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国语言文学与文化论丛13

外国语言文学与文化论丛13

1星价 ¥38.2 (4.9折)
2星价¥38.2 定价¥7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901359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32
  • 出版时间:2015-12-01
  • 条形码:9787569013597 ; 978-7-5690-1359-7

内容简介

段峰,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四川省翻译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四川省应用外语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翻译研究。承担或已完成国家社科项目1项,教育部社科项目1项,四川省社科项目2项,所参加课题获四川省社科二等奖。出版专著1部,参编教材2部,译著5部以及发表论文30余篇。

目录

语言学
左红珊
口头学术语篇的社会化研究述评
黄星
误解的认知语用学解读
潘晓霞
汉语“NP VR了”构式中VR伪动结式现象研究
蒋红柳
成都方言疑问与陈述句语调音高特征初探

文学·文化
赵艾东
20世纪早期美国人史德文镜头下的巴塘社会生活与多元文化互动抉微
汤平
喧哗中的尘埃
——《喧哗与骚动》与《尘埃落定》的互文性解读
陈铭
历史与文学
——《瞻对》中的历史文献分析
孙薇邓晓凌
北美华裔科幻综述
翁晓红
自由间接引语与黑人女性话语
——《她们眼望上苍》的叙事策略与主题表达探究
许竞
文学的力量
——试论《汤姆叔叔的小屋》对美国南北战争的影响和作用
赵玥
波德莱尔美学与现代社会
何雪梅
撒切尔时代的英国福利制度
潘文
“欧洲学期制度”:欧盟对成员国财政政策监督的新发展
苏德华张贵芳
宗教伦理在当代的世俗化问题
徐克韦足梅
“明治维新”符号论
——兼论洋务运动失败原因
吴恙
隐藏在基督教背后的拉丁美洲民俗宗教
——古巴非洲教桑德里亚
肖晓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反核能运动的肇端与演变
游航
论美国战后重建时期南方白人的地区认同与国家认同
张秦
从边疆假说到民族神话
吴文静
浅析汉英语言中的鸡文化

翻译
郎江涛
文学翻译中译者审美角色论
肖涛
从功能翻译角度看儿童文学翻译
——以任溶溶《夏洛的网》为例

教学
冯娅杨光
新形势下高校英语口语教学模式改革与教材建设研究
郭霞
“双一流”大学视野下学术英语课程建设及实践探索
魏秀蓉
基于建构主义的大学英语教学设计
任军
大学英语过程性评价方式研究与实践
李琳
虚拟仿真口语实训系统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王茜
大学英语学科体系的重构
——基于文体和语用发展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
席珍彦
全球化背景下大学英语小班教学新模式探索与实践
宋迎春
英语写作典型错误的分析及对教学的启示
张帆
四川大学基础学科实验班英语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
赵毅
内地高校藏区大学生英语自主性学习动机研究
胡昊苏
1912至1937年四川地区教会中学的英语教学
杨柳
外语戏剧节对促进外语专业教育的影响研究
展开全部

节选

  《外国语言文学与文化论丛 13》:  1.汉语普通话语调特征  1.1汉语语调定义  关于汉语语调的定义,通常有狭义和广义两类。狭义语调定义将句子中的音高变化作为主要参数,这显然延续了非声调语言的语调定义。非声调语言的语调定义,大多把音高作为语调的*主要特征。虽然音高特征确实是语调构成的重要因素,但这种狭义的定义对于汉语这样的声调语言的语调研究来说,存在一定的问题。这是因为在声调语言中音高在语素层面上同样具有语言学意义,即具有辨义功能。声调语言和语调语言的语调概念差别很大,声调语言的语调是声调与其他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马秋武,1988)。  更宽泛的汉语语调定义或称之为广义语调定义,则是将句子中的所有语音特征,包括音高、音长、音强等作为语调的构成要素。语调包括区分各种功能句型的全部语音特征,既包括音高特征,也包括音长和音强方面的特征(贺阳、劲松,1992:71)。汉语语调的语音实现方式显然较非声调语言更加多样化,涉及语音的诸如“音长、音强、节奏等都可以表现语调,词汇、语法等方面的非语音手段也可以用于语调的表达”(马秋武,2014:8)。国内诸多学者都认同较为宽泛的语调定义,如将句子中的所有语音特征——音高、音长、音强等均纳入其中(沈炯,1992;胡明扬,1987;贺阳、劲松,1992)。罗常培、王均两位先生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指出:跟句子的句型或情感有关的语调叫口气语调。口气语调跟声音高低、强弱、长短、快慢都有关系,而高低抑扬的变化尤其显著(1981:142)。郭锦桴先生(1993)认为,从宏观(广义)角度来研究语调有利于人们对语言整体性的认识,同时,这对人们语言实践也将有更直接、更全面的指导作用。而考察语调,首先要考察语句的音高变化,其次才是节奏、重音(郭锦桴,1993:174)。他还认为构成语调的这三种要素相互依赖渗透,联系十分紧密,充分反映说话人的情感和内心情绪。1.2汉语语调特征  我们知道汉语是声调语言,汉语语调因声调与语调同时存在于音高层面,相互影响关系较非声调语言(纯语调语言)更为复杂。吴宗济先生便指出:一句话的语调中,既有表层的语气成分,又有底层的单字、连字变调成分。它们混合乃至化合在一起,调型十分繁复,很难分析清楚(吴宗济,1996:60)。林茂灿先生同样认为如何区分语调中的音高和声调中的音高,一直是汉语语调研究的核心和难点(林茂灿,2004:58)。  在汉语语调的音高特征研究方面,赵元任先生首先提出了“汉语的语调实际上是词的或固有的字调和语调本身的代数和”(2002:726)的观点,他形象地称为“小波浪”与“大波浪”并存叠加,同时这种关系还可进一步分为“同时叠加和连续叠加”(2002:746)。迄今为止,汉语语调研究深受“代数和”的影响,大多围绕汉语的声调与语调的这种叠加关系进行。吴宗济先生通过研究认为赵元任所说的“代数和”是指增加调阶,而不是改变调型。小波浪与大波浪的“代数和”可以理解为字调的平均音高跟语调的平均音高的“代数和”,而字调调型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这就证明了字调的“不会丧失词性的区别”,语调的大浪把字调的小浪托高,“只是”起了“表达语气、情调……”的作用(吴宗济,1996:61)。  林茂灿(2005;2006a)从AM理论出发研究汉语语调,认为汉语语调也有两个变量——音高重调和边界调,它们分别传递语气和焦点信息,指出音高重调和边界调在语调短语中的分布是受韵律结构制约的,发现汉语音高重调和边界调有自己声调语言的特点,给出了边界调音高Fo模式,认为汉语语调对声调作用是单向的、层次性。他通过语音实验指出:“汉语语调的主要特征是音高重调和边界调的音高(Fo)曲线位置和/或范围,而声调的特征是其音高(Fo)曲拱,所以,语调和声调在音高(Fo)上的表现是不同的。”(林茂灿,2004:65)马秋武(2014)在讨论汉语语调音系时同样指出:声调语言的语调是在字调的基础上产生的。曹剑芬(2002)通过实验研究认为,汉语里的语调跟声调的确表现为两种不同的音高运动方式。但是,两者又不可完全分割。一方面,语调离不开声调,它必须通过每个局部声调的音高运动来体现;另一方面,在语句中,声调的调型虽然可以保持基本不变,但它的具体音阶和音域必须受总体语调格局的调节和制约。沈炯(1992)从赵元任先生音域调节的角度来考察语调,认为“代数和”往往用在多因素的内在语音变化中,它们跟语音的区别性质没有直接的关系。至于声调与语调的关系,目前学界大多认同:字调的表达方式是调型(曲线),功能是表义的;语调的表达方式是调阶(基调),功能是表情的(吴宗济,1996:60)。这样,学界在汉语语调与声调关系上达成共识:声调的主要功能是辨别词义,而语调则主要用于表达情感、态度等语用功能。  ……

作者简介

段峰,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四川省翻译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四川省应用外语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翻译研究。承担或已完成国家社科项目1项,教育部社科项目1项,四川省社科项目2项,所参加课题获四川省社科二等奖。出版专著1部,参编教材2部,译著5部以及发表论文30余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