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中西古典哲理名句-张世英书法集

中西古典哲理名句-张世英书法集

1星价 ¥171.1 (4.3折)
2星价¥167.2 定价¥39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477324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09
  • 出版时间:2018-08-01
  • 条形码:9787544773249 ; 978-7-5447-7324-9

本书特色

本书集书法鉴赏与哲学简史于一体。不仅是中国著名哲学家、耄宿张世英先生的书法集,更同时展示了中西方数十位哲学家的百余条经典名句。本书涉及的哲学家贯穿中西方哲学史,所选名言则集中体现了各位哲学家的核心思想。每条名言皆配有注解,简述其出处与背景。因此,本书堪为一本书法集与中西两部哲学简史的结合。

内容简介

本书由中国著名哲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张世英先生甄选中西哲学史上数十位哲学家的百余条哲理名句,并亲自进行书法撰写;由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李超杰进行注释。本书所选名句来源广博,皆为哲学界著名哲学家的经典名言,突出了中西方哲学思想的精髓;李超杰的注释简明扼要地概括了名言的出处与背景。本书*后展示了张世英先生自己的哲学理解,集中体现了其数十年哲学研究的感悟和成果。

目录

目录
序言一
序言二
**部分:中国古典哲理名句
第二部分:西方古典哲理名句
附录一:唐诗宋词
附录二:我的哲学思想

展开全部

节选

  **部分:中国古典哲理名句  孔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原载《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也提到这句格言,是对仲弓问仁的回答。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是“仁”。孔子认为,“为仁之方”在于“能近取譬”,意即谓为仁的方法在于,能从近己推及他人:从正面说,就是从近己之所想要的事物,推想到别人也会想要这些事物,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一般把这解释为孔子之“忠”的含义;从反面说,就是从近己所不想要的事物,推想到别人也不会想要这些事物,因而就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孔子称此为“恕”。孔子“一以贯之”之“道”即“忠恕”,也就是“仁”。  孔子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语出《论语·子罕》。儒家特别重视“志”,强调“立志”、“守志”的重要性。孔子此句中的“志”可理解为坚守“仁”的道德意志。皇侃对该句的解读是:“此明人能守志,虽独夫亦不可夺;若其心不坚,虽众必倾。故三军可夺,匹夫无回也。”(《论语义疏》)孔子强调:在任何情况下,人都应“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生死关头,尤能考验一个人的“志”。有“志”者的标志是:宁可牺牲性命而成就仁,不可苟且偷生而害仁。“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作为近世大儒,王阳明也特别推崇“志”。“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源不浚则流息,根不植则木枯,命不续则人死,志不立则气昏。”(《示弟立志说》)在他看来,为人为学贵在“立志”和“守志”,而“立志”、“守志”不外乎“存天理”。如果一个人为苟且偷生而丧失天理(志),他也就放弃了做人的尊严。“若违了天理,便与禽兽无异,便偷生在世上百千年,也不过做了千百年的禽兽。”(《传习录》下)如此看来,是否能够“守志”,就成了人与禽兽的根本区别之所在。  孔子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语出《论语·子路》。理解此句的关键在于对“和”、“同”二字的辨析。在春秋时代,“和”与“同”是两个互为对应的概念。“和”意指“可否相济”,实即包含差异乃至对立的“和谐统一”。“阴阳不同气,故能合。甘苦不同味,故能调。五色不同采,故能齐。五声不同均,故能会。”(戴望:《戴氏注论语》卷十三)“同”则意指“单一不二”,实即排斥差异与对立的“抽象同一”。“和”与“同”反映了两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君子胸怀坦荡,“无乖戾之心”,故能包容差别与异己,做到“与人和”;小人心胸狭隘,“有阿比之意”(朱熹语),故不能容纳差别与异己,强求他人“与己同”。孔子“尚和”而“恶同”,强调多元互补才是“生生”的根本条件。这个思想不仅使中华文明具有很大的包容性,而且为当今之世各种文明的和谐相处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孔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语出《论语·为政》。这两句名言讲的是“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学”专指“读书”,即“学旧文”;“思”则指“思考”,亦即东汉包咸所说的“寻思其义理”(皇侃:《论语集解义疏》卷一)。“学”不止于“悦目”,更要“求诸心”(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故上句可以解读为:读书而不用心思考,就会惘然而无所得。下句的意思则反过来:如果“不广学旧文”,即不知道前人的所思所想,而是“专意独思”,任自己的“思绪”放飞于“无何有之乡”,则会如何晏所言:“徒使人精神疲殆。”(邢昺:《论语注疏》)孔子的这个思想对今人仍有启发: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做到学思结合,既要“学有所思”,又要“思有所依”。  墨子  兼相爱交相利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语出《墨子·兼爱》。按照墨子,天下之“乱”的根源是:人们彼此“不相爱”、“交相恶”。具体表现是:君臣父子兄弟,均“自爱”而“亏他”;在国与国的关系上,“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墨子给出的“天下之治道”是:“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墨子·兼爱》)“兼相爱”的意思是:不分亲疏、上下、贵贱、贫富乃至国别,一视同仁地“泛爱”一切天下人,即“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同上)。“交相利”实为“兼相爱”的题中应有之意,彼此“相爱”之人,必以互惠互利为旨归。结果是:“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人与人不相贼”。儒家和墨家皆主张“爱人”,但似有下述两点不同:其一,儒家讲“差等之爱”,墨家则“贵兼”,更富有人人平等的精神;其二,儒家重“利他”,墨家则兼顾“利他”与“利己”。  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语出《孟子·尽心章句下》。意思是:在百姓、国家和国君三者中,百姓*为重要,排在首位,国家排在第二位,而国君只能屈居第三。按照孟子,国君固然受命于天,但也要得到百姓的认可,“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孟子·尽心章句下》)。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孟子·离娄章句上》)所以,国君要施“仁政”,就必须“爱民”,时刻把百姓之事放在心上,因“民事不可缓也”(《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爱民”的方式多种多样:在物质生活上,要使其“有恒产”,因为“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同上)。在精神生活上,要“乐民之乐”,“与民同乐”。“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孟子·梁惠王章句下》)如果统治者反其道而行之,对百姓施以暴政,百姓就有权推翻他,甚至诛之而后快。“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孟子·离娄章句上》)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十分可贵,可视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民主思想的闪光。  ……

作者简介

张世英,哲学家。1921年生,武汉市人。1946年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1946—1952年在南开大学、武汉大学任教。1952年至今历任北京大学哲学系讲师、副教授、教授、外国哲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黑格尔全集》中文版(人民出版社)主编,中西哲学与文化研究会会长,全国西方哲学学科重点学术带头人。2012年获北京大学哲学教育终身成就奖,2015年所著《哲学导论》一书获思勉原创奖。2016年北京大学设立“张世英美学哲学学术奖励基金”,面对全球华文学者。2017年受聘为世界哲学大会荣誉委员会委员。主要著作有《中西文化与自我》、《哲学导论》、《天人之际》、《论黑格尔的逻辑学》等20余种。2016年4月《张世英文集》十卷本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16年11月《哲学思问》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