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村“三留守”教育救助问题研究

农村“三留守”教育救助问题研究

1星价 ¥41.8 (7.2折)
2星价¥41.8 定价¥5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1019042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307页
  • 出版时间:2018-06-01
  • 条形码:9787010190426 ; 978-7-01-019042-6

本书特色

《农村“三留守”教育救助问题研究》较全面地阐述与分析了农村“三留守”教育救助方方面面的问题。*章导论提出了“三留守”研究的对象,及拟解决的问题。第二章主要对国内外“三留守”研究的成果进行了学术梳理。第三章对我国“三留守”出现的历史背景、存在的现状、关爱情况、教育救助实施现状进行了剖析。第四章分析了农村“三留守”存在的问题,教育救助存在的问题,揭示了“三留守”问题产生的原因。第五章研究了我国“三留守”教育救助对常规教育模式的借鉴。第六章主要研究了“三留守”教育救助对专题教育救助模式的借鉴。第七章明确了“三留守”教育救助体系建构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方法。第八章揭示了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对教育救助的需求。第九章分别将留守儿童、妇女、老人教育救助体系的内涵明确,提出构建的科学方法、路径,并将留守儿童、妇女、老人作为研究对象,构建统一的“三留守”教育救助体系。第十章主要研究了“三留守”教育救助体系实施的程序、保障条件。第十一章主要研究了经验、计量、综合评价方法对“三留守”教育救助实施绩效评价,特别研究了模糊数学的方法,对“三留守”教育救助实施绩效评价的应用。结束语提出了国家通过教育救助提升“三留守”自身素质的同时,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落实农民工市民化相关政策的“三管齐下”,从根本上消除“三留守”标本兼治的建议

内容简介

本书阐述与分析了农村“三留守”教育救助方方面面的问题。全书分为十一章, 内容包括: “留守”及“三留守”教育救助研究动态及趋势、农村“三留守”教育救助的实施现状、农村“三留守”教育救助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等。

目录

序 **章 导论 **节 “三留守”的历史演变及教育救助提出的背景 一、“三留守”的历史演变 二、“三留守”教育救助提出的背景 第二节 “三留守”教育救助的研究对象及理论框架 一、“三留守”教育救助的研究对象 二、“三留守”教育救助研究的基本内容 三、“三留守”教育救助研究的逻辑框架 第三节 “三留守”教育救助研究目标、思路、方法、价值 一、“三留守”教育救助的研究目标 二、“三留守”教育救助的研究思路 三、“三留守”教育救助的研究方法 四、“三留守”教育救助的研究价值 第二章 “留守”及“三留守”教育救助研究动态及趋势 **节 国外“三留守”教育救助研究动态及趋势 一、国外“三留守”的理论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二、国外“三留守”社会救助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三、国外“三留守”教育救助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第二节 国内“三留守”教育救助研究动态及趋势 一、国内“三留守”政策研究动态及趋势 二、国内“三留守”理论研究动态及趋势 三、国内“三留守”教育救助研究发展趋势 第三章 农村“三留守”教育救助的实施现状 **节 “三留守”的规模、分布、特点 一、农村“三留守”的规模 二、农村“三留守”的分布 三、农村“三留守”的特点 第二节 农村“三留守”教育救助实施状况、建设现状 一、农村“三留守”教育救助实施状况 二、农村“三留守”教育救助建设现状 第四章 农村“三留守”教育救助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节 农村“三留守”关爱的问题及原因 一、农村“三留守”关爱的问题 二、农村“三留守”关爱问题的原因 第二节 农村“三留守”教育救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农村“三留守”教育救助存在的问题 二、农村“三留守”教育救助存在问题的原因 第五章 农村“三留守”常规教育模式借鉴 **节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救助模式借鉴 一、完全留守儿童教育救助模式 二、流动、半留守儿童教育救助模式 第二节 农村留守妇女教育救助模式借鉴 一、扫盲教育模式 二、学历与非学历教育模式 三、再就业教育模式 四、农业技术培训模式 五、市民学校模式 第三节 农村留守老人教育救助模式借鉴 一、老年大学救助模式 二、社区教育救助模式 三、养老机构教育救助模式 第六章 “三留守”专题教育救助模式借鉴- **节 社区教育救助模式借鉴 一、社区教育模式的内涵及其特点 二、发达国家社区教育模式及借鉴 三、我国现行社区教育模式的评价及借鉴 第二节 移民教育救助模式借鉴 一、劳动力转移模式 二、基础教育模式 三、种养技术培训模式 第三节 扶贫教育救助模式借鉴 一、扶贫教育救助的内涵及其特点 二、扶贫教育救助模式及借鉴 第七章 农村“三留守”教育救助体系构建的指导 思想、原则和方法 **节 农村“三留守”教育救助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 一、坚持以人为本 二、尊重教育救助规律 三、促进教育公平 第二节 农村“三留守”教育救助体系构建的原则 一、政府主导、学校主体 二、群众本位、内力激发 三、统筹规划、制度保障 四、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五、切实可行、先进科学 六、重在实效、着眼长远 第三节 农村“三留守”教育救助体系构建的方法 一、实证总结与理论借鉴相结合 二、问题拉动与系统研究相结合 三、政策规范与实践推进相结合 四、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五、关爱与教育救助相结合 六、资源优质与对象强化相结合 七、全面救助与单项突击相结合 八、模糊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第八章 农村“三留守”教育救助需求及体系建设基础 **节 农村“三留守”教育救助的需求 一、教育救助对象需求 二、教育救助主体需求 第二节 农村“三留守”教育救助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和政策依据 一、“三留守”教育救助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二、农村“三留守”教育救助体系构建的政策依据 第九章 农村“三留守”教育救助体系构建 **节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救助体系构建 一、留守儿童教育救助组织体系构建 二、留守儿童教育救助制度体系构建 三、留守儿童教育救助机制体系构建 第二节 农村留守妇女教育救助体系构建 一、留守妇女教育救助组织体系构建 二、留守妇女教育救助制度体系构建 三、留守妇女教育救助机制体系构建 第三节 农村留守老人教育救助体系构建 一、留守老人教育救助组织体系构建 二、留守老人教育救助制度体系构建 三、留守老人教育救助机制体系构建 第十章 农村“三留守”教育救助体系实施 **节 助推“三留守”教育救助理论模式转化为政策 一、“三留守”教育救助理论模式向政策转化的路径 二、“三留守”教育救助理论模式向政策转化的机制 第二节 建立农村“三留守”教育救助体系实施保障系统 一、建立“三留守”教育救助体系实施组织保障系统 二、完善“三留守”教育救助体系实施程序保障系统 三、强化“三留守”教育救助体系实施监督保障系统 第三节 健全农村“三留守”教育救助实施运行机制 一、健全实施的组织、投入保障机制 二、健全资源整合、协同推进保障机制 三、健全激约、创新保障机制 第十一章 农村“三留守”教育救助体系实施绩效评价 **节 农村“三留守”教育救助体系实施绩效评价的作用、意义及方法 一、“三留守”教育救助体系实施绩效评价的作用 二、“三留守”教育救助体系实施绩效评价的意义 三、“三留守”教育救助体系实施绩效评价的方法 第二节 农村“三留守”教育救助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建构 一、“三留守”教育救助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构 二、“三留守”教育救助绩效评价模型建构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夏海鹰,女,教授,博士,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国培专家库”成员。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课程与教学论、心理健康教育。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6部,教材2本,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9项,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研究10项,横向项目8项。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2项,多次受邀参加国际学术会并在大会上发言。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