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的微循环: 社区公民的生成机制研究
- ISBN:978751173467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298页
- 出版时间:2018-08-01
- 条形码:9787511734679 ; 978-7-5117-3467-9
本书特色
本书的研究有助于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区建设和社区自治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区治理理论和自治理论的发展 ◆丰富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中国化的新成果
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理论与实际, 从互助类社区社会组织、治理类社区社会组织、志愿类社区社会组织的案例分析中, 找出了公民生成的事实逻辑, 即居民从自助到助人, 再到参与社区的公共事务, 进而促使社区居民转变为具有公共参与意识、公共参与能力、公共精神、公共责任的公民, 并进一步提炼出社区公民的生成机制 —— 四微机制。
目录
目 录
**章 导 论 1
一、选题缘由与问题意识 1
二、研究意义 3
三、研究现状及简要述评 7
四、基本概念与研究主题 23
五、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41
六、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47
第二章 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和治理模式的理论基础和变革历程 50
一、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和治理模式的理论基础 50
二、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变迁轨迹 61
三、我国城市社区发展的治理模式演变过程 73
第三章 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主体困境的表现、原因及其影响 78
一、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主体困境的表现 78
二、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主体困境的原因 97
三、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主体困境的影响 104
第四章 社区居民转变为社区公民: 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主体中的
多重赋权 110
一、理顺政府和社区居委会的关系 110
二、政府赋权给社区居委会和居民 113
三、社区工作者赋权给社区社会组织和居民 115
四、治理主体的增能 116
第五章 社区社会组织培育的案例分析: 公民生成的事实逻辑 143
一、互助类社区社会组织: 月半弯单亲妈妈之家公益服务项目 143
二、治理类社区社会组织: “我爱我楼” 门栋自管组公益服务
项目 159
三、志愿类社区社会组织: 老“外” 缘圈志愿协会公益服务
项目 173
第六章 社区治理的微循环: 四微机制 190
一、微群体: 居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的组织基础 191
二、微项目: 居民参与生成的诱因和支撑 196
三、微社团: 社区公民生成的载体 209
四、微自治: 社区公民生成的目标 211
第七章 基本结论和讨论 214
一、基本结论 214
二、两个讨论 220
附录一 HB 省社区负担专项调查清单列表 225
附录二 社区工作者实务能力训练课程表 255
附录三 天星桥街道小正街社区“3311” 工作模式相关制度及三字经
等作品摘选 258
参考文献 273
后 记 295
作者简介
刘晓丽,女,河南许昌人,1986年出生,中共党员,取得博士学位,2015年博士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现在工作于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14.1¥38.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2.9¥36.8 -
身为女性的选择
¥19.0¥56.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1.7¥32.0 -
性心理学
¥19.7¥58.0 -
张舜徽集清人笔记条辨
¥13.4¥32.0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1.3¥45.0 -
乡土中国
¥12.2¥26.0 -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18.5¥45.0 -
遇见天堂鸟
¥13.5¥45.0 -
我们内心的冲突
¥15.5¥42.0 -
自卑与超越
¥14.7¥39.8 -
看不见的伤痕(八品-九品)
¥22.1¥69.0 -
语文闲谈
¥12.2¥29.0 -
非暴力沟通心理学 :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9.0¥36.0 -
中国人的名·字·号
¥9.0¥28.0 -
理解生命
¥9.8¥32.8 -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14.7¥46.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4.4¥39.8 -
说文解字-影印本
¥14.1¥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