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案例评估和分析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案例评估和分析

1星价 ¥20.9 (5.5折)
2星价¥20.9 定价¥38.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841795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13,160页
  • 出版时间:2018-03-01
  • 条形码:9787518417957 ; 978-7-5184-1795-7

本书特色

心理动力学案例分析的三个层面

心理动力学取向的案例分析是指:以心理动力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在临床实践中分析来访者的就诊形式、求助原因和治疗目的,指导治疗师对来访者做出动力学诊断和治疗计划。心理动力学分析着眼于:来访者的心理发育过程,尤其是童年早期的基本经历、内心冲突和精神创伤,如何铸就了来访者观察、认识自身和周围环境的基本心理结构。这些心理结构可以反映出个体性心理发育阶段各种冲突的特征、惯用的防御机制类型和内容、重要客体的内部成像以及对客体的认同方式、重要的情感体验和重要的关系模式……来访者多半无法在意识层面认识这些内容,这些反应本质上是潜意识的。尽管反应的某些方面可能被意识到,个体也许会感觉自己的行为有些过分和怪异,但不会知道这些行为背后真正的含义是什么。有时个体甚至会理智地意识到反应源于何种儿童期经历,但是仍然无从知晓行为背后的重要情感、关系模式或内心冲突究竟是什么。
心理动力学案例分析的三个层面 心理动力学取向的案例分析是指:以心理动力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在临床实践中分析来访者的就诊形式、求助原因和治疗目的,指导治疗师对来访者做出动力学诊断和治疗计划。心理动力学分析着眼于:来访者的心理发育过程,尤其是童年早期的基本经历、内心冲突和精神创伤,如何铸就了来访者观察、认识自身和周围环境的基本心理结构。这些心理结构可以反映出个体性心理发育阶段各种冲突的特征、惯用的防御机制类型和内容、重要客体的内部成像以及对客体的认同方式、重要的情感体验和重要的关系模式……来访者多半无法在意识层面认识这些内容,这些反应本质上是潜意识的。尽管反应的某些方面可能被意识到,个体也许会感觉自己的行为有些过分和怪异,但不会知道这些行为背后真正的含义是什么。有时个体甚至会理智地意识到反应源于何种儿童期经历,但是仍然无从知晓行为背后的重要情感、关系模式或内心冲突究竟是什么。 正是基于这种早年逐渐形成的心理结构,当个体遭遇某种外界因素时,现实的刺激可能会激发个体内心即存的(未完成的)压抑的冲动,从而形成个体特殊的不良适应方式,进而发展为心理或躯体的障碍。 基于上述心理动力学理论的观点,案例分析的实际操作常常需要治疗师寻找出来访者现今的具体矛盾、心理结构、早年创伤体验之间的相互关系;寻找出目前症状与内心冲突的联系,甚至应该具体到:目前某一症状反映出的是来访者在何时(性心理阶段)、何人(重要客体)、何由(创伤体验/未竟事宜)状况下的何种行为表现(防御机制)。 心理动力学案例分析的操作过程可在三个层面上展开。这三个层面由浅入深,渐次接近来访者的潜意识内容。 治疗师在*层面常常应关注来访者的意识层面,聚焦于来访者描述的人和事的细枝末节和隐喻方式。来访者前来就诊时常常带有意识层面的求助目的,在治疗师创立的倾听、中立的访谈氛围中,来访者常常能做到畅所欲言,详述自己的遭遇和抱怨。此时,治疗师应以心理动力学理论为基础,在对来访者所叙述的人和事进行归纳和分类时,尤其注意来访者言辞中异乎寻常的部分。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来访者内心强烈、优势的情感集团常常会在他/她们处理日常的人和事时,部分或全部地付诸行动,使他们对待日常事物的态度显得异乎寻常。这种人际关系方面的异乎寻常也会带入治疗环境,发生在咨访关系中,使治疗蒙上浓烈的个人色彩。当治疗师被感知成为来访者生活经历中的某个重要客体时,来访者强烈的情感体验即会一触即发。当然,来访者这种处理事务方式的异乎寻常并不是很容易被发现的。治疗师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娴熟的理论知识,加上丰富的生活阅历,有助于治疗师捕捉到这类蛛丝马迹。在这一层面上,特别需要治疗师善于将反复出现的同类现象进行归类,得出具有共性的行为类型。 第二个层面应致力于识别来访者行为背后的心理冲突。在对来访者的异乎寻常的言行进行归类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别的言行特征进行梳理,即同类行为受何种共同的心理因素所驱动。将来访者意识层面的思维、情感、幻想、冲动和行为转译为潜意识冲突原型,寻找症状所表达的意义,理解来访者微妙、复杂的情感体验。在了解来访者个体独特性的基础上,切实理解其情感体验,推导其潜隐的冲突,并对各类心理因素进行梳理,逐渐形成主线。同时应注意,在治疗过程中,为理解来访者某一行为的意义时,常常需要寻找尽可能多的可能因素,而其中任何一个因素都不可能单独导致这一行为。分析性治疗是一个不断探索各种可能、形成完整拼图的艰辛过程。治疗师根据心理动力学原理推导来访者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即是从精神分析理论出发,假设来访者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治疗师应把重复出现的现象(如:典型行为、交往模式、认知特征、投射特点)作为理解个体心理活动的重要依据,对来访者的内心冲突和外在人际关系形成清晰的心理动力学主线,并在实践中不断验证,确立或推翻这种假设。上述两个层面的分析过程包括了形成精神分析诊断的大致过程,也是心理动力学取向的心理治疗的初始访谈的主要内容。 第三个层面应聚焦于寻找导致目前心理冲突的原初过程(或称:寻找早年创伤情景/创伤形成的始作俑者)。此阶段涉及更深入的潜意识探索,也是心理动力学治疗性访谈的主要内容。在确认心理冲突主线的基础上,寻找冲突形成的原初创伤性体验和早年经历的强化过程,特别应辨识冲突形成过程中,来访者在?要发育阶段的内心体验和相应改变、与早年重要客体的互动模式和强烈的情绪体验,以及在后续发育过程中与同类客体的重复性互动模式(强迫性重复)。完整地了解这一过程,有利于治疗师帮助来访者将潜意识内容意识化、将初级过程思维转变为次级过程思维;来访者使用于压抑冲突的自我能量的消耗降低,自我功能得到扩展;促进来访者产生领悟,从而导致行为和态度的稳定、持续的改变。治疗师也应根据这三个层面的资料,对来访者做出完整的评估,制订治疗方案、预测治疗时长、选择治疗方法和技术。

内容简介

本书从心理治疗的三大理论入手, 根据理论类别, 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案例进行讲解、演示和剖析, 其主要内容包括: 基本助人技术 ; 心理动力学的理论与案例分析 ; 认知行为治疗的理论与案例分析等。

目录

**章 基本助人技术 有效的心理咨询的共同因素 助人三阶段与基本助人技术 案例1 我和男朋友之间有一个学姐 案例分析与评价:助人技术与阶段目标的匹配 案例2 养老院的阿婆想回家 案例分析与评价:公益服务中的心理咨询策略 第二章 心理动力学的理论与案例分析 心理动力学案例分析的三个层面 心理动力学个案概念化的构建过程 心理动力学治疗的四个步骤 心理动力学取向的短程治疗策略 案例3 海归白领的恋爱困局 案例分析与评价:客体关系与女性身份认同 案例4 走出校门步履维艰 案例分析与评价:自体心理学与自尊调节 案例5 喜欢招惹女性的古怪男生 案例分析与评价:创伤经历对个体发展的普遍影响 第三章 认知行为治疗的理论与案例分析 认知行为治疗概要 CBT专病模型与个案概念化 CBT的一般过程及策略 案例6 里外受气的“小媳妇” 案例分析与评价:抑郁的认知行为治疗流程 案例7 恐惧无所不在 案例分析与评价:广泛性焦虑的核心恐惧 案例8 技术男的社交焦虑 案例分析与评价:社交焦虑的个案概念化与暴露技术 案例9 强迫检查的优秀生 案例分析与评价:强迫症的暴露与反应阻止治疗 第四章 人本主义、心理发展的理论与案例分析 来访者中心疗法理论及基本技术 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案例10 不愿放弃的爱,何去何从? 案例分析与评价:青春期的角色混乱与自我统合 案例11 在艺术创作中寻找自我 案例分析与评价:自我的力量与咨询师的爱 后记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接受心理治疗培训者都会面临这样的挑战:如何将所学得的理论、技术应用于临床实践之中;如何将精神分析、认知行为、存在人本主义的理论思想转化为治疗师在咨询过程中的言谈举止。《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案例评估和分析》一书在这一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有用的指导—这也是我推荐此书的初衷。 ——赵旭东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 世界心理治疗学会副主席 要运用好案例教学法,使其产生应有的教学效果,应该有两个要点,一是向学生呈现合适的案例,引领学生“入场”;二是以相关的理论为基础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思考,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案例评估和分析》一书,是将案例教学法运用于“心理咨询与治疗”课程教学的一次有益尝试。 ——周川 苏州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院长 全国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作者简介

刘稚颖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苏南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专职咨询师 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咨询师 研究方向为认知行为治疗 吴继霞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心理学会人格心理学专委会理事 研究方向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心理传记学 李鸣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苏州广济医院前任院长、精神科主任医师 研究方向为精神分析治疗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