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响群际态度的人格因素

包邮影响群际态度的人格因素

¥25.8 (7.8折) ?
1星价 ¥25.8
2星价¥25.8 定价¥33.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008579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140页
  • 出版时间:2014-11-01
  • 条形码:9787510085796 ; 978-7-5100-8579-6

内容简介

本书共五章, 首先介绍了社会支配倾向与权威主义人格的概念, 然后在此基础上, 来检验社会支配取向对于群体间态度的解释力如“社会支配取向与情境因素对群体间态度的影响”以及“社会支配取向对性别群体间的消极态度的影响: 性别和性别认同的作用”等。

目录

**章 绪论第二章 群体问的消极态度的人格基础之一:权威主义人格1 概念的提出及早期研究2 概念分析2.1 A1temeyer的右冀权威主义量表2.2 Ray编制的平衡F量表和趋向量表2.3 Duckitt的模型2.4 Feldman的模型3 已有的相关研究4 心理机制5 权威主义人格的形成6 讨论第三章 群体问的消极态度的人格基础之二:社会支配取向1 社会支配取向的含义及其影响社会不平等的机制1.1 社会支配取向的含义1.2 社会支配取向影响社会不平等的机制2 影响社会支配取向的因素2.1 社会支配取向的性别差异2.2 影响社会支配取向的其他因素3 社会支配取向与群际偏差间的关系3.1 内群体偏好与外群体偏好3.2 对低地位群体中的外群体偏好现象的解释3.3 对社会支配取向概念的再认识4 社会支配取向量表在中国的应用5 社会支配取向与权力6 总结 第四章 社会支配取向与情境因素对群体问态度的影响研究1 研究意义1.1 情境因素1.2 群体问的消极态度的含义1.3 已有的关于丰卜会支配取向、社会地位与群体问的消极态度关系的研究1.4 调节变量与中介变量1.5 对以往研究的评价2 研究内容与研究假设2.1 使用社会地位作情境变量的各项假设2.2 使用对支配的社会地位的威胁作情境变量的各项假设3 群体间的消极态度量表的编制3.1 研究目的3.2 项目编制3.3 量表预测3.4 农民工偏见量表的正式施测4 社会地位、社会支配取向与群体间的消极态度间的关系研究4.1 研究目的4.2 研究方法4.3 研究对象4.4 研究工具4.5 统计方法4.6 研究结果4.7 结果分析5 对支配群体的社会地位的威胁、社会支配取向与群体间的消极态度间的关系研究5.1 研究目的5.2 研究方法5.3 研究结果5.4 结果分析6 讨论6.1 社会支配取向的性质6.2 关于自我分类理论6.3 威胁对群体问的消极态度的作用6.4 对未来研究的启示第五章 社会支配取向对性别群体问的消极态度的影响:性别和性别认同的作用1 问题提出1.1 中国女性地位现状1.7 女性对自身群体的态度2 文献综述与理论框架2.1 性别消极态度2.2 社会认同2.3 研究框架3 研究一:社会支配取向对性别偏见的影响:性别的不对称效应3.1 研究目的与研究假设3.2 研究方法3.3 研究结果3.4 讨论4 研究二:性别认同强度对社会支配取向与性别偏见间关系的调节作用4.1 研究目的与研究假设4.2 子研究一:使用相关研究设计探讨性别认同强度对社会支配取向与性别偏见问关系的调节作用4.3 子研究二:使用实验法探讨性别认同强度对社会支配取向与性别偏见问关系的调节作用4.4 讨论一5 研究三:女性性别认同内容对社会支配取向与性别偏见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5.1 研究目的与研究假设5.2 子研究一:使用相关研究设计探讨性别认同内容对社会支配取向与性别偏见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5.3 子研究二:使用实验法探讨性别认同内容对社会支配取向与性别偏见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5.4 讨论6 研究四:女性性别认同强度和性别认同内容对其社会支配取向与性别偏见间关系的共同影响6.1 研究目的与研究假设6.2 研究方法6.3 研究结果6.4 讨论7 讨论7.1 对性别偏见成因的理解7.2 对思想不对称现象的解释7.3 性别认同的作用7.4 对于减低性别偏见的启示7.5 本研究的问题与未来研究的方向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李琼,女,湖北武汉人。现为武汉体育学院健康科学学院讲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运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在《心理科学进展》《中国临床心理学》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篇,参编教材和专著3部,参与国家及省部级课题4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