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制造企业管理基础/梁迪等

包邮现代制造企业管理基础/梁迪等

1星价 ¥21.9 (4.0折)
2星价¥21.9 定价¥55.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251022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31
  • 出版时间:2017-04-01
  • 条形码:9787302510222 ; 978-7-302-51022-2

本书特色

“制造企业管理导论”性质课程的教科书。 下载课件、获取课件密码、各种资源包以及人工客服,请关注清华社官方微信服务号qhdxcbs_js,一站式帮您解决各种图书问题。

内容简介

本书从中国制造业和工业工程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入手,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工业工程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基本原理。全书共14章,主要内容包括制造流程规划、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工作研究、人因工程学、产品设计与研发、系统评价、工程经济、成本控制、项目管理、生产计划与控制、质量管理、供应链管理和精益生产等,可使读者对工业工程有深刻和完整的理解与认识,形成现代工业工程的系统思想和思维方式,并能形成系统应用工业工程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每章后面有可供研究的案例分析及丰富的思考题。 本书编写逻辑性强,语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可供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师生使用,也可作为理工类学生学习管理类知识的教材。

目录

第1篇导论

第1章现代制造企业管理导论

11中国制造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111中国制造业现状

112中国制造业发展趋势

12现代制造企业的科学管理

121现代企业管理理论

122现代制造企业管理模式

13工业工程概述

131工业工程的产生

132工业工程的发展

133工业工程的定义

134工业工程的内容体系

135工业工程在中国的发展与应用

习题与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2篇技术基础



第2章制造流程规划





21概述

22制造流程规划与企业中各部门的关系

221产品生命周期

222并行工程

23制造系统五大功能模型与制造流程的关系

24产品中零件结构分析

241产品实体结构分解

242物料需求清单的建立

25选择所需的制造流程

251零件的“自制—外购”决策

252选择所需的制造流程

253制造流程确认步骤

26在制造流程中安排物料搬运及检验与测试系统

261规划制造系统中所需物料搬运的动作

262在制造流程中安排检验与测试

27案例分析:流程再造成功案例——福特汽车公司采购流程

习题与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3章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





31设施规划概论

32设施选址及评价

321设施选址的意义

322设施选址的内容

323设施选址的一般程序

324设施选址的评价方法

33工业设施布置的方法

331工业设施布置的内容

332系统化设施布置方法

34案例分析:某机械厂应用SLP方法的布局设计优化

习题与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4章工作研究





41工作研究概论

42方法研究

421方法研究概述

422程序分析

423操作分析

424动作分析

43作业测定

431作业测定的概念

432作业测定的作用

433作业测定的方法

44案例分析:某仓库领、发料工作的改进

习题与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5章人因工程学





51人因工程学的定义及发展历程

52人的劳动形态特征

521人体的形态测量

522人的劳动心理特征

523人的劳动生理特征

53人的系统功能特征

531人的神经系统

532人的视觉信息接收系统

533人的听觉信息接收系统

534人的其他感觉系统

54作业环境

541微气候环境

542照明环境

543噪声环境

55人机系统

551人机系统概述

552人机系统设计

56案例分析:学生座椅设计

习题与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6章产品设计与研发





61产品设计

62产品设计流程

63产品设计与研发的组织方法

631并行工程

632价值工程

633绿色产品设计

634质量功能展开

64案例分析:面向顾客的产品开发与目标定价

习题与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3篇工程决策技术



第7章系统评价





71系统评价的步骤及内容

72系统评价方法

73关联矩阵法

731逐对比较法

732古林法

74层次分析法

75案例分析:选拔干部

习题与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8章工程经济





81工程经济学概述

82资金的时间价值

821现金流量与现金流量图

822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

83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指标

831时间性指标与评价方法

832价值性指标与评价方法

833比率性指标与评价方法

84方案的经济比较与选择

841方案的经济比较与选择类型

842互斥方案的比选

843独立方案的比选

844相关方案的比选

85案例分析:某工程项目技术经济分析

习题与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9章成本控制





91成本控制概述

92目标成本的制定

93成本差异计算和分析

94基于作业的成本控制

941成本计算概述

942作业成本计算的原理、程序及方法

95案例分析:某公司产品成本的计算

习题与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4篇运作管理



第10章项目管理





101概论

102项目管理技术

1021甘特图

1022关键路径法与计划评审技术

1023计划评审技术与作业时间预测

1024关键路径分析

103项目完成概率

104计划评审技术与成本的折中

1041计划评审技术的优点与限制

1042成本折中

习题与思考题





第11章生产计划与控制





111需求与能力

1111需求预测分类

1112定性预测法

1113定量预测法

1114生产能力

112生产计划

1121生产计划的组成

1122综合计划

1123主生产计划

1124物料需求计划

1125企业资源计划

113生产作业计划

1131大量流水生产的生产作业计划

1132成批生产的生产作业计划

1133单件小批量生产的生产作业计划

1134作业排序

114生产控制

115库存控制系统

1151库存控制系统概况

1152经济订货批量模型

1153两种独立需求库存控制系统

116案例分析

1161B羽绒服企业的库存管理

1162S开关厂生产计划管理的改善

习题与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12章质量管理





121质量概论

122质量管理概述

1221质量管理的定义与任务

1222质量管理过程和产品

1223统计制造过程管理

1224制造过程能力分析

123质量改善

1231全面质量管理

1232制造过程改善

124产品质量形成规律及全过程管理

1241质量螺旋

1242PDCA循环

1243朱兰质量三部曲

125案例分析:从“扁鹊论医”看质量管理

习题与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13章供应链管理





131从企业内部的运筹到供应链管理

132供应链及其牛鞭效应

1321供应链概述

1322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

133供应链的管理与设计

1331供应链管理概述

1332供应链的设计

134快速响应供应链体系

135供应链全球化的趋势

136案例分析:某公司应用供应商关系管理系统提升管理水平

习题与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14章精益生产





141概述

142看板管理

1421看板的种类

1422看板的功能

1423用看板组织生产的过程

143均衡化生产

1431生产均衡化之混合生产

1432均衡化生产实施

144流程化生产

1455S管理

146案例分析:某企业的精益生产改造

习题与思考题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第1篇导论第1章 现代制造企业管理导论11中国制造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制造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空前发展的主要贡献者,没有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就没有今天中国人民的现代物质文明。作为中国人民衣食住行可享用产品的载体和国家安全所需产品的提供者,中国制造业是任何时候都撇不开的产业。因此,制造业的兴衰不只是制造业的大事,而且是关系到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国家安全的大事。机械制造业是制造业*主要的组成部分,是为用户创造和提供机械产品的行业,包括机械产品开发、设计、制造、流通和售后服务全过程。在整个制造业中,机械制造业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因为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装备部,它以各种机器设备供应和装备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并使其不断发展。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械制造工业技术水平的高低和发展速度。机械制造业是一个传统的行业,目前已经过了很多年的发展,也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我国的机械制造业起步较晚,而且存在底子薄、受其他国家技术封锁等难题。但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了自己独立的、门类齐全的,包括轻工业、重工业等在内的机械制造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根据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我国装备制造业年产值规模突破20万亿元,占全球比重超过1/3,稳居世界首位;年发电设备产量超过12亿kW,约占全球总量的60%;造船完工量4534万载重吨,占全球比重41%;汽车产量22117万辆,占全球比重25%;机床产量959万台,占全球比重38%。如今中国已经迈入制造大国行列,制造业规模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排名稳居世界**。但是,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较,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不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而且制造技术及工艺落后,结构不够合理,技术创新能力落后,在先进制造技术和生产管理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距。111中国制造业现状以下几个方面是机械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过对其进行分析、比较来了解中国制造业的现状。(1) 基础设备。在机械制造业中,机床、刀具、夹具、检测仪器等设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加工水平。美、日、德等制造业发达国家拥有先进的制造设备,享有垄断的先进技术优势,占领世界市场制高点。我国制造技术和工艺装备较为落后,世界领先技术掌握较少。高档数控机床、大型成套装备技术有待提高。(2) 制造工艺。产品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品的制造工艺。工业发达国家较广泛地采用高精密加工、精细加工、微细加工、微型机械和微米/纳米技术、激光加工技术、电磁加工技术、超高速加工技术以及复合加工技术等新型加工方法。而这些新型的加工方法在我国的普及率并不高,从而使得我们的工艺水平提高受到限制。(3) 自动化技术。自动化程度的高低,决定了制造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工业发达国家普遍采用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实现了柔性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我国多数企业处于单机自动化、刚性自动化阶段,柔性制造单元和系统仅在少数企业使用,有待进一步发展。(4) 生产管理。现代化的科学管理体系对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人员素质等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工业发达国家广泛采用准时生产、敏捷制造、精益生产、并行工程等新的管理思想和技术。美国、西欧诸国、日本等国家的机械工业企业管理专业化水平能够达到75%~95%。我国大多数企业中存在重视生产技术、轻视管理技术,重视硬件建设、轻视软件建设,重视信息化、轻视集成化管理等问题。企业专业化管理水平较低,国际市场开拓能力较弱。多数企业管理较为粗放,专业化管理水平仅为15%~30%。(5) 核心技术。核心技术是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所在,具有难以模仿的特点,是企业能够长久立足的关键。美国、日本对外技术依存度为5%左右,一般发达国家这一比率也在30%以下。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关键技术自给率低,占固定资产投资40%左右的设备投资中,有60%以上要靠进口来满足。但也有企业成功研发出核心技术,如奇瑞汽车的ACTECO发动机等,使得我国企业开始赢取技术利润。(6) 国家的宏观方针政策。国家的宏观方针政策对提升企业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能够起到促进和引导作用。发达国家为了保持机械工业的市场竞争力,加大了科技投入的力度。一些大企业的科技开发费用占到其销售额的4%~8%,甚至10%以上。我国科技投入占GDP比重较低,虽然经过多年发展,这一比重已经由1998年的069%提升至如今的2%以上,但这一比率仅为发达国家的1/4,仍需进一步提高。(7) 自主创新及人才培养。人才是自主创新的核心,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高低直接影响产品的开发周期。欧美等国家的高层次人才在国际一级科学组织中占据了多数席位;美国“三方专利”授权数超过了5万件。虽然我国人才总体规模已达15亿,但高层次人才十分短缺;“三方专利”授权数约2万件,全球排名第三,仍不足美国、日本的一半。(8) 高精尖技术的开发相对薄弱。高精尖技术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具有重大的作用。比如:用于海洋资源开发的水下作业装备,用于高精尖设备制造的超精密加工装备,面向IT等产业的集成电路制造关键装备,微机电系统以及集高技术于一身的仿人形机器人等;由于国外的技术封锁,只能引进一般设备和一般技术,核心技术很难引进,因而,我国制造业只能靠自己的研究才能掌握,只有自力更生才能发展。112中国制造业发展趋势我国加入WTO已有十几年的时间,制造业迅猛发展。然而,面对全球制造业的产能不断扩大、劳动力成本上升、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利润率下降、消费者需求更加苛刻等难题,我国制造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呢?1走向智能化装备制造业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保障,是制造业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发展的基础。建立起强大的装备制造业,是提高中国综合国力、实现工业化的根本保证。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已经形成门类齐全、规模较大、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产业体系,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我国已经成为装备制造业大国,但产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基础制造水平落后、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等问题依然突出。智能制造系统*终要从以人为主要决策核心的人机和谐系统向以机器为主体的自主运行转变。如发展智能化产品;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发展工业自动控制技术和产品(传感元件、自动化仪表、PLC、DCS、FCS、现场总线、数控系统),实现远程监控、检测、诊断等。2打造自主品牌近年来,我国钢铁、采矿、水泥、石化等行业的高速发展,不断推动着相关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不足,为电力、石化、冶金、铁路等行业提供的主要装备、关键技术仍依赖国外引进。用于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研发的投入不足,原创性技术成果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少。产、学、研、用结合不紧密,产业共性应用技术研发缺位,公共试验检测平台缺乏,社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基础制造水平滞后,长期以来,为整机和成套设备配套的轴承、液气密元件、模具、齿轮、弹簧、粉末冶金制品、紧固件等基础件,泵、阀、风机等通用件,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仪器仪表等测控部件,质量和可靠性不高,品种规格不全;特种原材料长期依赖进口;铸造、锻造、焊接、热处理、表面处理等基础工艺落后,专业化程度低,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如不及时加以调控,不仅将使企业陷入生产经营困难,还将影响产业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的步伐。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制造业打造自主品牌的瓶颈,也促使着我国制造业向着自主创新、不断打造自主品牌的方向发展。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