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2013245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48
- 出版时间:2018-08-01
- 条形码:9787520132459 ; 978-7-5201-3245-9
本书特色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结构老龄化、家庭结构日益小型化、老年人生活逐渐空巢化、女性就业结构职业化、疾病结构慢性病化、失能老年人及其家庭经济贫困化等一系列社会现象发生了在短时期内难以逆转的变化。虽然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之后中国养老福利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失能问题囿于“多化并举”已经演进成为一个新的社会风险,而现有的养老服务体系离“安全网”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本书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提炼出构建中国长期护理服务体系的八大原则,以及“行政与准入系统、筹资与负担系统、服务与支付系统、风控与质量系统”八大系统,从政策制定与责任部门、参保对象与受益人员、保费缴纳与待遇支付、申请程序与等级认定、服务内容与供给体系、基金管理与结算办法、医养融合与信息化建设、风险控制与质量监管等16个方面,构建了中国长期护理服务体系。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中国长期护理服务体系建设与完善的一部全景式研究成果。书中利用大量调研数据,对我国长期护理服务的总体需求和供给状况作了较为准确的描述,对其中存在的供需失衡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作者选择了安徽芜湖和浙江杭州,分别代表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的两个个案,实地考察了当地长期护理服务的机构设置、政策和服务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同时参照了国内外的先进经验,提出了老年长期护理服务体系的“中国方案”。
目录
作者简介
戴卫东,安徽桐城人,管理学博士,浙江财经大学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社会保障学科带头人。2005年开始从事长期护理保障理论与政策研究,迄今出版专(译)著7部、参著(编)7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研究课题10余项。主要学术兼职: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理事、中国社会福利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理事,中国市长协会“老龄产业特聘专家”,北京大学中国残疾人事业研究中心“残疾人口与统计专业委员会”特聘专家委员,浙江省公共管理学会理事,多家SSCI期刊及国内期刊匿名审稿人。
-
文言浅说
¥11.0¥24.0 -
乡土中国
¥18.5¥26.0 -
偏见
¥21.8¥56.0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2.2¥45.0 -
一个西方传教士的长征亲历记
¥15.7¥49.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3.7¥39.8 -
身为女性的选择
¥25.2¥56.0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0.5¥38.0 -
西方哲学史
¥14.8¥38.0 -
性心理学
¥18.4¥58.0 -
女性生存战争
¥26.1¥66.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10.0¥36.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3.2¥32.0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23.8¥38.0 -
中国人的名·字·号
¥10.0¥28.0 -
我们内心的冲突(平装)
¥13.8¥39.9 -
我们内心的冲突
¥14.4¥42.0 -
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
¥12.9¥39.8 -
看不见的伤痕(八品-九品)
¥23.1¥69.0 -
第二性Ⅰ//2021新定价
¥33.8¥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