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大学出版社当代教育评论

包邮江苏大学出版社当代教育评论

¥40.0 (7.7折) ?
1星价 ¥40.0
2星价¥40.0 定价¥52.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840877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78
  • 出版时间:2017-06-01
  • 条形码:9787568408776 ; 978-7-5684-0877-6

内容简介

《当代教育评论》(第7辑)是由徐继存和潘洪建主编,扬州大学基础教育研究所和山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联合组编的,是两所学校的广大师生积极参与编写的关于当代教育各个学科的教学或学习成果,包括“热点冰点”“理论纵横”“学校领导”“专题研究”“课程教学”五个板块,既有具体的学习实践,也有理论概述,多层次展示了作者对教育的有关认识和看法。

目录

热点冰点
知识、教育与素养(笔谈)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
中小学生暑假生活城乡差异的现状与反思——基于家庭教育的视角
农村教师对课程改革的适应性调查研究
民族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认识误区及归因分析
“二孩时代”长子女心理问题与教育对策

理论纵横
教学空间的现状分析与变革路径
教师课堂倾听的价值思考
孔子与苏格拉底德育思想的比较研究
地方课程实施:价值、问题与反思
依托课程基地推进跨学科融合教学
学校课程建设(笔谈)

学校领导
反思性教学中教师的自我评价
基于专业核心素养的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论普通高校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向度——基于教育实习的调查分析
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历史渊源与问题反思
浅谈“县管校聘”改革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中小学教师轮岗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生活德育反思(笔谈)

专题研究
论小学研学旅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中小学研学旅行的困境及思考
考察探究:性质、价值与实施
社会服务活动:性质、价值与实施
设计制作活动:性质、价值与实施
职业体验活动:性质、价值与实施
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选题的意义、问题与对策
中外小学课程标准比较及其意义

课程教学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生高年级数学表达能力的认识与反思
构建“以人为本”的数学成长记录袋
小学语文语言能力提升的教学策略
合作阅读:提升阅读素养的有效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
小学习作教学目标序列化研究
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国卷高考作文命题变化分析
汉译英中文化负迁移现象研究及其教学启示
——从“‘一带一路’倡议”的英译谈起
历史知识的形式与历史课程开发
高中历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课堂展示的教学设计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项目教学
AR技术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及实现策略
“互联网+”视域下微课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有效融合
翻转课堂学习任务单的适切性研究
初中小组合作学习“捆绑式”评价研究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浅谈
有效教学的过度建构问题探析
中小学课堂教学(笔谈)
展开全部

节选

  《当代教育评论(第7辑)》:  二、基础教育改革本质特性的理论阐述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国家在基础教育改革中集发起者、执行者、评价者于一身,在国家单一视角下推行一种自上而下的改革浪潮。要解决以上问题,首先必须对基础教育改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基础教育改革不是单一主体完成的变革项目,学校、教师、社会成员等主体的支持和参与必不可少,由于每一主体对基础教育改革都有各自的价值选择,因此多元主体参与的教育改革有多元价值渗入的特性。  (一)基础教育改革是一个价值协商的过程  推行基础教育改革必然要制定改革方案或计划,确立改革的目标、模式、路径等,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教育改革有章可循。“改革,尤其是重大改革,无论是社会的还是教育的,都不是全然自发产生、自然而成之事,它是一种由改革主体审时度势,研究现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研究可能,明确目标,选择策略与设计方案,再逐步推进的过程;是需要策划的、人为的十分复杂和动态变化的社会实践过程。”①但是,先前制定的基础教育改革的方案或计划在价值取向上毕竟只代表国家意志,在现实的教育环境中还有政策制定者无法预料的问题,由于教育改革方案不切合实际,基础教育改革也就缺乏必要的社会基础.如果只是强行推行国家视角下的教育改革,不但不能解决基层学校的教育问题,还给当地教育造成额外的麻烦。因此,对于教育情况格外复杂的国家,我们进行教育改革要因地制宜,要充分考虑地方的教育需求,基础教育改革的方案或计划不仅体现国家意志,还要代表基层改革主体的心声。地方学校和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具体实施者,把他们的意见纳入教育改革的文件,不仅增加改革的地方适应性,还能提高学校、教师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另外,对基层群众教育价值追求的观照也能增加改革的社会基础。所以,不同教育改革主体要进行价值协商,通过价值协商的方式确立基础教育改革的多元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改革的适切性、有效性。  (二)基础教育改革是一个多方合力作用的过程  恩格斯指出:“历史是这样创造的:*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无数相互交错的力量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因而是包括在这个合力里面的。”②按照恩格斯的观点,社会中的任何一个人都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方向,“历史结果”产生于单个意志的人的合力,单个人的意志的相互交错是不可避免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也不例外。我国社会进入深刻变革的关键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出现不可避免,具体到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由于参与主体的价值诉求多元,不同主体意志的碰撞在所难免,国家、地方政府、当地学校和教师、社会成员等主体在对基础教育改革的价值选择上都有各自的价值标准,这就需要不同主体在价值协商的基础上形成促进基础教育改革的合力。  每一主体的意志都有其存在的社会条件背景,社会条件的历史制约性决定了单一主体主导下的基础教育改革有必然的缺陷,所以多元主体的参与是必要的。既然是行动主体,就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同主体对教育改革的价值选择存在差异,在具体的过程中往不同方向施力,这就在各方力量的相互交错中形成了基础教育改革的合力。在合力中,不同主体的力量都有贡献,每一主体的意志都能得到表达,但是每一主体的意志不是完全能在合力中体现,那些不符合共同利益的意志在形成合力中会被抵消。  (三)基础教育改革价值取向坚持主流与多元并存  我们倡导基础教育改革的多元价值取向并不是否认主流价值观的存在。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是一种政府行为,必然代表了国家主义的教育理想,国家主体的基础教育改革价值取向代表了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利益追求,这是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因此,坚持国家主义的教育理想这一价值主线是开展基础教育改革的起点。但是国家视角下的基础教育改革只是关注一般性、普遍性的问题,忽视了地方的特殊性,每一地区的具体情况有所差异,对基础教育改革的期望也就不同,国家的教育决策在实施的过程中要考虑如何适应地方的实际情况,满足当地人民的教育需求。  基础教育改革的多元价值取向有两层含义:从国家的层面来说,我国领土广阔,地域和文化差异显著,地域文化、民族文化都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因而对基础教育改革的价值追求也就有所区别,这就形成了不同地区的多元价值取向;从地区的层面来说,每一地区的不同主体对基础教育改革的期望是不同的,地方政府推动教育改革更多的是完成一项政治任务、社会成员更多地关注基础教育改革的眼前利益、学校和教师关注的是学校的教学质量,所以也形成了不同主体的多元价值取向。  如何处理主流与多元的关系是需要重视的问题。首先,基础教育改革坚持国家倡导的价值取向不能动摇,尽管国家视角下的教育改革存在诸多问题,这主要是在自上而下的实施过程中造成的,国家主义的教育理想是国家、社会与民众价值追求的统一,因此必须以国家意志为主流引领,这样才不至于使教育改革偏离方向。其次,多元价值取向是以坚持主流价值取向为前提,任何主体的教育改革价值取向都应该在国家的教育理想范围之内,然后寻求适应本土的教育改革。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