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理论、方法与意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问题研究

理论、方法与意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问题研究

1星价 ¥23.8 (4.1折)
2星价¥23.2 定价¥5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043413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13
  • 出版时间:2018-06-01
  • 条形码:9787550434134 ; 978-7-5504-3413-4

内容简介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各个环节的密切配合与有机联结。为此,应当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系统性、针对性、实效性。概括地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问题有三类,即理论认识问题、教学方法问题、教师意识问题,分别关注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保障问题。根据这三类问题,《理论、方法与意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问题研究》分为三个部分,共设十章。  **部分阐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相关理论认识问题,分别涵盖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集中阐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创新及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使命与当代价值,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定位及发展趋势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这一部分包括**章至第五章,各章题目依次是:人学与科学:中国儒家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碰撞与融合。和谐价值观: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弘扬与发展。《资本论》的理论特色与著述风格——兼析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区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与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定位的基本坐标。  第二部分探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问题,具体阐释教学体系、教学特性、教学模式、教学设计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这一部分包括第六至九章,各章题目依次是:完善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体系——在大学生中普及马克思主义的思考,正确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特性及其关系,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实效的五个转变。六问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突出问题导向的探索。  第三部分探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体意识问题。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有主体意识,履行主体责任,发挥主体作用,从而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供坚实基础和可靠保障。这一部分包括第十章,题目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体意识培养探析》。

目录

**章 人学与科学:中国儒家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碰撞与融合
一、学说分野:人学与科学
二、学说特质:内敛与外张
三、改造方式:修身与革命
四、相遇中国:碰撞与融合
五、走向未来:传承与创新

第二章 和谐价值观: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弘扬与发展
一、弘扬与发展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二、弘扬与发展传统文化中的“和为贵”思想,追求人与人的和谐
三、弘扬与发展传统文化中的“厚德载物”思想,追求人的自身的和谐
四、弘扬与发展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追求国泰民安、社会和谐
五、当代中国和谐价值观的价值追求及实现

第三章 《资本论》的理论特色与著述风格
——兼析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区别
一、《资本论》是一部百科全书式著作
二、《资本论》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三、《资本论》的研究目的是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
四、《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五、《资本论》的研究方法与叙述方法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
经济学的创新与发展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由资本主义经济学向社会主义经济学转变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由发达政治经济学向不发达政治经济学转变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由未来社会经济制度构想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转变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由重点关注社会变革向重点关注经济发展转变
……
第五章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定位的基本坐标
第六章 完善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体系
第七章 正确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特性及其关系
第八章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实效的五个转变
第九章 六问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突出问题导向的探索
第十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体意识的培养探析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理论、方法与意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问题研究》:  《古文尚书·五子之歌》提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意思是说,人民群众是国家社稷的根本,只有百姓安居乐业,富足安康,国家就会长治久安,社会就会安定有序。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是为改善国家管理、巩固阶级统治服务的,因此,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以劝导君王实行“仁政”“德治”为主要内容,以此教化万民,培固统治基础。孟子提出的“民贵君轻”思想,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认为在治理国家、维护统治的问题上,民心*重要;苟子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的著名政治命题,成为对后世历代统治者改善民生的资政良言;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这些民本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下层人民的利益要求,呼吁统治者改善国家统治与社会管理,对缓解百姓受剥削、受压迫的程度起了一定的作用。  如果说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只是局限于重视百姓、关心百姓、亲近百姓的“民生”层次,在近代,由于受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影响,民本思想逐渐扩展到政治领域,以争取民权平等为主要标志。康有为、谭嗣同等人提出了“民本君末”的思想,对此,谭嗣同在《仁学》中有清晰的阐释:“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日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意思是说,君主是百姓为便于国家管理而共同推举产生的,先有民后有君,而不是先有君后有民。“民本君末”包含着民权平等的可贵思想,但这是以承认并维护君主统治为前提的,因而是不彻底的,更是不可能实现的。  中国传统文化“民本”思想具有鲜明的阶级局限性和历史局限性。它是为改善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阶级对立关系,维护与巩固封建统治服务的,它不可能保障人民享有平等的政治民主权利,也不可能确立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十分注重对统治者及统治阶层的道德教化,希望通过统治者自觉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尊重人民、善待人民。由于中国传统文化“民本”思想主要是由统治阶层的知识分子提出的,是为维护与巩固阶级统治、保障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服务的,又由于统治阶层的知识分子的地位与身份并不直接等同于统治者或执政者本人,因而统治阶层的知识分子提出的“民本”思想也就主要停留在认知层面,劝诫统治者要知道“敬民”“爱民”“保民”对于维护统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不可能超越统治者直接提出具体的施政纲领,将“民本”思想落实到实处。  “中国的传统社会是君主集权的、等级制的、以家庭式农业生产为基础的。因此,儒家思想中缺乏民主精神、平等精神和发展观念”①,尽管如此,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所强调的“民贵君轻”“天下为主君为客”“民本君末”等,却体现了尊重人民、关爱人民、亲近人民的可贵思想,客观上维护了人民利益,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善了人民的生存及生活处境,从而为促进当代中国社会和谐保留了丰厚的民本文化传统,为当代中国的和谐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今天,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都以增进人民的利益为根本目标,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四个全面、治国理政等重大战略方针的稳步推进,都在不断增长和扩大人民的现实利益和根本利益。我国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人民的政治民主权利,拓宽人民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渠道,健全国家法律体系,切实保护人民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  ……

作者简介

  谭顺,男,生于1972年,山东淄博人,法学博士,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入选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主持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工作室——谭顺工作室。  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  主持完成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3项,出版专著    丁乃顺,男,生于1981年,山东淄博人,法学博士,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早期马克思哲学、法兰克福学派思想。主持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项,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课题1项,出版专著《阿多诺道德哲学研究》,在《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思想与文化》《新疆社会科学》等报刊发表文章10余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