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156471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06
- 出版时间:2018-01-01
- 条形码:9787561564714 ; 978-7-5615-6471-4
本书特色
“十七年文学批评”在整个十七年文学进程中扮演着创新“革命文艺理念”、整合中外文学资源、确立文学新秩序等方面的关键角色,其目标是建构社会主义文学新秩序,建立系统的社会主义革命新文艺。对作为整体的“十七年文学批评”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在今天更显得重要和必要。
内容简介
“十七年文学批评”在整个十七年文学进程中扮演着创新“革命文艺理念”、整合中外文学资源、确立文学新秩序等方面的关键角色,其目标是建构社会主义文学新秩序,建立系统的社会主义革命新文艺。对作为整体的“十七年文学批评”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在今天更显得重要和必要。
目录
绪论
**章 政治性卡里斯马:“十七年文学批评”的文化语境
第二章 “十七年文学批评”的生成过程
**节 产生:解放区文学批评的延续
第二节 发展: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视野下的文学批评
第三节 异变:“政治缝隙中”的文学批评
第四节 异化: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文学批评
第三章 “十七年文学批评”的文学资源及其整合
**节 吸纳与批判:“十七年文学批评”与“五四”至30年代的现代文艺理念
第二节 张扬与革新:“十七年文学批评”与解放区“革命文艺”的实践性体系
第三节 借鉴与改造:俄苏文学资源
第四章 “十七年文学批评”的批评类型
**节 “政治本位”型阐释模式
第二节 “泛意识形态性”型阐释模式
第三节 “经验感悟”型阐释模式
第五章 “十七年文学批评”的批评功能
**节 指导和规范:“十七年文学批评”对作家的影响
第二节 践履和图解:“十七年文学批评”对作品的影响
第三节 批判和整饬:“十七年文学批评”对文艺运动思潮的影响
第六章 “十七年文学批评”的几个关键词
**节 文艺斗争:在政治与文学之间
第二节 人性、人情:在“合情”与“合法”的夹缝中
第三节 民族形式:有意味的形式
第四节 “典型”的“纯粹”与“负累”
余论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刘志华,男,湖北汉川市人,文学博士,副教授,莆田学院中文系主任,复旦大学博士后(2009—2011),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访问学者(2014—2015)。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研究,迄今为止完成国家社科、省社科项目各一项,并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本类五星书
本类畅销
-
树会记住很多事
¥12.3¥29.8 -
快乐就是哈哈哈哈哈 插图纪念版
¥16.6¥52.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6.9¥49.8 -
哇哈!这些老头真有趣
¥13.7¥30.0 -
汉字里的中国
¥13.1¥45.0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23.4¥39.0 -
生活的事实
¥13.2¥38.0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24.7¥55.0 -
我与地坛
¥17.5¥28.0 -
字里书外
¥29.4¥49.0 -
别怕!请允许一切发生
¥16.9¥49.8 -
她们
¥15.0¥46.8 -
昨日书林:西潮
¥18.4¥58.0 -
又得浮生一日闲
¥22.9¥49.8 -
这辈子 :1920-2020外婆回忆录
¥23.9¥45.0 -
人间词话
¥7.0¥17.0 -
梅子熟时栀子香
¥25.4¥49.8 -
(精)川端康成经典辑丛:彩虹几度
¥16.4¥48.0 -
茶,汤和好天气
¥8.6¥28.0 -
人间一趟
¥27.4¥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