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783958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
  • 页数:402
  • 出版时间:2018-12-03
  • 条形码:9787507839586 ; 978-7-5078-3958-6

本书特色

《中国广播电视学》从时代高度诠释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对传播格局、传媒生态变革产生的影响,提出面向多屏联动传媒生态的理论新架构,实现对新时代中国特色广播电视功能地位、职责使命的新概括新表述,形成中国特色广播电视理论的系统创新。 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背景下,本书提出融媒时代广播电视新定义、智慧广电发展路径前景等新论述。认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广播电视将在原有传播功能基础上延伸为社会综合治理、定国安邦的工具。将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统筹发展电子政务,构建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构建全国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更好用信息化手段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科学决策。智慧广电的主战场将以导入人工智能为核心,致力于打造智慧家庭系统,并逐步植入智慧社会建设。这将从观念上、行为上引领社会进步和人们形成新的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对1990年编写的《中国广播电视学》的修订增补完善。全书共十章,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广播电视的基本属性、中国广播电视的时代环境、中国广播电视的融合发展、中国广播电视节目形态与生产、中国广播电视的产业经营、中国广播电视的管理体制、中国广播电视的队伍建设,等等。本书的*大特点在于立足“当代”。即把中国与世界乃至传媒领域的新发展、新变化作为总背景,研究和解析当代国内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传播领域的发展变化对广播电视提供的新环境、新机遇,提出的新挑战、新命题。

目录

目 录

绪 论

**章 中国广播电视的基本属性

**节 广播电视的社会主义特色

第二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指导思想

第三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基本功能

第二章 中国广播电视与时代环境

**节 广播电视与经济建设

第二节 广播电视与政治建设

第三节 广播电视与文化建设

第四节 广播电视与社会建设

第五节 广播电视与生态文明建设

第三章 中国广播电视的融合发展

**节 媒体融合的理念与思路

第二节 传统媒体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第三节 媒体融合的策略与路径

第四章 中国广播电视传播理念及嬗变

**节 传播观念:从“宣传为主”到“传播为本”

第二节 传播功能:从“教化为主”到“服务为上”

第三节 传播环境:从“信息封闭”到“信息公开”

第四节 传播向度:从“单向流动”到“互动传播”

第五节 传播视域:从“以内为主”到“内外并重”

第五章 中国广播电视节目形态与生产

**节 广播电视节目形态与发展

第二节 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流程

第三节 视听新媒体内容生产传播

第六章 中国广播电视的产业经营

**节 广播电视产业基本属性

第二节 广播电视产业市场体系

第三节 广播电视产业经营内容

第四节 广播电视产业经营战略

第七章 中国广播电视的管理体制

**节 广播电视管理体制形成

第二节 广播电视管理体制特点

第三节 广播电视管理体制改革

第八章 中国广播电视的法治建设

**节 广播电视法治基本内涵

第二节 广播电视法律制度体系

第三节 广播电视法治建设任务

第九章 中国广播电视的受众研究

**节 广播电视受众基本特征

第二节 广播电视受众研究沿革

第三节 广播电视受众调查方式

第四节 构建科学的节目评估体系

第十章 中国广播电视的队伍建设

**节 广播电视人才职业素质

第二节 传媒新生态的人才需求

第三节 广播电视人才培养目标

附一 《中国广播电视学》课题组人员名单

附二 《中国广播电视学》编写人员名单

附三 适变与守恒(张振华)

后 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张振华1963年从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即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工作,从一而终。历任泰语广播部、日语广播部记者、编辑、编辑组长、总编室副主任及副台长、台长、总编辑、广电部党组成员。后曾任中华广播影视交流协会、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等协会理事长、副会长,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等。著有广播电视论文集《往事如金》《求是与求不》《道法之问》《适变与守恒》;主编《中国广播电视新论》《当代中国广播电视学》《中国广播电视概要》《中国对外广播史上的新篇章》等著作。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