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巴黎-一个伟大城市的故事

巴黎-一个伟大城市的故事

1星价 ¥29.4 (3.0折)
2星价¥29.4 定价¥9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5743557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34
  • 出版时间:2018-09-01
  • 条形码:9787505743557 ; 978-7-5057-4355-7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大众读者
1.与巴黎市立博物馆联合呈现,在深度研究城市档案和巴黎市立博物馆藏品的基础上,用大量的绘画、摄影作品以及档案资料再现巴黎城在每个时代的印记;

2.巴黎不代表法国的一切,但法国的一切你都能在巴黎找到。一部讲透巴黎历史、文化、时尚、艺术和建筑的城市巨著;

3.全彩印刷,内外双封面,封面超感滑面纸,内文精选纯质纸,版式清晰舒朗!采用锁线胶装,特用起凸工艺,装帧精美!

4.为什么巴黎的故事让人怀念,因为那是一个我们来不及参与的年代。

本书讲述了巴黎丰厚的文化积淀和悠久的历史传承。从在塞纳河中岛屿及左岸右岸的起源,到占据玛黑沼泽地,一直到21世纪各种风格独特的现代建筑,书中囊括了一系列对这个伟大都市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文化事件。

内容简介

从中世纪,到大革命爆发、拿破仑帝国,一直到20世纪的世界大战,巴黎一直牢牢占据欧洲历史的中心位置。尽管遭遇了很多磨难,巴黎却有一种独特的、难以言状的魅力,让这座“光明之城”成为吸引世界目光的大磁石。
《巴黎:一个伟大城市的故事》通过回顾艺术家、皇室建筑师、音乐家以及战士们对巴黎的贡献,生动有趣地讲述了巴黎是如何演变为如今这个将古代和中世纪遗迹与现代前卫的建筑完美结合在一起的大都市。从在塞纳河中岛屿及左岸右岸的起源,到占据玛黑沼泽地,一直到21世纪各种风格独特的现代建筑,书中囊括了一系列对这个伟大都市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
在深度研究城市档案和探访博物馆藏品的基础上,本书以大量的绘画、摄影作品以及档案资料来展现巴黎具有纪念意义的重大事件,以及巴黎人民的多彩生活。

目录

前言 001


巴黎起源 005


卢泰西亚 013


克罗维王国的都城 020


卡佩王朝的承继 028


菲利普·奥古斯都的影响 038


中世纪 050


16世纪的发展 058


亨利四世 070


大世纪 082


开放的城市 092


太阳王的荣光 102


启蒙时代 114


路易十六的统治 132


法国大革命 144


共和国的建立 154


拿破仑一世纪元 164


君主制复辟 176


路易·菲利普 188


拿破仑三世的大巴黎 204


奥斯曼男爵的成就 220


活力巴黎(1800—1870) 230


巴黎公社 242


印象主义时代 258


美好时代(1890—1913) 270


战间期 285


1939—1969年的巴黎 292


热衷于建造的总统们 303


21世纪的巴黎 320


译后记 332



展开全部

节选

巴黎起源

巴黎平均海拔26米(85英尺),周围群山环绕,如海拔约128米(420英尺)的蒙马特山(Montmartre)和贝尔维尔山(Belleville)。巴黎之河塞纳河的河道轨迹在过去几个世纪几经更改。在距今12 000年前,也就是史前时期,尽管流量不大,塞纳河却极为重要。它基本上沿着巴黎主要大道蜿蜒,怀抱贝尔维尔山、梅尼蒙当山、蒙马特高地,直到阿尔马桥(Pont de l’Alma)。在某一点河道爬至*高,然后,塞纳河果断放弃了它绵延的曲线,直冲而下,这条直线河道一直保留至今。巴黎大约每百年遭遇一场洪水,每当洪水过后,塞纳河就有恢复其旧河道的趋势。1910年大洪水期间,离河道相当远的里昂站(Gare de Lyon)和圣拉扎站(Gare Saint-Lazare)就被埋入水下。如今,尽管各种保护措施齐备(水闸、水库和加高的堤岸),巴黎仍然对洪水心存惧意。
在距今11000年到公元前500年期间,人们逐渐在巴黎周边定居下来。在中石器时代(距今11000年),游牧民族在塞纳河岸建立了一个临时营地。作为以狩猎采集为生的猎手,他们围猎野猪、雄鹿、狍子等。这些可由在巴黎十五区亨利·法尔芒大道(Rue Henry Farman)62号出土的炉灶和箭头遗迹证实。这些猎手偏好使用弓和箭,然而只有由燧石(一种耐用的材料)打造的箭头才得以保存到现在。
从距今6500年开始的新石器时代到公元前500年铁器时代,巴黎被作为长期居所定居。在这4000多年里,人们在河边的贝尔希(Bercy)群居,也就是现在巴黎十二区的贝尔希码头(Quai de Bercy),通过挖空木头制成的独木舟沿河溯游。他们是农民,主要以种植庄稼和蓄养家畜为生,有时也出去狩猎,采集野果,用猎叉叉鱼。他们切割和打磨骨头和燧石制品,烧制陶器。在现在罗浮宫的位置,发现了距今6000年左右居民务农及墓葬仪式的痕迹,由此推断在那个时期,人们居住在现罗浮宫附近。
卢泰西亚是巴黎前身,但我们并不知道卢泰西亚的城堡的准确位置在哪里。很长一段时间历史学家们相信它就位于西岱岛(The Ile de la Cité),然而并没有任何高卢遗迹在西岱岛被发现。尽管说有挖掘出房屋的地基,这暗示至少有一个短期的城市结构,但并不足以证明在西岱岛长期的城市发展。唯一能支持我们把卢泰西亚的地址定在高卢(现法国)的证据就是尤利乌斯·恺撒征服高卢时所著的《高卢战记》。
公元前52年,定居在卢泰西亚附近的一个小部族——巴黎西(Parisii),加入了韦辛格托里克斯(Vercingetorix)的军队,韦辛格托里克斯是高卢起义领袖,领导各个高卢部落一起反抗罗马侵略。为了镇压巴黎西的反叛,尤里乌斯·恺撒派了他的副官拉比努斯(Labienus)亲赴卢泰西亚,而卢泰西亚被他描述成“巴黎西的城堡位于塞纳河上的一个小岛上”。卢泰西亚由加米罗尼亚(Camulogene)守护,加米罗尼亚是当时高卢人的领袖,他常用一种焦土策略——就是给城市点火,毁坏木桥(来抵抗敌军)。拉比努斯成功地戏弄了高卢的守卫者,并将他们搅入卢泰西亚的战争中,战争*后以加米罗尼亚死亡,其军队大败而结束。
韦辛格托里克斯在公元前52年战败于阿莱西亚(Alesia),*终向罗马投降。
具体指出卢泰西亚到底在西岱岛哪个位置实在很有争议性,尤其是恺撒并没有亲自到卢泰西亚,也没有任何清楚的地理细节的描述。在卢泰西亚应该存在的那段时间,西岱岛由四个小岛屿组成,这四个岛屿由于地势低于海平面6米,因而常年遭遇洪水。尽管2003年,在楠泰尔(Nanterre)发现了高卢城堡的遗迹,占地20公顷(50英亩),这与一般城堡主体建筑的平均面积一致。
楠泰尔城堡包含了一个位于塞纳河上的港湾,一个商业中心,不同的工业区(磨面作坊,编织区,屠宰场),以及居住区。然而,楠泰尔以前被称为楠木托都然(Nemetodurum),而不叫卢泰西亚,卢泰西亚应该在14公里外。
一些考古学家认为可能有两座城堡,一座在楠泰尔,另一座在西岱岛,两者互为补充。其他的考古学家则认为卢泰西亚位于塞纳河的小岛上,或者位于一个已经被河水吞噬的河岸上。他们认为在西岱岛还有很多有待挖掘的遗址,有可能会有惊喜掩藏其中。

卢泰西亚

公元1世纪到5世纪,在罗马帝国早期,高卢被罗马征服之后,迎来了一段和平和繁荣发展的时期。卢泰西亚成为古里昂省的一个行政中心,该省以里昂为省会。自从3世纪以来,基督教在巴黎**位主教圣丹尼斯的庇护下得到了发展。公元250年,圣丹尼斯和他的同伴一起被斩首于蒙马特山。蒙马特在法语中的意思就是“烈士之山”,该名字正是为了纪念圣丹尼斯等基督教徒的这次殉难。
尽管右岸也有一些零星的居民,但除了沼泽及洪水泛滥的地区,卢泰西亚小镇总体上还是被分为两个部分,西岱岛(the Ile de la Cité)和左岸的圣吉纳维夫山(St Genevieve Mount)。小镇的街道纵横交错,坐标网般的街道从圣吉纳维夫山的*高点呈放射状延伸出来,圣吉纳维夫山的*高点在现在巴黎五区的圣夏克街(Saint-Jacques)172—174号,这也是卢泰西亚的“卡杜·马克思摩斯大道 (Cardo Maximus)”,也就是其主要南北轴线的起点。这条中心大道南北延伸,与圣夏克街以及其他各条与圣夏克街平行的且东西走向的二级道路呈直角交叉,这样的城市构造与古罗马城市如出一辙。
卢泰西亚古迹丰富: 一个广场(市民和宗教生活的中心),三个公共浴场,一个剧院和一个竞技场。其中两处,克吕尼浴场(Cluny Baths)以及卢泰西亚竞技场被很好地保存了下来。浴场是高卢—罗马文化中一个基本的公共场所,它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进行洗浴仪式、照料身体以及锻炼运动的场所,让人们得以保持卫生和健康。由于居民们往往喜欢在这些可供娱乐放松和社交的地方会面,这些浴场还承担了一定的社会功能。
克吕尼温泉浴场遗迹位于巴黎五区保罗·班乐卫广场6号(6 Place Paul-Painleve)。浴场建于罗马皇帝哈德里安(Hadrian,117—138)或者安东尼·庇乌(Antonin le Pieux,138—161)在位期间,原本占地1公顷(2.5英亩),远大于现在遗迹的面积,但如今也仅存这点遗迹了。从中世纪起,浴场被克吕尼修道士所有,此间浴场不断被更改为其他用途,因而得以保存。
位于巴黎五区阿热那大街6号(6 Rue des Arene)和蒙热大街47号(Rue Monge)的卢泰西亚竞技场曾经是拥有一个舞台的圆形剧院。在这个剧院不仅仅展示着各种剑术格斗和疯狂的狩猎,还包含了哑剧、舞蹈、歌曲等表演。这个剧院可以追溯到公元1世纪,是罗马*大的剧院之一,长130米(427英尺),宽100米(328英尺),能容纳17000名观众,这远大于卢泰西亚小镇仅仅6000名的居民数量。
后罗马帝国时期,从4世纪到5世纪,卢泰西亚在抵御日耳曼侵略的防卫布局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罗马皇帝“叛教者”尤里安使卢泰西亚成为罗马军队的总部。其实他一样可以选择其他城市,但他偏爱卢泰西亚。因为在公元360年,他正是在卢泰西亚加冕称帝,正如公元358年他在著作《厌胡者》(Misopogon)中所写道:

那时我至爱的卢泰西亚正处于冬季,这里就是恺撒所称的巴黎西小镇。它是一个完全被河水环绕的小岛,木桥从各个方向延伸到该岛,河水几乎不涨潮或衰退,无论冬夏,它都几乎保留在一模一样的水位。在想从河中舀水来喝的人眼中,这河水水色宜人,十分清澈,而由于这不过是一个岛屿,居民们必须从河里取水来喝……那里有上好的葡萄藤,有些人不惜力气地在那里种起了无花果树,为了使无花果树在冬天得以存活,他们必须在冬天用草编的毯子将无花果树围起来,从而抵御严寒的天气。

在4世纪时,巴黎这个名字——巴黎西的地方的省略词上,也就是巴黎西人的城镇——开始在卢泰西亚流行开来。早期的居民们也开始放弃左岸,而退回到西岱岛,并在西岱岛上建起了两座建筑。在西面,也就是现在巴黎一区的宫殿大道4号(4 Boulevard du Palais)立法大楼(Palais de Justice)的位置,当时矗立着王室宫殿。在东面,在现巴黎四区路易·雷平广场(Place Louis Lepine)的位置,则是一座长方形廊柱大厅,也许承担着一些市政、司法或军事功能。西岱岛变成了一座抵御蛮族入侵的堡垒,被各种防护墙所包围,而建造这些防护墙的部分石块就来自左岸的一些历史遗迹。这个城堡的遗迹现仍保存在位于巴黎四区让-保罗二世广场,圣母院教堂前广场7号(Parvis Notre-Dame Place Jean-Paul II )的巴黎圣母院(Notre-Dame Cathedral)的地下室里。

克罗维王国的都城

公元5世纪,罗马帝国在西哥特人、勃艮第人、阿勒曼妮人以及弗兰克尼亚人的进攻下濒于分裂,在那段黑暗时期,很不可思议的,出现了三位伟大的人物:圣吉纳维夫、国王克罗维一世和国王希尔德贝尔特一世(King Childebert I)。
吉纳维夫出生于公元415年左右,公元451年她预言上帝会将这个城镇从匈奴入侵中挽救出来。作为城市治安官,她履行职权,阻止人们逃离城镇,并动员女人们来祈祷和斋戒。当匈奴的首领阿提拉(Attila)撤兵巴黎时,她赢得了极大的拥戴。为表彰她的功绩,公元502年她被葬于圣吉纳维夫山顶的路旁圣殿。
在这个圣殿,克罗维一世和妻子克洛蒂尔德(Clotilde)建造了信徒大厅(Basilica of the Apostles)作为他们墓室的选择。这里后来变成了圣吉纳维夫教堂。8世纪时,吉纳维夫受到极大的推崇,成为巴黎的守护神。保存有她遗骨的骨灰盒现被供奉于圣吉纳维夫修道院中,这个骨灰盒在像1496年大洪水这样的危机时期,也曾辗转于巴黎各处保存。
1790年,久负盛名的圣吉纳维夫修道院被拆除,而圣吉纳维夫教堂则变成了先贤祠,其中的修道士建筑则在1796年被改造为亨利四世公立中学(Lycee Henri IV)。如今,回廊、先知楼梯、图书馆、小礼拜堂、厨房、餐厅、钟楼等永远地提醒着人们关于那已逝的修道院的记忆。
克罗维一世(Clovis I, 466—511)是法兰克人部落萨利昂(Salian)的国王,他在486年发生的苏瓦松战役(Battle of Soissons)中成功击败了罗马军队。这场胜利使他的统治扩张到了卢瓦尔河(Loire)地区。在吉纳维夫和王后克洛蒂尔德的劝说下,克洛维一世皈依天主教。他效仿君士坦丁大帝 ,在公元496年艰难地在曲尔皮希战役(Tolbiac)中战胜阿勒曼尼人(Alemanni)后,宣布放弃异教信仰,拥抱基督教。他具体的受洗年份历史学家们仍未确定,大概在公元497年,公元498年或者公元499年的12月25日,在3000名法兰克战士的陪伴下,主教圣雷米吉乌斯(St Remigius)为克罗维一世实施了洗礼。
克罗维一世皈依基督教,从此政治权力和宗教特权紧密相连,这推动了法兰克人和高卢罗马人的融合,继而带来了宏大宗教建筑的繁荣。法国君主们神授的统治权就源于这场洗礼。公元508年,克罗维一世把自己王国的基地定在了前罗马皇帝的王宫,巴黎成了他偏爱的居所。从此,巴黎拥有了首都的地位,一直到7世纪,巴黎一直保有其作为首都的超然地位。
国王希尔德·贝尔特一世(511—558)是克罗维一世的儿子,他督建了圣艾蒂安大教堂(Church of Saint Etienne)。圣艾蒂安大教堂的轮廓现在在巴黎圣母院前的广场内得以重建。558年,希尔德·贝尔特一世建造了圣克罗伊教堂(Basilica of Sainte-Croix)以及圣文森教堂(Saint-Vincent,现圣日耳曼德佩教堂),用来存放从西班牙得来的珍贵文物。如圣文森的无袖上衣,托莱多(Toledo) 的一个金十字架。希尔德·贝尔特一世打算将这个教堂改造成王家陵墓,与修道院毗邻,为此他慷慨地拨出大笔资金。公元558年12月22日,在这个神殿,依照克罗维一世所开创的葬礼仪式,希尔德·贝尔特一世的遗体被放于精美的石棺中,葬于教堂地下挖出的墓穴中。这个修道院富有且有权力,但是它的声望则来自一批致力于解释传播古代文章或历史学家的学术作品的启蒙者们。这个修道院毁于1790年,现在仅剩下圣日耳曼德佩教堂和修道院长的宫殿。
6世纪和7世纪时,梅罗文加王朝的国王们更喜欢住在城郊的霍伊尔宫(Reuil)和克里希宫(Clichy),巴黎的地位因此有所下降。然而,正是这段相对和平的时期使得巴黎左岸约12座教堂,如圣赛维林教堂(Saint Severin)和圣马塞尔(Saint Marcel)重新开放。而在右岸,根据在圣保罗香榭教堂(Church of Saint-Paul-Des-Champs )、圣热瓦教堂(Saint-Gervais)以及圣马丁香榭教堂(Saint Martin-des-Champs )附近出土的家庭用品和武器,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在附近集居。
整个9世纪,斯堪的纳维亚人乘着帆船,漂洋过海来到巴黎,他们掠夺修道院的财富,洗劫整个城市,焚烧房屋和教堂,偷盗珠宝、钱财、船只、祭祀器皿、帕里亚弗西索尼娅布料、法兰克人的佩剑以及其他可携带的物品。有时,他们劫走奴隶并要求统治者赎回这些奴隶。他们恐吓在西岱岛避难的平民,人们不得不加固西岱岛的围墙。公元870年,为了巩固西岱岛的防卫,国王秃头查理(Charles the Bald)在现在兑换桥(le Pont-au-Change)的位置建了一座桥梁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这个桥梁侧面与一个防卫塔相连。885年,查理国王在佩蒂特桥(Petit Pont)入口处又增加了一个防卫塔。
公元885年11月 ,一支号称不可战胜的维京部队,包围了巴黎。这支拥有着700艘战舰、40000兵力的部队包围巴黎长达一年时间。巴黎人民因而退守西岱岛,并在主教高兹兰(Gozlin)的带领下进行了英勇的抵抗,*后巴黎的奥多伯爵(Odo)和维京部队谈判,以赔钱的方式换得了他们的撤退。这支部队的野蛮侵袭,致使巴黎开始衰落,这个状况一直持续到了19世纪。

作者简介

丹妮尔·查第奇(Danielle Chadych)和多明尼克·勒伯涅(Dominique Leborgne)都是曾任职于巴黎卡纳瓦雷博物馆的历史学家。他们共同写作了《巴黎地图集:都市风景的变迁》《巴黎,时光漫步》以及多本关于巴黎的著作。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