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0784327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261页
- 出版时间:2018-09-01
- 条形码:9787507843279 ; 978-7-5078-4327-9
本书特色
本书是对民国时期的比较文学所进行的一项基础性研究。在所能拥有的史料、文献和信息的基础上,试图以“文学翻译”、“文学理论”、“文学创作”、“文学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等为模块,找寻民国比较文学从孕育到诞生的历史印痕;探索中国比较文学*次高峰的缘起;探究从翻译起步的民国比较文学在中国比较文学发展史上的贡献;探寻民国比较文学的先驱者引进、介绍和运用域外文学理论的足迹;回溯民国时期的小说家、诗人、戏剧家和散文家对外来影响的接受过程;梳理民国时期的学者自觉运用比较文学理论和方法对中外文学现象的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旁及民国时期的艺术家和学者,对文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所进行的跨学科研究,以及这些成果对后世中国比较文学的启迪和影响。
内容简介
本书找寻民国比较文学从孕育到诞生的足迹, 探寻中国比较文学**次高峰的缘起 ; 探索从翻译起步的民国比较文学在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发展史上的地位 ; 探索中国比较文学的先驱者对域外文学理论的接受、引进、介绍和运用 ; 探索民国的小说家、诗人、剧作家和散文家对外国文学的接受 ; 探索民国的学者自觉运用比较文学的理论对中外文学现象的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目录
作者简介
王福和(1954—),浙江工业大学教授、中国比较文学教学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浙江省儒学学会副会长。从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出版《比较文学新论》、《比较文学原理与实践》、《比较文学基础》、《比较文学读本》、《比较文学原理的实践阐释》(**作者)、《世界文学与20世纪浙江作家》(主编)、《新时期比较文学的垦拓与建构》(第三主编)、《穿越比较文学的世纪空间》(**主编)、《大学比较文学》(主编、《比较文学研究》(执行主编)、《比较文学导引》(**主编)、《刘献彪与新时期比较文学》(第二主编)、《世界文学与浙江小说创作》(**作者)、《外国文学读本》和《跨学科视野中的文学》等著作和教材,发表论文数十篇。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 -
林徽因讲建筑
¥11.9¥29.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6.3¥15.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6.9¥49.8 -
她们
¥17.3¥46.8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9.0¥25.0 -
茶,汤和好天气
¥10.1¥28.0 -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10.1¥28.0 -
见字如面
¥15.9¥49.8 -
一个人生活
¥14.5¥45.0 -
瓦尔登湖
¥12.9¥39.0 -
中国小说史略
¥13.3¥35.0 -
梅子熟时栀子香
¥16.9¥49.8 -
我与地坛-纪念版
¥20.7¥29.0 -
随园食单
¥9.1¥30.0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3.4¥28.8 -
长篇小说:红与黑
¥21.7¥69.0 -
回声与倒影
¥13.7¥36.0 -
到山中去
¥10.5¥30.0 -
流星雨(八品)
¥12.8¥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