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010183848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94
- 出版时间:2018-01-01
- 条形码:9787010183848 ; 978-7-01-018384-8
本书特色
作为英国三大汉学家之一,阿瑟?韦利是以传统汉学的边缘者及颠覆者身份出现在英国汉学界的。英美意象派诗歌运动是其选择汉学的主要因素之一,犹太族身份及其孤僻的性格加剧了他与传统汉学的疏离,使他成为既游离于主流汉学传统、又与英国文化保持密切联系的矛盾体。本书从中英文化交流的视角入手,通过对阿瑟?韦利译介文本的仔细辨析,梳理了他采用的几个重要策略,藉此考辩他在英国汉学史上上承19世纪英国汉学传统,下启20世纪下半叶学院派汉学的重要桥梁作用。该著述以阿瑟?韦利生前出版的20部中国文学翻译研究著作以及相关论文和部分书评展开研究,避免学界仅以一部或几部作品进行讨论的片面性,努力对其汉学活动和汉学成果作出整体评析。同时,作者谨遵文本分析与社会研究相结合的原则,综合翻译学批评、影响研究的实证法以及读者接受的理论进行讨论,材料翔实,论述精到,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内容简介
作为英国三大汉学家之一,阿瑟·韦利是以传统汉学的边缘者及颠覆者身份出现在英国汉学界的。英美意象派诗歌运动是其选择汉学的主要因素之一,犹太族身份及其孤僻的性格加剧了他与传统汉学的疏离,使他成为既游离于主流汉学传统、又与英国文化保持密切联系的矛盾体。本书从中英文化交流的视角入手,通过对阿瑟·韦利译介文本的仔细辨析,梳理了他采用的几个重要策略,藉此考辩他在英国汉学史上上承19世纪英国汉学传统,下启20世纪下半叶学院派汉学的重要桥梁作用。该著述以阿瑟·韦利生前出版的20部中国文学翻译研究著作以及相关论文和部分书评展开研究,避免学界仅以一部或几部作品进行讨论的片面性,努力对其汉学活动和汉学成果作出整体评析。同时,作者谨遵文本分析与社会研究相结合的原则,综合翻译学批评、影响研究的实证法以及读者接受的理论进行讨论,材料翔实,论述精到,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目录
节 选题缘由
第二节 文献回顾
第三节 研究问题的提出
章 17至20世纪上半叶的英国汉学
节 “汉学”及其词义辨析
第二节 英国汉学的萌生及发展
第三节 20世纪上半叶英国汉学的新走向
第二章 汉学:阿瑟·韦利的边缘化选择
节 汉学学科的边缘化
第二节 犹太民族身份的边缘性
第三节 离群寡居的个性
第三章 阿瑟·韦利汉学成就与汉学观
节 阿瑟·韦利汉学成就概述
第二节 阿瑟·韦利的中国文学观
第三节 阿瑟·韦利的翻译观
第四章 散体翻译与跳跃式节律:阿瑟·韦利的诗歌翻译策略
节 散体化直译:阿瑟·韦利早期诗歌翻译的选择
第二节 跳跃式节律:阿瑟·韦利译诗的节奏意识
第五章 人类学解读:阿瑟·韦利汉学研究策略之二
节 人类学:汉学研究的新方法
第二节 《诗经》的人类学解读
第三节 《九歌》与萨满教
第四节 唐前诗歌译介的文化视角
第六章 传记:阿瑟·韦利汉学研究策略之三
节 传记与文化交流
第二节 《李白生平及诗作》
第三节 《白居易生平及时代》
第四节 《十八世纪中国诗人袁枚》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阿瑟、·韦利译述著作分类编目
附录二 阿瑟·韦利家族世系表
作者简介
冀爱莲 (1973-),女,山西平遥人,文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福建师范大学副教授,福建省比较文学学会理事。著作有《英国三大汉学家年谱》之《阿瑟1韦利年谱》,发表论文十多篇。
-
寻味中国
¥14.7¥38.0 -
我所不理解的生活-纪念珍藏版
¥10.5¥29.8 -
树荫的温柔-亘古人类激情之源
¥15.0¥39.0 -
门外文谈
¥13.2¥38.0 -
解密富春山居图-国宝背后的秘密
¥8.3¥22.0 -
茶经(黑白版)
¥11.1¥48.0 -
经典常谈
¥6.2¥14.8 -
柏杨作品-劣根:国民灵魂的桎梏
¥13.8¥26.0 -
溥仪偷运国宝
¥7.7¥26.0 -
吾国与吾民-精装典藏新善本
¥14.4¥28.0 -
瓢箪鲶闲话
¥10.7¥36.0 -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
¥8.5¥25.0 -
士当何为:徐复观先生谈思录
¥24.8¥68.0 -
古代家训精华:文白对照
¥8.5¥18.0 -
中国古代技术文化
¥25.2¥42.0 -
中国古代官制
¥14.5¥25.0 -
漫谈中国文化(金融·企业·国学)
¥8.8¥26.0 -
经典常谈
¥16.7¥39.8 -
黄河上的古都
¥14.8¥46.0 -
氍毹留痕-典藏本
¥29.7¥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