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文明关键词

包邮生态文明关键词

¥76.8 (6.4折) ?
1星价 ¥76.8
2星价¥76.8 定价¥120.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389276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626
  • 出版时间:2018-03-01
  • 条形码:9787503892769 ; 978-7-5038-9276-9

内容简介

  《生态文明关键词》精心梳理出251个关键词由撰稿者独立成文,并按照各关键词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分为十二篇,汇编成一个既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读者一书在手,既可深入了解每一个关键词的涵义,又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关键词”的撰稿者分别来自中央****、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不同单位和学科领域,有着较强的代表性。与通常意义的词典不同,书中的“关键词”既有已经形成定论和广泛共识的学术观点,也有作者本人的独到见解;既注重科学性,又讲求可读性和实用性。我在浏览书稿时感到,此书既可作为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者的工具书,也可作为各级党校、干校和大中专院校生态文明教学的参考书,还可作为广大社会读者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和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辅导读物

目录


**篇 生态与生态系统
1.1 生物圈
1.2 生态与生态系统
1.3 生态系统结构
1.4 生态系统功能
1.5 海洋生态系统
1.6 森林生态系统
1.7 湿地生态系统
1.8 草原生态系统
1.9 荒漠生态系统
1.10 冻原生态系统
1.11 生态系统承载力
1.12 生态系统健康
1.13 生态系统质量与稳定性
1.14 生态系统服务
1.15 千年生态系统评估
1.16 自然资产
1.17 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1.18 生态环境
1.19 生态平衡
1.20 元素循环
1.21 牛物多样性

第二篇 文明与生态文明
2.1 文化与文明
2.2 生态与文明
2.3 人与自然的关系
2.4 人与自然和谐
2.5 物质文明
2.6 精神文明
2.7 政治文明
2.8 社会文明
2.9 原始文明
2.10 农业文明
2.11 工业文明
2.12 生态文明
2.13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2.14 生态文明与科学发展观
2.15 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
2.16 生态文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17 生态文明与小康社会建设
2.18 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第三篇 生态文明的由来
3.1 文明
3.2 全球生态危机
3.3 全球气候变化
3.4 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制约
3.5 动物保护运动
3.6 荒野保护运动
3.7 环境正义运动
3.8 环境保护运动
3.9 生态学的发展
3.10 人与生物圈计划
3.11 全球生态治理
3.12 可持续发展战略
3.13 生态现代化
3.14 生态马克思主义
3.15 前工业文明的生态智慧
3.16 中国古代生态智慧
……
第四篇 生态文明的理念
第五篇 生态文明的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基础
第六篇 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
第七篇 生态文明的基础建设
第八篇 生态文明的经济建设
第九篇 生态文明的政治建设
第十篇 生态文明的文化建设
第十一篇 生态文明的社会建设
第十二篇 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

附录 相关生态学名词解释
参考文献
正文索引
附录索引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生态文明关键词》:  第三,从自然界作为人类的知识和力量的源泉看,人类与自然是“师生关系”——自然是人类的老师,人类是自然的学生。  第四,从自然界生存与人类生存的关系看,人类与自然是“朋友关系”——自然是人类的朋友,人类也是自然的朋友(姜春云,2012)。  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是和谐共生。  十九大报告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  我们从历史走来。历史告诉我们,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历史的发展的,它贯穿人类发展的全过程。人类的史前时期(原始文明时代),人依靠采集植物和捕猎动物为生,是一种直接利用自然物的、完全依赖自然的生活。因为那时人口较少,生产力有限,人类活动对自然的改变,在过度采集和捕猎减少生物多样性时,人类的持续生存受到威胁,便通过迁徙加以解决,自然过程得以自动恢复,没有生态危机。一万年前,农业的发明创造,生产力发展特别是铁器等工具的使用,人类进入农业文明时代。这是世界历史的一次根本性变革。*早的农业采用刀耕火种的形式,大片森林和草原变为农田,农业发展创造的经济成果超过以往数百万年的总和。农业虽然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但是发展农业又导致水土流失、土地和森林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环境问题。这只是局部地区的生态危机,没有成为全球性问题。300年前,科学技术革命推动工业革命,人类进入工业文明社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使用,大量金属和非金属矿藏的挖掘和使用,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的生产,创造了更多更大的财富,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大量增加,人类享受现代化的生活。但是,它伴随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问题,造成生态危机的全球性威胁,导致世界历史的又一次根本性变革,迎来生态文明新时代。  人与自然关系历史发展的哲学表达有三个目标。  原始文明时代:图腾崇拜。人类远古时代,人刚从动物分化出来,没有把自己与动物区别开来,没有把自己同自然界分开,把动物祖先当作神,这是人一神一兽三位一体的时代。面对强大的自然力,产生了自然宗教的**个神——图腾神。人以某一个或多个动物作为崇拜和信仰的对象,祈求它们保佑,即图腾崇拜。恩格斯说:“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对立的。人们同它的关系完全像动物同它的关系一样,人们就像牲畜一样服从它的权力,因而,这是对自然界的纯粹动物式的意识(自然宗教)。”  农业文明时代:天命论和环境决定论。农业的创造,人类进入真正的文明时代。农业生产特别重视和依靠自然力,自然条件,如肥沃的土地、丰富的水源,良好的气候条件等,对于农业生产和动物饲养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且它又无比强大,因而在人们的思想中把天命(自然力,不是神)奉为万物的主宰。我国古代思想家提出“天命论”,如孑L子宣扬尊天命和畏天命的思想。管仲《水地》一文说:“地者,万物之本源也。”表达了中国人对土地的热爱和崇拜。这是环境决定论思想的*早表述。  工业文明时代:人统治自然。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世界工业化迅速发展,人类对自然界为所欲为,完全不受限制地挖掘地下矿藏,完全不受限制地砍伐森林、开发土地、水源和其他生物资源,完全不受限制地向环境排放废物,对自然界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这是在人类中心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指导下,依据人统治自然的思想和实践,不断地战天斗地的伟大成绩。在这样伟大的胜利面前,人们以为自己已经完全征服自然,已经战胜自然,自然力已经不在话下,人的力量可以而且已经统治自然界,再不需要敬畏自然,不需要爱护和保护自然。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说,“现代历史观的演变,其本质莫不是人类本性中的自我中心主义。”这种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只有人有地位,没有自然的地位。这是不可持续的。  生态文明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0世纪中叶,反思全球性生态危机的挑战兴起生态文化,反思什么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们主张需要超越人统治自然的思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美国生态学家利奥波德提出“大地共同体”概念认为,土壤、水源、植物、动物等构成完整的集合:大地;人与大地(自然界)构成“大地共同体”,人是这个共同体的一员,而不是大地的征服者。他说:“大地伦理学改变人类的地位。从他是大地一社会的征服者转变为他是其中普通一员和公民。这意味着人类应当尊重他的生物同伴,而且也以同样的态度尊重大地社会。”人类需要用全新的价值观重建人类理性的大厦,重建人与自然的关系。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要尊重人与自然关系的规律性,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值得注意的有如下几点。  人类活动必然引起自然界变化,而且随着生产规模扩大,人类活动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也越来越大。这是不可避免的。有一种反对干预自然的观点认为,人类干预自然必然破坏自然。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人类干预自然过程不一定要破坏自然。自然生态系统对人而言不一定是*理想的。人类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可以建设比自然生态系统右更高生产力的生态系统。这里,人类打破旧有的自然平衡,建立有利于人的新的平衡。这是世界的进步。  人、社会和自然高度相关。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一方面人决定自然,这是自然的人化。另一方面是自然决定人,这是人的自然化。现代世界,两者越来越紧密相互渗透和交织在一起。这种相关性是历史地发展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与自然相关性越来越紧密,越来越完善,生态文明时代将达到这种相关的新阶段。它要求相应的社会组织形式,如更合理的社会制度和政策与之相适应:要求符合时代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与之相适应;要求有更高文化和更高创造力和责任感的人与之相适应。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