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溯梦唯美中国:华文文学与文化中国

溯梦唯美中国:华文文学与文化中国

1星价 ¥13.8 (4.6折)
2星价¥13.8 定价¥30.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310962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166
  • 出版时间:2017-05-01
  • 条形码:9787553109626 ; 978-7-5531-0962-6

内容简介

本书稿荟萃了作者多年来关于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的研究成果,分别从“台港暨海外语境下的文化中国”、“台湾地区殖民地经验与文化抵抗”、“两岸城乡变迁与乡土中国”、“华人作家的离散飘零与家国想象”等角度,探讨了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的诸多热点问题,并对林语堂、张爱玲、白先勇等经典华文作家的作品进行了颇有新意的重新解读和阐释,是一部视野开阔、文史结合的功夫扎实的文学史论著作。

目录

目录:**编 文化历史中的“文化中国”**章 “海外”语境下的“文化中国” 一、“文化中国”概念由来 二、“文化中国”的文化心理特征 三、“文化中国”的“海外”历史渊源 四、“海”内外汇聚下的“文化中国”建构第二章 “文化中国”与两岸文化互动 一、“文化中国”与六七十年代(以来)台湾社会 二、“文化中国”与近现代中国历史变迁 三、“文化中国”与未来两岸文化互动第三章 香港历史变迁与身份认同建构 一、1841—1940年代:“在港中国人”的身份认同 二、1950—1990年代:香港认同与中国认同的扭结 三、1997至今:“香港中国人”的曲折建构 四、余论:“香港奇迹”与“中国香港”第二编 经典作家与“文化中国”想象第四章 林语堂:北京情怀与中国形象建构 一、以北京想象中国 二、评说中西文化的“一团矛盾”第五章 张爱玲:家国飘零与“恒常中国性” 一、家族梦魇与认同纠结 二、乱世书写中的“恒常中国性” 第六章 白先勇:孜孜以求“(文化)中国梦” 一、从《纽约客》到《台北人》:“中国”的“死而复生” 二、溯梦“唯美中国”第三编 华文文学与华人文化现象第七章 台湾文学中的“民国南京”一、《亚细亚的孤儿》里的南京:匆匆过客的“家园之城”二、《台北人》中的南京:失落了荣华旧梦的“天堂国都”三、《巨流河》里的南京:青春永驻的“精神之城”第八章 “到城市去”与“乡土”的现代流离一、 当“乡土”遭遇“现代”二、台湾作家:土地的“黏附”与“城市来了”三、大陆作家:城乡反差与“狗日的粮食”四、台湾作家:“到城市去”与“悬空”的人五、大陆作家:“上城里去”与离家的“盲流”六、短短的余论:“乡土”的现代流离第九章 妈祖信俗:灵动的中华神一、文化流动与乡土守望的统一二、地域边缘与皇朝中心的“合谋”三、现代海洋与传统大陆的融汇四、余论:“全球中华”下的妈祖信俗附录一、从容体悟人生奥秘二、生与死的梦幻联欢三、许荣哲的迷藏术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溯梦唯美中国:华文文学与文化中国》:  一、“文化中国”概念由来根据学者考证,作为固定概念的“文化中国”一词,*初来自20世纪70年代末一群到中国台湾留学的马来西亚“华侨生”,其中一位就是后来移居到香港并以通俗小说流行于世的温瑞安。这群华侨生十分眷恋自己的祖国和传统中华文明,他们心系大陆神州却无法回到祖国内地,只好选择到台湾学习。正是在台湾学习期间,他们创办了一个名为《青年中国》的杂志。该杂志创刊号即以“青年中国”为题,具有明显效仿“五四”时期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之意;第二期以“历史中国”为题;出版于1979年11月的该杂志第三期,便是以“文‘化中国”为题刊发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文化大国专题”“神州文化推广专文”等,据说这是有据可考的*早的对“文化中国”之术语的使用①。时隔6年后的1985年,台湾学者韦政通作为《中国论坛》半月刊杂志编委会的召集人,策划筹办了以“海峡两岸学术研究的发展”为主题的专号,并召集两岸学者举办了一次意义非常的学术座谈会。韦先生在那次座谈会的《约稿函》中写道:“自从1949年以来,海峡两岸学术研究即分别在两种政体下各自发展,影响所及,不只方法论大有差异,亦形成不同的风貌。唯基于文化中国的立场,双方学术研究发展各有特殊意义,殊值重视。”②这被认为是陆港台学术界首次使用“文化中国”这一概念,随后逐渐为其他学界同仁所沿用。20世纪80年代,台湾著名学者傅伟勋教授曾5次以“文化中国与中国文化”为主题,在中国大陆发表演讲,对当时的中国大陆学界产生了颇具震撼力的影响。而在探讨与宣扬“文化中国”的海内外学者中,用心*深、同时也是理论建树*多的一位,则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先生。自1990年开始,他先后在美国夏威夷东西文化中心、普林斯顿中国学社等西方学术重镇,围绕“文化中国”这一课题进行过数次演讲与讨论,大力宣扬“文化中国”,在英语世界引起了热烈反响。1999年,杜教授在台湾出版了《文化中国的认知与关怀》-书,收集荟萃了他多年来对“文化中国”的思考和学术讨论成果,称得上是“文化中国”相关理论探讨之初步成熟的重要标志。  依照杜维明教授的界定,“文化中国”可划分为三个层次不同却彼此关联的“意义世界”。**个意义世界由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和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组成。这一意义世界中的四个成员地区虽然在经济发展、政治制度和社会组织等领域各有分歧,却拥有“共同的族性、语言、历史和世界观”①。一些学者如余英时等人,曾主张“文化中国”的“**意义世界”只能由中国大陆“独自担当”。但这过于强调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分野的看法,显然有违于杜教授所主张的化解意识形态分歧、整合中华文明之“精神意义世界”的初衷。杜维明所强调的“文化中国”绝非只是一个政治文化的观念,更是一个“精神意义世界的观念”②。  ……

作者简介

沈庆利,男,1970年生,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在海内外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著有《现代中国异域小说研究》《啼血的行吟》、《“巫女”的眼光——中国现代文学文本细读与史论》等,主编或参编教材多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