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水江流域传统贸易规则与商业文化研究

清水江流域传统贸易规则与商业文化研究

1星价 ¥92.2 (7.2折)
2星价¥92.2 定价¥12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119542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88
  • 出版时间:2018-06-01
  • 条形码:9787520119542 ; 978-7-5201-1954-2

本书特色

本书稿是贵州师范大学社会科学文库中的一本,也是2011年国家重大招标项目(课题号:11&ZD096)“清水江文书整理与研究”的研究成果。黔东南清水江流域很多问题是围绕木材贸易展开的,同时与湘黔边界沅江流域的经济贸易有直接的关系,不弄清这些问题就不能展示清水江文书中商业贸易和商业文化的全貌。本书稿首先从贸易的流程环节上进行总体探讨,如生产环节、运输环节、交换环节、分配环节、消费环节等分析了该流域人民的实际生活和贸易发展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在清水江林业市场的形成中探讨了清水江林业经济的开发、清水江木材贸易的经济社会环境、政府的“宏观调控”等重要社会环境问题;在清水江木材贸易中的商人团体中,重点研究了水客、山客、“主家”、民国商人、与徽州商人的作用等;在木行的形成及其性质中分析了“牙行”与清水江木行的关系、木行的业务范围、木行的发展与利弊关系及相关问题;在清水江贸易中的货币与“低潮银”中主要论述了湘黔边贸易与“低潮银”、清水江关于“低潮银”的诉讼、“白银案”反映的社会问题;在清水江上的码头及其功能特色中研究了清水江上的码头、清水江码头的特点、码头的交通秩序等问题;在清水江贸易中的排工与放排规则中,集中研究排工的社会结构与工资、放排规则、政府严厉打击排工“拦江罢放”行为;在清水江支流上的采运规则中分析了伐木出林的技术与规则、“江步”制度、支流水运的原则及相关问题;在清代民国时期清水江漂流木植清赎问题研究中根据大量史料,探究了清朝中期漂流木植清赎纠纷、清朝末期漂流木植清赎规定、民国时期的“漂流木植清赎办法”、漂流木清赎中相关权利问题;在清水江商人诚信意识中探讨了竞争与诚信、契约诚信传统、神灵信仰与诚信、伦理道德与诚信等问题;在清水江木材贸易中的商业文化中对竞争与诚信、契约诚信传统、神灵信仰与诚信、伦理道德与诚信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在清水江木材贸易中的商业文化中主要提炼了商人的创新精神、吸纳外来文化、诚信传统等精神层面的问题;清水江—沅江流域的飞山庙、杨公庙与南岳庙中探讨了西南边陲“飞山庙”、“杨公庙”、“南岳庙”的源流及其文化意义;在湘黔边区传统商业贸易规则研究研究中,从更为广阔的视角分析了清水江—沅江贸易及洪江古商城研究的状况、湘黔边区传统商业贸易规则研究进路、湘黔边区传统贸易规则研究创新、湘黔边区传统贸易规则研究的重点问题,开拓了后续研究的基础性工作。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对清水江文书中的贸易资料的解读,透视清水江流域林业贸易规则和秩序,探讨清代和民国时期清水江流域经济、社会、法律、文化变迁。书中按照贸易的规律和环节,探讨各个环节的贸易规则;由于清水江木材贸易中外省商人特别是徽商的作用很大,因此将清水江与古代徽州的文化现象进行了关联研究;将清水江—沅江流域商业贸易规则及文化研究贯通起来;注重与木材贸易有关的技术环节的研究;利用*新的资料和研究成果,订正了以前学者很少涉及或解释有误的问题。

目录

绪论 **章 清水江木材贸易中的商入团体 一 水客 二 山客 三 主家 四 徽商的作用 五 民国“商帮” 第二章 清水江木行的形成及其性质 一 牙行与清水江木行 二 木行的业务范围 三 木行的发展及利弊关系 第三章 清水江贸易中的货币与“低潮银” 一 湘黔边贸易与“低潮银” 二 清水江“低潮银”讼案 三 “白银案”反映的社会问题 第四章 清水江上的码头及其功能特色 一 清水江上的码头 二 清水江码头形成的因素及其变迁 三 码头的交通秩序 第五章 清水江支流上的采运规则 一 伐木出林的技术与规则 二 “江步”制度 三 支流水运的原则 第六章 清水江贸易中的排工与放排规则 一 排工的社会结构与工资 二 放排规则 三 严厉打击排工“拦江罢放”行为 第七章 清代民国时期清水江漂流木植清赎问题 一 清朝中期漂流木植清赎纠纷 二 清朝末期漂流木植清赎规定 三 民国时期漂流木植清赎办法 四 漂流木清赎中相关权利问题分析 第八章 清水江木材交易中的厘金与木税 一 清朝的木税与厘金 二 民国时期的木税 三 民国时期“木税之争”反映的社会问题 第九章 清水江木材贸易中的计量方法 一 “巨木”的尺寸要求与标准 二 龙泉码的杉木测量方法 三 清水江流域木材计量的特点 第十章 清水江商人诚信意识 一 竞争与诚信 二 契约诚信传统 三 神灵信仰与诚信 四 传统伦理与诚信 第十一章 清水江木材贸易基础上的文化吸收与技术创新 一 汉文化的吸收 二 技术上的改良创新 三 股份制和契约精神 第十二章 湘黔边区传统贸易规则研究 一 清水江一沅江贸易及洪江古商城研究状况 二 湘黔边区传统贸易规则研究进路 三 湘黔边区传统贸易规则研究创新 四 湘黔边区传统贸易规则研究的重点问题 第十三章 清水江一沅江流域的飞山庙、杨公庙与南岳庙 一 飞山庙 二 杨公庙 三 南岳庙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徐晓光,男,1958年生于辽宁省盘锦市。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中国法制史、民族民间法。贵州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2级),博士生导师。2003年荣获“中国杰出中青年法学家”提名奖,省管专家(2003),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4)。2014年荣获省“核心专家”。曾长期担任中国法律史学会副秘书长,现任中国民族法学会常务理事,日本国际二宫尊德思想研究会常务理事,10年中主持国家、省部级项目10余项,其中包括贵州省“省长基金”项目5项,2011年10月国家第二批重大招标课题“清水江文书的整理与研究”(项目号:11&ZD096)获国家社科规划办立项,担任该项目首席专家。出版学术著作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有10项成果在贵州省、司法部、国家民委科研成果评奖中获一、二获等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