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12231553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62
- 出版时间:2017-05-01
- 条形码:9787122315533 ; 978-7-122-31553-3
本书特色
《有机化学》共有14章和2章选读内容。全书以有机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反应为基础,以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与电子效应、空间效应为核心,以官能团为主线进行编写。内容包括绪论,烃类化合物(包括烷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脂环烃、芳烃等),烃的各类衍生物(包括卤素衍生物、含氧衍生物、含氮衍生物等),天然有机化合物(包括杂环化合物、糖类和蛋白质)。选读内容包括有机化合物的波谱知识和立体化学。为进一步突出重点,方便学生学习,每章前设有教学目标及要求,每章后设有习题。各章都有相应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增加了本书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有机化学》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合理整合,适用于高等院校工科类化学专业的有机化学的课程,也可供开设有机化学课程的其他专业选用。
内容简介
《有机化学》共有14章和2章选读内容。全书以有机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反应为基础,以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与电子效应、空间效应为核心,以官能团为主线进行编写。内容包括绪论,烃类化合物(包括烷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脂环烃、芳烃等),烃的各类衍生物(包括卤素衍生物、含氧衍生物、含氮衍生物等),天然有机化合物(包括杂环化合物、糖类和蛋白质)。选读内容包括有机化合物的波谱知识和立体化学。为进一步突出重点,方便学生学习,每章前设有教学目标及要求,每章后设有习题。各章都有相应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增加了本书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有机化学》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合理整合,适用于高等院校工科类化学专业的有机化学的课程,也可供开设有机化学课程的其他专业选用。
目录
1.1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合物/001
1.2有机化合物的特点/001
1.2.1有机化合物结构的主要特点——同分异构现象/002
1.2.2有机化合物性质的特点/002
1.3有机化合物中的共价键/002
1.3.1共价键的形成/002
1.3.2共价键的性质/003
1.4共价键的断裂——均裂与异裂/004
1.5诱导效应/004
1.6有机化学中的酸碱概念/005
1.6.1布朗斯特酸碱理论/005
1.6.2路易斯酸碱理论/005
1.7有机化合物的分类/006
1.7.1按碳链分类/006
1.7.2按官能团分类/006
习题/006
2烷烃
2.1烷烃的通式、同系列和构造异构/008
2.1.1烷烃的通式、同系列/008
2.1.2烷烃的构造异构/009
2.2烷烃的命名/009
2.2.1伯、仲、叔、季碳原子/009
2.2.2烷基的概念/009
2.2.3烷烃的命名方法/010
2.3烷烃的结构/011
2.3.1甲烷的结构和sp3杂化轨道/011
2.3.2碳原子轨道的sp3杂化/012
2.3.3其他烷烃的结构/013
2.4烷烃的构象/014
2.4.1乙烷的构象/014
2.4.2丁烷的构象/015
2.5烷烃的物理性质/016
2.5.1烷烃的状态/016
2.5.2烷烃的沸点/017
2.5.3烷烃的熔点/018
2.5.4烷烃的相对密度/018
2.5.5烷烃的溶解度/018
2.6烷烃的化学性质/019
2.6.1氧化反应/019
2.6.2异构化反应/019
2.6.3裂化反应/019
2.6.4取代反应/020
2.7烷烃的来源/023
习题/0233烯烃
3.1烯烃的构造异构和命名/025
3.1.1烯烃的构造异构/025
3.1.2烯烃的命名/025
3.2烯烃的结构/026
3.2.1乙烯的结构/026
3.2.2顺反异构现象/028
3.3Z/E标记法——次序规则/028
3.4烯烃的物理性质/029
3.5烯烃的化学性质/030
3.5.1催化加氢/030
3.5.2亲电加成反应/031
3.5.3硼氢化氧化反应/036
3.5.4氧化反应/036
3.5.5聚合反应/037
3.5.6α-H原子的反应/037
3.6烯烃的来源和制法/038
3.6.1烯烃的工业来源和制法/038
3.6.2烯烃的实验室制法/038
习题/039
4炔烃和二烯烃
4.1炔烃/041
4.1.1炔烃的构造异构和命名/041
4.1.2炔烃的结构/042
4.1.3炔烃的物理性质/043
4.1.4炔烃的化学性质/044
4.1.5炔烃的来源和制备/047
4.2二烯烃/048
4.2.1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048
4.2.2共轭二烯烃的结构和共轭效应/049
4.2.3共轭二烯烃的性质/051
习题/053
5脂环烃
5.1脂环烃的分类、命名和异构现象/056
5.1.1脂环烃的分类/056
5.1.2脂环烃的命名/056
5.1.3脂环烃的顺反异构现象/057
5.2脂环烃的性质/058
5.2.1脂环烃的物理性质/058
5.2.2脂环烃的化学性质/058
5.3脂环烃的结构/059
5.3.1Baeyer张力学说/060
5.3.2环烷烃的结构/060
5.3.3环丁烷和环戊烷的结构/060
5.4环己烷的构象/061
5.4.1两种极限构象——椅式和船式/061
5.4.2平伏键(e键)与直立键(a键)/061
5.4.3取代环己烷的构象/062
5.5脂环烃的制备/063
5.5.1分子内的偶联(小环的合成)/063
5.5.2双烯合成反应/064
5.5.3卡宾合成法/064
5.5.4脂环烃之间的转化/064
5.5.5其他/064
习题/065
6芳烃
6.1苯的结构/068
6.1.1苯的凯库勒式/068
6.1.2苯分子结构的价键观点/068
6.1.3从氢化热看苯的稳定性/069
6.1.4苯的共振式和共振论的简介/069
6.2单环芳烃的异构和命名/070
6.2.1单环芳烃的同分异构现象/070
6.2.2单环芳烃的命名/071
6.3单环芳烃的性质/072
6.3.1单环芳烃的物理性质/072
6.3.2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072
6.4苯环的亲电取代定位效应/077
6.4.1定位规律/077
6.4.2定位效应的解释/078
6.4.3取代定位效应的应用/079
6.5多环芳烃和稠环芳烃/081
6.5.1多环芳烃/081
6.5.2稠环芳烃/082
6.6非苯系芳烃/086
6.6.1休克尔规则/086
6.6.2非苯芳烃/087
6.7芳烃的来源/090
习题/090
7卤代烃
7.1卤代烃的分类、命名及同分异构现象/093
7.1.1卤代烃的分类/093
7.1.2卤代烃的命名/094
7.1.3同分异构现象/094
7.2卤代烷的性质/094
7.2.1卤代烷的物理性质/094
7.2.2卤代烷的化学性质/095
7.3亲核取代反应历程/098
7.3.1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2反应)/098
7.3.2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1反应)/099
7.4影响亲核取代反应的因素/102
7.4.1烃基结构的影响/102
7.4.2离去基团的影响/103
7.4.3亲核试剂的影响/103
7.4.4溶剂的影响/104
7.5卤代烃的制法/105
7.5.1由烃制备/105
7.5.2由醇制备/106
7.5.3碘代烷的制备/106
7.6重要的卤代烃/106
7.6.1三氯甲烷/106
7.6.2四氯甲烷/106
7.6.3氯苯/107
7.6.4氯乙烯/107
7.6.5二氟二氯甲烷(氟利昂)/107
7.6.6聚四氟乙烯/108
习题/108
8醇、酚、醚
8.1醇/111
8.1.1醇的结构、分类和命名/111
8.1.2醇的物理性质/112
8.1.3醇的化学性质/113
8.1.4醇的制备/117
8.1.5重要的醇/119
8.2消除反应/119
8.2.1β-消除反应/120
8.2.2消除反应的取向/120
8.2.3消除反应的立体化学/121
8.2.4消除反应与亲核取代反应的竞争/122
8.3酚/123
8.3.1酚的结构及命名/123
8.3.2酚的物理性质/124
8.3.3酚的化学性质/124
8.3.4苯酚的制备/127
8.3.5重要的酚/127
8.4醚/128
8.4.1醚的结构、分类和命名/128
8.4.2醚的物理性质/129
8.4.3醚的化学性质/129
8.4.4醚的制备/130
8.4.5重要的醚/130
习题/132
9醛、酮
9.1醛和酮的分类和命名/135
9.1.1醛、酮的分类/135
9.1.2醛、酮的命名/136
9.2醛、酮的性质/137
9.2.1醛、酮的物理性质/137
9.2.2醛、酮的化学性质/138
9.3不饱和羰基化合物/145
9.3.1乙烯酮/145
9.3.2α,β-不饱和醛、酮/145
9.3.3醌/146
9.4重要醛、酮/147
9.4.1甲醛/147
9.4.2乙醛/148
9.4.3苯甲醛/148
9.4.4丙酮/148
9.4.5环己酮/149
9.4.6樟脑/149
习题/149
10羧酸及其衍生物
10.1羧酸的分类/152
10.2羧酸的命名/152
10.2.1普通命名法/152
10.2.2系统命名法/153
10.3羧酸的性质/153
10.3.1羧酸的物理性质/153
10.3.2羧酸的化学性质/154
10.4取代羧酸/159
10.4.1羟基酸的制备/159
10.4.2羟基酸的性质/160
10.5羧酸的制备/160
10.5.1氧化法制备羧酸/160
10.5.2腈、酯的水解/161
10.5.3由格氏试剂合成/161
10.6羧酸衍生物/161
10.6.1羧酸衍生物的结构/161
10.6.2羧酸衍生物的命名/162
10.6.3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162
10.6.4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163
10.7乙酰乙酸乙酯和丙二酸二乙酯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166
10.7.1乙酰乙酸乙酯/166
10.7.2丙二酸二乙酯/168
10.7.3麦克尔加成反应/168
10.8重要的羧酸及其衍生物/168
10.8.1甲酸/168
10.8.2乙酸/169
10.8.3苯甲酸/169
10.8.4乙二酸/169
10.8.5己二酸/169
10.8.6丁烯二酸/170
10.8.7油脂/170
10.8.8蜡/170
10.8.9磷脂/170
习题/171
11含氮有机物
11.1硝基化合物/174
11.1.1硝基化合物的分类、结构和命名/174
11.1.2硝基化合物的性质/175
11.2胺/178
11.2.1胺的分类及命名/178
11.2.2物理性质/178
11.2.3胺的化学性质/179
11.2.4胺的制法/182
11.3季铵盐和季铵碱的性质和用途/183
11.3.1季铵盐的用途/184
11.3.2季铵盐与季铵碱的相互转化/184
11.3.3季铵碱的热分解/184
11.4重氮和偶氮化合物/185
11.4.1重氮盐的制法/185
11.4.2重氮盐的性质/186
11.4.3重要的重氮和偶氮化合物/188
习题/190
12杂环化合物
12.1杂环化合物的结构、分类和命名/192
12.2五元杂环化合物/193
12.2.1吡咯、呋喃和噻吩的结构与芳香性/193
12.2.2吡咯、呋喃和噻吩的物理性质/194
12.2.3吡咯、呋喃和噻吩的化学性质/194
12.2.4糠醛的性质/197
12.3六元杂环化合物/198
12.3.1吡啶及其衍生物/198
12.3.2嘧啶/202
12.3.3三聚氰胺/202
12.4稠杂环化合物/202
12.4.1喹啉和异喹啉/202
12.4.2喹啉(斯克劳普)合成法/203
习题/204
13糖类
13.1糖类的分类/206
13.2单糖/206
13.2.1单糖的命名和构型标记/207
13.2.2单糖的环状结构/207
13.2.3单糖的哈沃斯式及构象/208
13.2.4单糖的性质/210
13.2.5重要的单糖/214
13.3二糖/215
13.3.1蔗糖/215
13.3.2麦芽糖/216
13.3.3纤维二糖/217
13.4多糖/217
13.4.1淀粉/218
13.4.2纤维素/218
13.4.3半纤维素/219
13.4.4糖原/219
习题/219
14蛋白质和核酸
14.1氨基酸/221
14.1.1α-氨基酸的结构、分类和命名/221
14.1.2α-氨基酸的性质/224
14.1.3α-氨基酸的制备/226
14.2多肽/227
14.2.1多肽结构的测定/227
14.2.2多肽的合成/228
14.3蛋白质/230
14.3.1蛋白质的元素组成/230
14.3.2蛋白质的分类/230
14.3.3蛋白质的结构/231
14.3.4蛋白质的性质/232
14.4酶/234
14.4.1酶的分类和命名/234
14.4.2酶的催化特点/234
14.4.3酶制剂/235
14.5核酸/235
14.5.1核酸的组成/235
14.5.2核酸的分类/235
14.5.3核酸的结构/236
14.5.4核酸的功能/237
习题/238
选读Ⅰ有机化合物的波谱分析
Ⅰ-1红外光谱/240
Ⅰ-2核磁共振谱/244
选读Ⅱ立体化学
缩写与符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秦永其,吕梁学院,副教授,本人长期从事功能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具有丰富的路线设计与新产品制备经验。共发表论文38篇(其中27篇SCI)、申请专利5项、专著1本;主持或参与课题14项,其中省级项目5项、市级项目1项、校级项目8项、横向项目5项。近年来的具体研究方向如下:1. 有机废弃物的分解及利用研究;本课题主要是用特定频率的辐射波照射,利用波叠加产生的能量可使有机大分子的C-C键断裂,将有机大分子裂解为有机小分子产物,裂解小分子产物有不可液化气(天然气)、液化气、燃料油(石油)和固体碳。波的穿透与叠加作用使得裂解反应极为迅速,反应速度快、处理量大、过程易控制。整个过程为密封操作,没有任何环境污染。整个反应体系既无废水也无废弃物,实现了气、固、液全回收,该裂解炉的设计极易实现工业化大规模生产,为实现固体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提供了一条可行性方案。已完成中试实验(每小时处理3t有机固体废弃物),正在进行推广。 2. 水泥外加剂的研发;本课题的主要工作是设计并合成几种具有链转移常数比较高的还原型-链转移剂,链转移剂与增长的自由基迅速结合,建立增长自由基与链转移剂的可逆加成-断裂平衡,避免双基迅速终止,实现对自由基聚合的活性可控。此还原型-链转移剂更适合应用于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中的自由基聚合反应,具有适用单体范围广、单体转化率高、聚合条件灵活多变、反应简单、反应条件温和、易于实现工业化等显著优点。已完成实验室小试,正在进行中试开发,已申请专利。另外,还有减水剂、速凝剂、抗泥剂等,已进入中试阶段。 3. 可见光催化剂的合成以及在功能材料中的应用研究。 本课题的主要是以锐钛矿二氧化钛为原料,通过复合、参杂、定型等过程制备可见光催化剂,然后将此催化剂应用于功能材料中,以实现功能材料的超亲水性能、自净化能力以及杀菌、消毒的能力。如:自净化装修材料、空气净化材料、废水净化材料等。
-
造就适者——DNA和进化的有力证据
¥17.5¥55.0 -
声音简史
¥19.7¥52.0 -
世纪幽灵-走近量子纠缠
¥11.0¥28.0 -
袁隆平口述自传
¥18.3¥51.0 -
数学的魅力;初等数学概念演绎
¥9.4¥22.0 -
昆虫的生存之道
¥12.4¥38.0 -
昆虫采集制作及主要目科简易识别手册
¥16.0¥50.0 -
古文诗词中的地球与环境事件
¥9.4¥28.0 -
科学之死:20世纪科学哲学思想简史
¥19.0¥50.0 -
舟山群岛植物图志
¥16.9¥59.0 -
递归求解
¥9.4¥28.0 -
成语与地理科学
¥10.6¥30.0 -
星空探奇
¥12.7¥39.0 -
几何原本
¥36.6¥93.6 -
通俗天文学(九品)
¥21.6¥48.0 -
怎样解题
¥17.8¥29.0 -
传播.以思想的速度-爱因斯坦与引力波
¥10.3¥29.0 -
勒维特之星-大发现系列丛书
¥5.0¥16.0 -
巧工创物〈考工记〉白话图解
¥9.4¥22.8 -
图解二十四节气知识(新版)
¥25.5¥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