统治阶级的形式即雅文学形式。周扬的基本观点是,虽然“五四”以来文学新形式“缺点还严重存在”,但是“新形式比之旧形式,无论如何是进步的,这一点却毫无疑义。字汇更丰富了,语法更精密了,体裁更自由活泼了,对于现实的表现力更提高了”,所以新文学的发展应该“以发展新形式为主”。对于旧形式本身,周扬是基本持否定态度的,“一定的旧形式是适应于一定的旧内容,产生于旧的社会结构,根基于旧的世界观,具有其旧的一套形象”,所以周扬认为利用旧形式“不是从新形式后退,而正是帮助新形式前进”。但是面对现实,周扬也不乏清醒,他说:“对旧形式的偏爱,在旧社会没有完全改造以前,是不会轻易改变的。甚至到了新的社会,人民意识中旧的趣味与欣赏习惯,由于一种惰性,还可以延续很长一个时候。” ……
作者简介
毕海,男,1979年生,湖北省浠水县人。1998年至2002年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至2011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和教学。曾编著出版《钱钟书评说七十年》、《儿童的文学世界》、《美丽的生命》等教材著作,并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争鸣》、《北京社会科学》、《齐鲁学刊》、《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报刊杂志发表文章数十篇。
-
快乐就是哈哈哈哈哈 插图纪念版
¥15.6¥52.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7.5¥49.8 -
西南联大文学课
¥20.9¥58.0 -
十三邀4:“这样的时代,有这样一个人”(八品)
¥22.6¥58.0 -
她们
¥16.8¥46.8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16.5¥55.0 -
别怕!请允许一切发生
¥17.5¥49.8 -
战争与和平(上下)
¥23.4¥78.0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2¥29.8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41.5¥68.0 -
又得浮生一日闲
¥15.9¥49.8 -
这辈子 :1920-2020外婆回忆录
¥15.8¥45.0 -
山月记
¥14.8¥39.0 -
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文通版)
¥13.0¥42.0 -
平平仄仄平平仄
¥24.3¥68.0 -
我生命中的那些人物
¥6.0¥20.0 -
茶,汤和好天气
¥7.6¥28.0 -
花.猫.幽默家:老舍散文经典全集
¥13.5¥45.0 -
林徽因讲建筑
¥8.7¥29.0 -
通往天竺之路
¥17.4¥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