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6422890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3cm
- 页数:267页
- 出版时间:2017-12-01
- 条形码:9787564228903 ; 978-7-5642-2890-3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对东、西部农户和农村小企业的问卷调查, 发现信用评估指标体系的差异, 在吸收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构建区域性农村金融市场信用评估指标体系。利用农村金融机构的历史数据建立信用评估模型, 检验信用评估指标体系的有效性。
目录
**节 选题的背景
第二节 研究的具体内容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不同地区典型金融机构调查
**节 云南省昆明市农村金融机构调查
第二节 “江浙沪”地区典型金融机构调查
第三节 其他地区农村金融机构调研
第三章 农户信贷需求与融资渠道选择地区差异性——基于江苏、河南、四川三省调查数据
**节 前言
第二节 不同地区农户基本情况差异性分析
第三节 不同地区农户基本需求差异性分析
第四节 不同地区农户信贷抑制差异性实证分析
第五节 不同地区农户融资偏好差异实证分析
第六节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第四章 信贷抑制与农户投资回报——以云南、宁夏调查农户为例
**节 引言
第二节 数据来源与基本事实
第三节 信贷抑制的计量模型
第四节 信贷抑制与投资效率
第五节 结论
第五章 农村小企业信用评估体系构建与实证分析
**节 前言
第二节 小企业信用评级的模型构建
第三节 小企业信用评估的实证分析
第四节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第六章 农村小微企业信用评估系统的探索与实践
**节 小微企业信用评估的成功范例
第二节 东部嘉兴银行微型企业信用评分系统的探索
第三节 西部农村微型企业信用评分系统探索与实践——广西灵川农村合作银行的探索
第四节 农户小额信用评级的探索与实践——云南省农户信用评分体系的探索
第七章 国外征信体系比较研究及我国的借鉴
**节 征信体系运行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第二节 欧美发达国家征信体系与模式特点
第三节 亚洲和非洲国家征信体系与模式特点
第四节 我国征信体系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第五节 对我国征信体系建设的建议和发展思路
第八章 构建我国区域性农村征信体系研究
**节 农户征信制度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我国农户征信制度的探索与实践
第三节 不同地区农户征信体系建设的经验与做法
第四节 农村信用工程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第五节 构建县域农村信用体系的难点与对策
参考文献
附录 2010年农户调查表
节选
《构建区域性农村信用评估与征信体系研究》: 二、昆明市典型农村金融机构供给情况调查(一)合作性金融机构——昆明市农村信用社合作性金融机构主要是指昆明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简称“市联社”,成立于1986年,是全国**家地(市)级联社,下辖十三个县区联社、一个农村合作银行和一个营业部。昆明市农村信用社是一个坚持“立足三农、服务城乡、支持中小企业及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地方性金融服务机构。昆明市农村信用社网点分布广,除东川区的一个乡外(现正在解决中),网点基本覆盖县域的各个乡镇。目前,昆明市农村信用社资产规模688亿元,网点数量361个,职工人数3119人。2009年底存款余额1587亿元,其中涉农贷款302亿元,涉农贷款占整个贷款的80.7%。 1.昆明市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情况 **,重点支持了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的农业生产经营。根据当地农村市场的金融需求,推出了“特色农业贷款”“农村党员创业贷款”“金碧惠农卡”及“贷免扶补创业小额贷款”等信贷产品,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截至2010年4月末,昆明市农村信用社涉农贷款余额334.1亿元,占贷款总量的75.1%。 第二,农户贷款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市农村信用社不断巩固和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等信贷支农方式,加强信用社、信用镇建设,扩大支农覆盖面,有效解决了农民贷款难问题。目前,在全市共建立农户经济档案42.26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50%。2010年3月末,在农村信用社贷款的农户33.3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39.6%。 第三,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不断扩大。在额贷款中,75%以上的贷款给了中小企业,到2010年4月末,昆明市农村信用社发放各类中小企业贷款289亿元,支持了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建设及农业产业化发展。 第四,以改善支付手段为基础,大力拓展中间业务。昆明市农村信用社发挥农村信用社点多面广、联系城乡的优势,通过开办财政直补农民资金“惠农一折通”业务,向农民发放包括粮食直补、农村低保、抗震安居、水库移民、退耕还林等在内的财政补助款项;推出了集存、贷、汇三大功能于一体的“金碧惠农卡”,帮助农民发展生产经营;还代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等面向农村和基层的金融服务业务。 2.昆明市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存在问题 (1)农村信用环境较差。农村信用环境差,农户信用意识淡薄,农民收入不稳定,支农贷款风险较高,信用社普遍存在“惧贷”“惜贷”心理,有资金也不愿意投放到“三农”。 (2)一些政策规定不利于贷款按期偿还。从目前的贷款操作看,95%以上的贷款是一年以内的流动资金贷款,这个期限不太符合农村实际的资金周转周期,造成贷款到期而投资尚未收回,影响了农户到期贷款的归还。 (3)农业贷款风险较大、利润较低。近年来,农村信用社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加大按资金扶持力度。在信用社的支持下,昆明市的种植及养殖业逐渐形成了产业化规模,大大改善了农业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但农业贷款周期长、抗风险能力弱,以农业为主的农民收入微薄,还要支付吃穿住行用、子女上学、医疗等费用,如遇上天灾人祸,更是雪上加霜。 (4)信用社的内控机制制约了信贷支农。贷款作为一种商业行为,它是以安全为起点的,但农业贷款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天然存在着风险高、效益低的特点,而农村信用社对农贷的考核指标必然给信贷员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客观上影响了农贷的发放。(5)对信贷支农工作重视不够。部分信用社工作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信贷支农工作的重要性,认为农业贷款风险大,工作任务重,投入的人力、精力多,效益却不明显。农户贷款额度小、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经营成本高,部分信用社对农户贷款不积极、不主动,在信贷投放上重工轻农、重大额轻小额、重盈利轻服务。 (6)农村信用社工作人员工作量大客观上影响了服务效果。目前,信用社信贷员普遍偏少,一个信用社一般有2~3名信贷员,一个镇有十多个行政村,一个信贷员要负责好几个行政村几千户农民。平时信贷工作也非常好多,为了防范风险,信贷员不仅要懂得贷款知识,对种植业、养殖业、企业管理、农村产业政策、整个市场行情等都要了解,这一系列的问题导致信用社信贷员难以提供较好的服务。 ……
作者简介
马晓青,女,1965年10月出生,2004年获得复旦大学金融学博士学位,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卡特中心(CARl)博士后,曾任上海交通大学金融学教授,现任上海电力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金融、农村金融、小额信贷,获得过国家自科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资助,公开发表20多篇学术论文。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成果之一。
-
故事力法则
¥16.3¥48.0 -
经典名著大家名译·精装本理智与情感典藏版
¥25.3¥45.8 -
领导学全书柯维领导培训中心
¥19.4¥68.0 -
贼巢-美国金融史上最大内幕交易网的猖狂和覆灭
¥48.6¥139.9 -
影响力3
¥36.4¥68.0 -
李诞脱口秀工作手册
¥16.5¥42.0 -
富爸爸穷爸爸
¥57.0¥89.0 -
图解博弈论
¥12.4¥38.0 -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
¥23.1¥65.0 -
逆势突围
¥22.8¥68.0 -
行动学习从入门到精通
¥18.4¥58.0 -
设计的力量
¥18.2¥42.0 -
情境销售
¥14.5¥45.0 -
她们-女性的镜像与觉知
¥13.9¥38.0 -
如何有效使用每一点脑力深度工作
¥21.7¥45.0 -
绝不雷同-小米雷军和他的移动互联时代
¥16.7¥58.0 -
广告, 艰难的说服--广告对美国社会影响的不确定性
¥7.8¥27.0 -
促销
¥20.2¥69.8 -
极简博弈论
¥18.4¥58.0 -
罗辑思维:多角度理解人文:人文篇
¥14.6¥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