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中国改革新征途: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丛书

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中国改革新征途: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丛书

1星价 ¥18.2 (3.8折)
2星价¥17.8 定价¥4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1019243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186
  • 出版时间:2017-07-01
  • 条形码:9787010192437 ; 978-7-01-019243-7

本书特色

  《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中国改革新征途: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丛书》**章介绍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现实基础,即在系统梳理中国制造业结构调整历史进程的基础上,客观评价中国制造业取得的成就与现存的差距,结合“中国制造2025”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未来趋势作出科学研判。第二章在系统梳理英国、美国、德国、日本制造业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总结这四个典型的制造强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特征,以期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有所启示。第三章在对比新工业革命背景下美国、德国、日本与中国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战略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美国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与德国“工业4.0”的异同点以及两者对“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启示。第四章在重新诠释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内涵基础上,分析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得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五大动力以及五种路径。第五章在梳理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现行政策支撑体系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取得的成就以及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后阐释如何构建更加完备的政策支撑体系。第六章总结核心观点。

内容简介

本书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结项成果之一    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内外环境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制造业大而不强,低端过剩、高端不足的结构性问题很好突出,与世界制造强国存在明显差距,该书通过探讨各制造强国的制造业复兴战略的目标、路径、特点等内容,分析这些战略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及借鉴意义。该书从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在哪里”,向“何处去”以及“如何去”这些关键问题切入,系统梳理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历史轨迹,全面分析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现实基础,准确研判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未来趋势,凝炼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内涵、模式和动力机制,探究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实施路径与政策支撑体系,破解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难题。

目录

导论
**节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拟解决的问题
第四节 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
第五节 创新之处

**章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现实基础
**节 中国制造业结构调整的历史轨迹
第二节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现状评价
第三节 “中国制造2025”与制造业转型升级

第二章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节 世界制造强国制造业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世界制造强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特征

第三章 新工业革命与典型制造强国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战略
**节 美国、德国、日本与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战略规划比较
第二节 美国、德国制造业创新驱动战略对中国制造业创新的启示
第三节 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

第四章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内涵、动力与路径
**节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第二节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动力与路径

第五章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支撑体系
**节 制造业转型升级现行支撑政策与规划体系
第二节 构建更加完备的政策支撑体系

第六章 本书核心观点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中国改革新征途: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丛书》:  其次,要加快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组织研发具有深度感知、智慧决策、自动执行功能的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等智能制造装备以及智能化生产线,突破新型传感器、智能测量仪表、工业控制系统、伺服电机及驱动器和减速器等智能核心装置,推进工程化和产业化;加快机械、航空、船舶、汽车、轻工、纺织、食品、电子等行业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改造,提高精准制造、敏捷制造能力;统筹布局和推动智能交通工具、智能工程机械、服务机器人、智能家电、智能照明电器、可穿戴设备等产品研发和产业化。  *后,要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在重点领域试点建设智能工厂或数字化车间,加快人机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管理、增材制造等技术和装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促进制造工艺的仿真优化、数字化控制、状态信息实时监测和自适应控制;加快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促进集团管控、设计与制造、产供销一体、业务和财务衔接等关键环节集成,实现智能管控;加快民用爆炸物品、危险化学品、食品、印染、稀土、农药等重点行业智能检测监管体系建设,提高智能化水平。  2.服.务型制造  首先,要制定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指导意见,实施服务型制造行动计划:开展试点示范,引导和支持制造业企业延伸服务链条,从主要提供产品制造向提供产品和服务转变;鼓励制造业企业增加服务环节投人,发展个性化定制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网络精准营销和在线支持服务;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由提供设备向提供系统集成总承包服务转变,由提供产品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转变;鼓励优势制造业企业“裂变”专业优势,通过业务流程再造,面向行业提供社会化、专业化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制造业企业建立企业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推广大型制造设备、生产线等融资租赁服务。  其次,要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面向制造业的信息技术服务,提高重点行业信息应用系统的方案设计、开发、综合集成能力;鼓励互联网等企业发展移动电子商务、在线定制、线上到线下等创新模式,积极发展对产品、市场的动态监控和预测预警等业务,实现与制造业企业的无缝对接,创新业务协作流程和价值创造模式;加快发展研发设计、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等科技服务业,发展壮大第三方物流、节能环保、检验检测认证、电子商务、服务外包、融资租赁、人力资源服务、售后服务、品牌建设等生产性服务业,提高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支撑能力。  *后,强化服务功能区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设和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重点发展研发设计、信息、物流、商务、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增强辐射能力;依托制造业集聚区,建设一批生产性服务业公共服务平台;鼓励东部地区企业加快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建立生产服务基地;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生产性服务业,加快产业转移承接地服务配套设施和能力建设,实现制造业和服务业协同发展。  ……

作者简介

  王春艳,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副教授,南开大学区域经济学博士,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博士后,长期从事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等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在《经济研究参考》《行政管理改革》《人口与经济》《城市问题》《中国农村经济》《商业研究》《中国经济时报》等期刊报纸发表文章20余篇,参编《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新发展理念》《空间经济学原理》《新经济地理学》等著作6部,主持或参与国家、省部级、厅级课题6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