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献给中国科大研究生的记忆:《中国研究生》合肥通联站十年文萃:2007/2016

献给中国科大研究生的记忆:《中国研究生》合肥通联站十年文萃:2007/2016

¥13.4 (2.3折) ?
1星价 ¥19.1
2星价¥19.1 定价¥5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1204336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6cm
  • 页数:310页
  • 出版时间:2018-01-01
  • 条形码:9787312043369 ; 978-7-312-04336-9

内容简介

  2007年,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管的《中国研究生》合肥通联站依托中国科大研究生院揭牌成立。2007~2016年,《中国研究生》合肥通联站共招收培养近400名中国科大研究生通讯员,这些通讯员在我校研究生教育招生宣传、人才培养、学位授予、科教融合、学术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的工作中撰写了大量的、优质的新闻报道和文化散文等稿件。这些稿件发表于1994年创刊的《中国科大研究生教育》期刊上,它们以研究生的视角记录了中国科大研究生教育十年来蓬勃发展的点点滴滴。《献给中国科大研究生的记忆:合肥通联站十年文萃2007-2016》从2007~2016年《中国科大研究生教育》中精选了近100篇文章,希望该书能成为中国科大研究生院建院40周年的献礼之作,也希望该书能成为中国科大研究生教育新时期新发展的微观档案,更希望该书能成为中国科大研究生的温情记忆!

目录

前言
卷首语
您的关注,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我们欢喜地离别——致2010毕业生
新起点
壮志骄阳
用梦想点亮青春
致敬,科大梦
中国科大研究生教育正在奏响属于自己的时代强音
写给亲爱的可爱的即将远行的每一位毕业生
花开不败,爱不苍老
心怀文化自信,矢志科教报国
有大智慧才有大境界

科大学人
“做好自己的事情”——访新当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永飞教授
李曙光:人生就是一段马拉松
传道,授业,解惑——访张永德教授
上善若水驾物成奇——2008新当选IEEE会员徐善驾教授访谈
陈仙辉:潜心科研,辛勤育人
因材施教,全程管理,人文关怀——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汉青教授
我眼中的“筷子老师”——访中国科大EPC 外教Heiko Hansjürgens
中国科大罗昭锋:MOOC躬行者
我有特别的教学方式——中国科大外籍教师Thomas专访
困学守望,一苇以航——中国科大基础课从教者群像
灵感与努力共注,浇灌科技之花——访中国科大刘利刚教授
治学莫畏冷“量”才当惜用——访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光灿教授
超越自我的执着人生——记中国科学院院士、分子生物物理学家施蕴渝
只希望无愧于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记第三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霍剑青

科大新星
我是女博士,我怕谁
丁国亮:宝剑锋从磨砺出
张礼楠:歌王的多彩人生
万里奔袭长,壮志胸中荡——中国科大研究生畅谈2010年iGEM比赛心得
“小巷总理”履新记
邢洁和她的队友:制造仅属于自己的极地人生
2013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获得者金贤敏:“我正在做一项激动人心的事情”
中国科大iGEM团队:创造一个没有针头的世界
我在南极科考的日子:挑战并成长着——访第30次南极科考队员杨文卿、孙晨
自主创业正当时——访中国科大博士生罗文伯
光荣的背后——访中国科大暗物质卫星BGO量能器科研团队
不乏激情,勇于挑战——访中国科大“丁点团队”创始人丁超
携笔从戎,科技报国——中国科大博士国防生周鋆玲的别样青春
以己之力奉献社会,不求回报只愿无悔一访2015年中国科大志愿服务达人刘兴华

缤纷科大
南极!南极!
决不放弃,永不止步——2010年厦门国际马拉松比赛纪实
国旗与青春同飞扬——访中国科大国旗护卫队
谈一谈绿茵场上的巾帼们——访中国科大女子足球队
情牵地质,梦圆大别山——中国科大第二届大别山野外地质夏令营侧记
交叉的学科,创新的梦想——访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
同步国运,辐射精彩——“揭秘”中国科大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
让世界倾听中国声音——访中国科大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国家工程实验室
“high”到停不下来——走进中国科大健身房
献给郭永怀教授的科大赞歌——透视中国科大大型多媒体音乐剧《爱在天际》
舌尖上的中国科大——美食文化节的那些事儿
生命不息,科考不止——采访我校科学考察协会前会长范晓东
合肥通联站,我想对你说——2015年优秀通讯员毕业寄语
“科大人绕地球一圈”,用跑步传播快乐——跑步爱好者协会小记
百花齐放,欣欣向荣——走进中国科大研究生实验室
爱在天际,触手可及
橡树与木棉的爱情——他和她的故事

化成天下
爱心接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西部支教纪实
骄阳下的微笑脚印里的成长——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心得
荒漠大地上灵魂的守护者
科大研究生支教团:灯传三世火
支教生周鹏的突击:不抛弃,不放弃
那一年我们走过的支教路——访科大支教团第十五届队长刘慧
耕耘与感动——我愿做西北的一株胡杨
“原”来,你“海”在这里

情寄母校
飘在空中的电波
路、幸福、成长
九年
闪亮的日子
“科大摄影师”李雅清:要把科大的声音与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人
我的梦,科大梦

学海行思
学术论文发表三部曲
读博的酸甜苦辣
我等待的,不是戈多
雨夜随想
*好的自己,在前进中
一朝代培生,永怀科大情
行与思:苏州调研散记
行走在红叶间——樱花科技计划之旅

读书行路
重读背影
灵魂,在路上
一国一河一人生——如此独特《巨流河》
偏执是理想主义者甘之如饴的自虐——浅评话剧《恋爱的犀牛》
由《加勒比海盗》生发开去——论山贼和海盗的管理学
从“奥斯维辛”到“死亡飞行”
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兼评纸本与影像中的《小王子》
《解忧杂货店》:倾诉,聆听,勇气,坚定

攻略调查
就业季:如何觅得好工作?
《中国科大研究生教育》读者调查
男学霸与女学霸的网购大比拼——中国科大研究生网购情况特别调查
中国科大图书馆图书荐购调查
“研究僧”VS“道”师,今天你们PK了吗?
中国科大研究生运动情况调查分析
研一新生生活小“攻略”
研究生如何管理知识产权

探索思考
多人口发展中国家研究生教育比较研究及启示——以印度、巴西、墨西哥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为例
协同创新环境下的研究生联合培养人才资源共享机制改革
有了学会就有了自己的“家”——访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大副校长张淑林教授
适应新常态,开启新征程——全面培养世界一流的拔尖创新人才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做研究不能心存功利在郑永飞的诸多科研成果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矿物氧同位素分馏系数的理论计算和实验测定》是在一等奖空缺的情况下,与其他27项成果共同荣获200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的。  此次获奖成果是由26篇系列学术论文组成的,这些论文都发表在国际权威地球化学刊物上,是他12年研究论文的集合。  “做学问不能有功利思想,科学研究既需要创新,又需要积累,要有十年磨一剑的耐力和甘于寂寞的勇气。”谈起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郑永飞感慨地说,“科研需要静下心来思考,一旦有了功利思想,就很难做出大成果、成就大事业。”  矿物稳定同位素分馏系数的确定是公认的世界性难题,郑永飞早在南京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就潜心于此,直到在德国哥廷根大学留学期间取得突破。早期,人们用统计力学方法计算气体分子的同位素分馏系数,但它对于固体矿物不适用。以后人们通过实验测定或自然观察进行校准,而由于受条件限制只能得到零散的结果。20世纪80年代初,有人提出了一种增量方法,即用矿物结晶化学原理计算硅酸矿物之间氧同位素分馏系数,但其结果与实验数据和自然观察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偏差,更不能应用于同位素地质测温。  郑永飞迎难而上,紧紧盯住学科发展前沿,不断探索着将这一领域的研究向前推进。他独辟蹊径,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同时推进自己的研究,将矿物结晶化学理论与量子化学原理相结合,科学地修正了前人的增量方法,在理论上完善了矿物晶体结构和化学成分与氧同位素配分之间的函数关系,对地质上若干重要固体矿物的氧同位素分馏系数进行了理论计算,先后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了3篇论文,这3篇论文后来成为地球化学领域的经典论文。在德国图宾根大学做博士后研究期间,他选择同位素分馏系数的实验测定作为主攻方向,继续深化这个研究领域。  1993年秋,郑永飞回到中国科大工作。安家、建实验室、组建团队、买设备、申请经费……一切白手起家。尽管条件比较简陋,一切尚处起步阶段,但凭借科学家的直觉和对学术研究前沿的敏锐把握,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学校等多方资助和支持下,郑永飞教授拓展了自己在国外的高水平工作,自己动手和指导研究生继续修正增量方法,对地质上有用的其他矿物进行了氧同位素分馏系数的理论计算,对矿物和岩石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效应进行了定量评价,取得了与实验测定和自然观察相一致的结果。与此同时,他指导研究生进行低温化学合成,从实验角度测定了一些难于在高温条件下测定的矿物分馏系数。  十年磨一剑,厚积薄发。基于该项研究,郑永飞研究团队共发表了28篇高质量学术论文,并被国际同行广泛引用(SCI检索他引计837次)。1997年,美国出版的《地球化学原理》教科书中,就有7页篇幅专门用来详细介绍增量方法的基本原理、计算公式和方程以及主要结果图表。世界上几个著名出版社出版的《矿床地球化学》和《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教科书或系列专著也对该方法进行了简介。大年初一为学生改论文在潜心科研的同时,郑永飞也非常重视教学和研究生培养工作,除了承担着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专业课外,还指导着十几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只要一有空闲,他都会来到学生们身边,和他们一起讨论、一起交流,共话科学与人生。  “导师是研究生从事科研活动的**榜样,这是我指导研究生做人、做学问的基本出发点。”从指导研究生阅读专业文献,到带领研究生进行野外地质考察,设计室内地球化学分析项目,直至听取研究生对获得的**手资料做总结和分析,郑永飞都是全程参与,有意识地引导和鼓励他们建立起判断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他们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功”。  徐宝龙是郑永飞回国后培养的**个硕士研究生,他的学位论文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地球化学刊物《地球化学与宇宙化学》上,现在该生已经毕业十余年了,也已做出了自己的事业,而该生的论文却是郑永飞教授在大年初一修改出来的。  “那是1998年大年初一,家里还没有通暖气,人感到特别的冷,在家总看电视又觉得没多大意思,于是翻开了学生刚写的英文论文,逐字逐句地修改起来。”郑永飞回忆说。  “郑老师治学态度严谨,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对我们写的论文,他总是逐字逐句地修改,不放过任何一个不妥之处,哪怕只是个小小的标点符号。”前不久,刚刚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化学地质学》上发表论文的女博士生赵彦彦告诉记者。对每个学生的投稿论文,郑老师都要反复推敲,前后修改几十遍。  为拓展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尽快将学生带到科技*前沿,郑永飞每年都要选派2~3名博士生和青年教师参加国际地球化学年会,并提供经费资助。在他的实验室,几乎每个研究生都参加过国内外学术会议并做口头报告或壁报展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过研究成果。  “只有我们知道别人做了什么,才能知道怎样把自己的事情做得更好。”这是郑永飞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用来激励学生的话语。  “每次参加会议前,至少要在实验室试讲一遍,达到一定效果才能放行。”郑永飞的博士生、现在留校任教的赵子福教授介绍说。每次郑老师都要大家做好PPT文件,精心准备自己的汇报材料,目的是要在有限时间内表达清楚自己的成果,充分展示自己所做工作的要点。  “与大师亲密接触,与同行互通有无,能充分接触到国内外*先进的科技信息,把握世界科学前沿。”张少兵在郑永飞的指导下,以**作者身份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7篇论文,成为固体地球科学领域*优秀的博士毕业生之一。如今,他正在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自主申请的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已经获得资助。  与此同时,郑永飞还鼓励学生出国参与合作研究,为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国际交流机会。2009年6月底,郑永飞选派博士研究生陈伊翔去日本冈山大学参加一个实习项目,在冈山大学教授的指导下,陈伊翔主要研究榴辉岩的同位素年代学,为期一个半月。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