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足迹(第2辑)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514015607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44
- 出版时间:2018-10-01
- 条形码:9787514015607 ; 978-7-5140-1560-7
本书特色
《足迹(第2辑)/北京工美人物丛书》一方面是为了记录工艺美术行业与工美集团的过往,让那些感人的事迹在历史的长河中历久弥新,同时也是借此来昭示工美集团未来的发展道路。《足迹(第2辑)/北京工美人物丛书》主要包括对部分工美集团老领导、工艺美术知名大师及劳动模范的采访与事迹的记录,他们作为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的核心与骨干,为工艺美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和不可替代的贡献。
内容简介
《足迹》一方面是为了记录工艺美术行业与工美集团的过往,让那些感人的事迹在历史的长河中历久弥新,同时也是借此来昭示工美集团未来的发展道路。本书主要包括对部分工美集团老领导、工艺美术知名大师及劳动模范的采访与事迹的记录,他们作为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的核心与骨干,为工艺美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和不可替代的贡献。
目录
徐锋北京工美的忠诚典守者
王伯华兢兢业业的北京工艺美术企业管理者
张淑荣工美科技的辛勤耕耘者
李进华倾注全力创建协会的人
郭鸣弘扬工美品牌的设计大师
行业先锋
米振雄“米氏”景泰蓝的发明者
宋世义“北派”玉雕的开拓者
霍铁辉发明无丝珐琅画的大师
满建民发明“嵌漆”的雕漆家
程淑美花丝镶嵌的“程观音”
殷秀云雕漆技艺代表性大师
崔奇铭制作“国宝”的玉雕大师
张铁成“奥运徽宝”的玉雕国手
时代典范
孙晓兰勇创业绩佳话的女企业家
王健倾心打造“百亿集团”的企业经营者
么红北京工艺美术教育的卓越园丁
孟剑锋錾刻技艺的“大国工匠”
节选
《足迹(第2辑)/北京工美人物丛书》: 徐锋 北京工美的忠诚典守者 口述人:戴学锋(徐锋之子) 顾大局弃所爱专业 “溯本求源寻求中国民族之魂、挖掘中华艺术之宝,是我毕生的乐趣。”这是我母亲徐锋于20世纪80年代,在一篇专业技术工作自传中说的一句话。她用自己奋斗的一生,实践了她的追求。回顾母亲的一生,她的艺术追求之路是那么不同寻常。 母亲是满族正蓝旗的后裔,1922年生于北平,原名吉靖湘,参加革命后才改名叫徐锋。母亲从小就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我外祖父是一位酷爱诗词艺术的知识分子,案牍之余*喜诗词绘画,还曾把为梅兰芳司鼓的唐先生,请到家里教唱京剧。 母亲6岁时,进人民国幼儿教育专家张雪门先生创建的孔德幼稚园学习。9岁时,在大阮府胡同上小学。 母亲15岁时,“七七事变”爆发,外祖父不愿母亲接受日本的奴化教育,就请溥仪文妃的堂弟,教母亲国文和书法。母亲16岁时,考入声声职业学校,学习工笔画和语文、英文。次年,考入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图案系,师从日本教授末田利一学习近代图案设计。 由于她特别喜欢中国古代的民间图案,所以又师从褚小石教授学习民间图案,并向寿石公教授学习古代图案,自修郭沫若、沈从文等大家撰写的《中国古代图史》等相关知识。1943年,她的毕业设计获得全校**名。后留校攻读研究生,师从蒋兆和先生学习素描。 母亲在1944年攻读研究生期间,被学校聘为助教。1945年曾组织了长城美术广告社,设计广告和金银首饰,创作了大量作品。 1946年,她奔赴晋察冀解放区,为解放区画领袖像、设计香皂图案等。1961年她申请归队,回到心爱的艺术行业,到刚组建不久的北京特艺公司任副总经理,负责技术工作。 母亲酷爱美术创作,无论是从家庭出身,受到的文化熏陶和专业教育,还是从艺术水平和工作经历来看,她都应该成为一个中华民族艺术的传承人。 自从1961年到北京特艺公司工作后,她一方面被艺人们的技艺所折服;另一方面,她也深切感受到很多艺人没有接受过系统训练,设计水平亟待提升,而且艺人原来都是各家各户小作坊的工作方式,如何用现代生产方式把他们组织起来,是一项艰巨的工作。 于是,她主动放弃了自己热爱的美术设计工作,转向工艺美术管理工作。她帮助很多老艺人进入美术学院进修,请自己原来的老师,如雷圭元先生等为老艺人上课。把一些“飘”在社会上的艺人请到公司,让他们“归队”,解决老艺人的住房、子女工作等生活中的后顾之忧。 她还通过参加革命时的老关系,请朱德同志、邓颖超同志等领导人莅临公司参观,以获得政府高层的支持。正是在她的努力之下,北京工艺美术事业迅速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想方设法保护老艺人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正当北京工艺美术事业蓬勃发展之时,1966年“文革”运动席卷全国,工艺美术被批为“封、资、修”的玩物,老艺人被相继批斗,有的甚至被迫害致死。 母亲也被打成“反动权威”批来斗去,直至关进牛棚不能回家。后来,又被下放到工厂劳动改造,历时六年有余。 我在整理母亲的手稿时,发现了她在“文革”期间写的几十万字的思想汇报材料,真乃“灵魂深处闹革命”,让人触目惊心,那些以“*高指示”起首的汇报材料,真实反映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_,让人不忍卒读! 母亲在审查的后期,被下放到北京特艺公司的下属工厂参加劳动改造,她在玉器厂磨过玉,在金漆镶嵌厂打磨过家具、描过漆,在景泰蓝厂掐过丝…… 对于一个有追求的艺术家,任何磨难都将成为他进入更高艺术殿堂的阶梯。通过劳动改造,母亲进一步熟悉了北京工艺美术的各个行当,同时体会到手艺人工作的艰辛以及情感的真挚。 通过直接的接触,一大批艺人成为母亲的终生挚友。记得“文革”期间,许多老艺人成为我家的常客,王树森、杨士惠、葛敬安、曹仪策、曹克家…… 几十年后,母亲写老艺人的纪念文章时,总能非常准确地讲出老艺人的从艺经历和艺术特点,不能不说与这段经历密切相关。 1972年,母亲恢复了原来的工作,但她无暇抚平自己的伤痛,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抢救工艺美术艺人和技艺的事业上。她顶住各方压力,设法恢复了北京工艺美术研究所,请回被打倒的艺人研究员,把有前途的年轻艺人吸收进来,其中很多人成为此后恢复工艺美术技艺的中坚力量。 同时,以研究所为依托,整理工艺美术技艺,制定生产标准,组织年轻人到北京、云南、山西、河南等地写生,编写了《菊花白描图集》《茶花图案》等资料,整理传统美术图案,编辑了《仕女画教学资料》等书籍,从而使很多技艺得到了有效传承。 此外,她还利用各种途径,设法解决老艺人的生活困难,为他们解决津贴补助、看病求医等难题。 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迎来了北京工艺美术事业的又一春。在“文革”的大背景下,北京工艺美术事业如同严寒中的雪莲,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当时,北京工美行业创制出了《成昆铁路》《遵义会议》《万景台》等一大批空前精美的作品,其中大型牙雕作品《成昆铁路》作为国礼赠送给了联合国总部。 ……
-
曾国藩的经济课
¥22.8¥68.0 -
经济学通俗读物:北大经济课(受益一生的经济学智慧)
¥9.7¥35.0 -
全球贸易摩擦与大国兴衰
¥19.4¥68.0 -
经济学反思
¥17.8¥56.0 -
国富论
¥18.0¥58.0 -
账本里的中国
¥21.1¥48.0 -
中国经济思想变迁与制度发展概论
¥20.5¥50.0 -
世界贸易战简史
¥17.9¥52.8 -
博弈论
¥28.4¥49.8 -
中美贸易摩擦:怎么看 怎么办
¥16.7¥58.0 -
国富论
¥9.7¥35.0 -
让财富找到你:有温度的经济学
¥19.4¥68.0 -
高韧性社会:应对不确定危机的八种能力
¥31.1¥69.0 -
博弈论
¥11.6¥38.0 -
郎咸平说萧条下的希望
¥12.7¥39.0 -
经济常识一本全
¥10.4¥35.0 -
论英国本土的公共福利
¥9.3¥15.0 -
置身事内
¥36.8¥65.0 -
看得懂的经济学-哈佛教授最受欢迎的经济学课
¥16.7¥58.0 -
思考.快与慢
¥47.9¥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