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说中国古代纺织技术史

包邮图说中国古代纺织技术史

1星价 ¥43.1 (4.9折)
2星价¥43.1 定价¥8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804718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24
  • 出版时间:2018-05-01
  • 条形码:9787518047185 ; 978-7-5180-4718-5

本书特色

《图说中国古代纺织技术史》以中国古代美术作品中涉及纺织技术的图像信息为线索,分别对中国原始纺织技术的起源、中国古代纺织原料的初加工、中国古代的纺专、中国古代的小纺车、中国古代的水转大纺车和丝大纺车、中国古代纺纱工艺的历史意义、织机之母——原始腰机、综蹑织机的起源和发展、花楼提花织机与提花技术的发展进行系统的戥学术研究,重新对中国古代纺织技术史文本进行图像与结构分析相结合的表征。
《图说中国古代纺织技术史》图文并茂,史论结合,是一本研究中国古代纺织技术史的专业参考书。

内容简介

《图说中国古代纺织技术史》以中国古代美术作品中涉及纺织技术的图像信息为线索,分别对中国原始纺织技术的起源、中国古代纺织原料的初加工、中国古代的纺专、中国古代的小纺车、中国古代的水转大纺车和丝大纺车、中国古代纺纱工艺的历史意义、织机之母——原始腰机、综蹑织机的起源和发展、花楼提花织机与提花技术的发展进行系统的戥学术研究,重新对中国古代纺织技术史文本进行图像与结构分析相结合的表征。 《图说中国古代纺织技术史》图文并茂,史论结合,是一本研究中国古代纺织技术史的专业参考书。

目录

起源篇 **章 中国原始纺织技术的起源 **节 中国原始纺织技术的石球推论图说和疑问 一、石球推论图 二、图疑 第二节 石球与原始纺织技术的起源 一、石球功用新考 二、石球利用技术的纺织技术起源考证 参考文献 起源篇小结 纤维加工篇 第二章 中国古代纺织原料的初加工 **节 蚕丝纤维的初加工 一、丝织的起源 二、茧蛹的处理技术 三、缫丝工艺 四、络丝、并丝、整经器具及工艺 第二节 植物茎皮纤维的种类及初加工 一、中国古代利用植物茎皮纤维的种类 二、植物茎皮纤维的初加工 第三节 棉花纤维的初加工 一、中国古代棉花植物的名辨 二、中国古代棉花的加工 三、棉花内传路径及长时期传播受阻的原因 第四节 矿物纤维石棉在中国古代出现的记载和研究 一、火浣布的相关传说 二、火浣布的原料分析 参考文献 纤维加工篇小结 纺纱篇 第三章 中国古代纺专 **节 纺专的构成、操作及定名争议 一、纺专的构成及操作 二、“纺专”定名的争论 第二节 纺专起源新辨 一、轮制工具相关性的献疑 二、纺纱、纺专起源的假设 第三节 中国古代纺专的形制变迁 一、中国古代纺轮的形制变迁 二、纺专(纺轮是其表现形式)的空间分布与华夏文明的起源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中国古代的小纺车 **节 对刘仙洲先生所藏《手摇纺车图》的献疑 一、对《手摇纺车图》出处的疑问 二、对《手摇纺车图》中纺妇坐姿的疑问 三、对《手摇纺车图》中纺妇发式的疑问 四、对《手摇纺车图》中曲柄使用的疑问 五、对《手摇纺车图》近代性的疑问 第二节 中国古代手摇纺车史的新解 一、中国古代手摇纺车出现时间的再审视 二、中国古代手摇纺车形制的变迁 第三节 基于泗洪曹庄出土和相关农书刊出的脚踏纺车图研究的考辨 一、对泗共曹庄出土的“脚踏纺车图”的问疑 二、王祯《农书》和《农政全书》刊出脚踏纺车图的结构问疑 三、中国古代脚踏纺车发展的新解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水转大纺车和丝大纺车 **节 对元明两代水转大纺车形制的争论 一、基于大纺车结构复原的水转大纺车 二、关于水转大纺车形制的两种争论 第二节 水转大纺车及大纺车式纺棉机的衰亡 一、水转大纺车发展的主要阻碍 二、大纺车式纺棉机无法产生的原因分析 第三节 丝大纺车的兴起 一、大纺车的继承和发展——江浙丝大纺车 二、丝大纺车的出现和持续发展的原因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中国古代纺纱工艺的历史意义 **节 中国古代造纸工艺与纺纱工艺 一、纸定义中的纺纱工艺考 二、中国古代造纸工艺中的纺纱工艺思想 第二节 中国古代纺纱工艺与制绳工艺 一、“纺纱、制绳共源说”的假设 二、中国古代制绳工艺中纺纱的根源 三、中国古代纺纱工艺中的制绳启发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纺纱篇小结 织造篇 第七章 织机之母——原始腰机 **节 原始腰机的相关界定 一、原始腰机的结构 二、原始腰机的名辨 三、原始腰机的研究意义 第二节 原始腰机产生的假设 一、对中国原始吊挂式纱线编织方式的献疑 二、原始吊挂式纱线编织方式与原始平铺式纱线编织方式的时间考辨 三、纱线软体硬化与原始腰机的产生 第三节 中国原始腰机出现的时间界定和空间分布 一、时空排序 二、排序的反诘 第四节 中国原始腰机复原的评述 一、复原的可能性 二、复原原始腰机的判断 第五节 中国原始腰机上的织法 一、中国原始腰机上平纹织物的操作 二、中国原始腰机上的提花操作 第六节 黄道婆事迹记载中的原始腰机考 一、黄道婆所使用织机的记载 二、对黄道婆所使用织机的原始腰机论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八章 综蹑织机的起源和发展 **节 综蹑织机的起源——双轴织机、手提综竿式斜织机 一、《东国传丝公主画版》中的双轴织机 二、《列女传·鲁季敬姜》中的双轴织机献疑 三、手提综竿式斜织机的假说 第二节 综蹑织机的出现 一、对传统观点关于综蹑织机出现时间的疑问 二、综蹑织机出现时间的再界定 第三节 综蹑织机发展的图解 一、单综单蹑织机 二、单综双蹑织机 三、踏板立机 四、单动式双综双蹑织机 五、互动式双综双蹑织机 六、多综多蹑织机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九章 花楼提花织机与提花技术的新发展 **节 花楼捉花织机起源之谜及其发展 一、对东汉起源说的献疑 二、对东汉起源说的新解 三、小花搂提花织机出现的假设 四、大花楼提花织机的出现 第二节 花楼提花织机的结构及操作 一、小花搂提花织机的结构 二、大花楼提花织机的结构 第三节 花楼提花织机的挑花结本 一、挑花工艺 二、倒花工艺 三、拼花工艺 四、同花工艺——拼花工艺和倒花工艺的结合 五、挑花结本制作举例 第四节 花楼提花织机的投纬 一、投纬方法 二、投纬工具 三、打纬工具 四、投纬工具和打纬工具的变迁关系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织造篇小结 结语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李强 男,1980年出生,湖北嘉鱼人。2003年获湖北工学院(现湖北工业大学)经济学学士(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007年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理学硕士学位(科学技术史专业),2011年获东华大学工学博士学位(中国古代纺织工程专业)。2011~2013年在武汉纺织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担任专职教师,从事织物组织结构、纺织品CAD、中国古代纺织工程、纺织考古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现为武汉纺织大学《服饰导刊》编辑部副编审、湖北省科学技术史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武汉纺织大学)研究成员、江西服装学院服饰文化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古代纺织工程、染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编辑学方面的研究和工作。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2012年、2014年两次获得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主持教育部、湖北省教育厅、武汉纺织大学等多项科研项目。br李斌 男,1979年出生,湖北嘉鱼人。2002年获华中科技大学工学学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05年获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信息技术专业),2008年获武汉理工大学哲学硕士学位(科学技术哲学专业),2013年获东华大学工学博士学位(中国古代纺织工程专业)。现为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副教授、湖北省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主要从事纺织服装史、染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服装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持或参与教育部、湖北省教育厅、武汉纺织大学等多项科研项目。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