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100157612
- 装帧:60g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26
- 出版时间:2018-04-01
- 条形码:9787100157612 ; 978-7-100-15761-2
本书特色
在《理解之谬》(1972)与《改变之谜》(1983)中,埃德加·列文森阐述了分析师与病人之间――无意识的、持续的、不可避免的――互动的诸多方式。在列文森看来,治疗师无法不与病人发生互动,分析的疗效源干治疗师从互动纷扰(及其导致的相互重演)中抽身出来,并与病人共同反省彼此在对对方做什么、在和对方一同做什么。列文森发现,分析师-受分析者之间的互动总是会重复那些代表着受分析者早年家庭关系的经验模式。对分析师-受分析者的关系以及分析过程展现的方式进行概念重建,已经成为精神分析和心理治疗中当代人际与关系流派的基础。然而列文森的观点在《理解之谬》中*初形成之时,是革新的,在《改变之谜》中得到更充分的阐述时也仍是如此。 精神分析的思想与实践远离了弗洛伊德的驱力理论,转向对临床过程的互动、重演、参与方面的当代理解。在精神分析思想与实践的重新整理中,这两本著作的影响力已毋庸置疑。分析出版社在精神分析新视角丛书中欣然重印此两本著作,并由丛书主编唐奈·斯特恩新为作序,《理解之谬》与《改变之谜》完全无愧于精神分析的“当代经典”之称。
内容简介
在《理解之谬》(1972)与《改变之谜》(1983)中,埃德加·列文森阐述了分析师与病人之间――无意识的、持续的、不可避免的――互动的诸多方式。在列文森看来,治疗师无法不与病人发生互动,分析的疗效源干治疗师从互动纷扰(及其导致的相互重演)中抽身出来,并与病人共同反省彼此在对对方做什么、在和对方一同做什么。列文森发现,分析师-受分析者之间的互动总是会重复那些代表着受分析者早年家庭关系的经验模式。对分析师-受分析者的关系以及分析过程展现的方式进行概念重建,已经成为精神分析和心理治疗中当代人际与关系流派的基础。然而列文森的观点在《理解之谬》中*初形成之时,是革新的,在《改变之谜》中得到更充分的阐述时也仍是如此。 精神分析的思想与实践远离了弗洛伊德的驱力理论,转向对临床过程的互动、重演、参与方面的当代理解。在精神分析思想与实践的重新整理中,这两本著作的影响力已毋庸置疑。分析出版社在精神分析新视角丛书中欣然重印此两本著作,并由丛书主编唐奈·斯特恩新为作序,《理解之谬》与《改变之谜》完全无愧于精神分析的“当代经典”之称。
目录
作者简介
埃德加•列文森(Edgar Levenson)是人际精神分析学派现存的*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著作《理解之谬》(1972)和《改变之谜》(1983)是促进精神分析理论与实践从弗洛伊德驱力理论向当代强调互动和参与的观点转折的经典著作,无愧于“当代精神分析经典”之称。他的其他著作有《偷来的自我:精神分析的人际观点》(The Purloined Self: Interpersonal Perspectives in Psychoanalysis)(1991)以及尚未结集的多篇近年论文。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42.3¥168.0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2.2¥45.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2.0¥36.8 -
自卑与超越
¥13.7¥39.8 -
西方哲学史
¥12.4¥38.0 -
身为女性的选择
¥18.9¥56.0 -
自卑与超越-完整全译本
¥13.7¥39.8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3.7¥39.8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0.5¥38.0 -
性心理学
¥24.3¥58.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10.0¥36.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1.2¥32.0 -
儿童教育心理学
¥12.4¥38.0 -
一个西方传教士的长征亲历记
¥15.7¥49.0 -
通向春天之路:巴勒斯坦的生生死死
¥35.3¥49.0 -
我们内心的冲突
¥14.4¥42.0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6.9¥15.0 -
乡土中国
¥13.5¥26.0 -
文言浅说
¥8.2¥24.0 -
非暴力沟通心理学 :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10.0¥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