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机理.效率及模式研究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504997142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20
- 出版时间:2018-12-01
- 条形码:9787504997142 ; 978-7-5049-9714-2
内容简介
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耦合发展在现代经济增长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如何促进两者耦合关系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当下所有国家均需面临的现实问题。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原有经济发展模式、增长动力均受到靠前的挑战,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很显然,如何促进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耦合协调发展是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支点。由此,本课题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驱动战略,以及大力促进科技与金融融合的时代背景下,系统研究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的机理、效率以及模式等科学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目录
目录
第1 章 绪论
1. 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 1. 1 问题提出
1. 1. 2 研究意义
1. 2 研究对象概念辨析及研究方法
1. 2. 1 研究对象的概念辨析
1. 2. 2 研究方法
1. 3 技术路线与研究结构
1. 3. 1 研究的技术路线
1. 3. 2 研究结构
1. 4 主要创新点
第2 章 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问题研究的理论脉络及文献综述
2. 1 基于经济关联视角的理论萌芽时期 (18—19 世纪)
2. 2 基于多视角的理论分野时期 (20 世纪以后)
2. 2. 1 基于熊彼特主义视角的理论研究
2. 2. 2 基于发展经济学视角的理论研究
2. 2. 3 基于佩雷斯技术经济范式的理论研究
2. 3 相关理论梳理的总结
2. 4 研究文献述评
2. 4. 1 金融发展、 金融创新对科技创新影响的研究
2. 4. 2 科技创新对金融创新影响的研究
2. 4. 3 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结合效果的研究
2. 4. 4 文献述评小结
2. 5 本章总结
第3 章 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耦合现象、规律及研究框架构建
3. 1 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关系的演进: 宏观历史梳理视角
3. 1. 1 早期金融服务在科技创新中的“风投” 与“孵化”角色 (18—19 世纪)
3. 1. 2 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双向互动关系 (20 世纪)
3. 1. 3 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关系的“二重性” (21 世纪以后)
3. 2 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关系的演进: 定量刻画视角
3. 2. 1 测度方法
3. 2. 2 变量与数据
3. 2. 3 全球视角下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关系的演进
3. 3 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关系演进特征
3. 4 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关系研究的分析框架
3. 5 本章小结
第4 章 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的机理分析
4. 1 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整体耦合关系的一般机理分析
4. 1. 1 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关系的一般内涵及特征
4. 1. 2 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关系的*优匹配规律
4. 1. 3 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的一般动因及过程
4. 2 不同视角下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关系的机理分析
4. 2. 1 技术关联视角下耦合关系的机理分析
4. 2. 2 系统生产率视角下耦合关系的机理分析
4. 2. 3 宏观经济影响视角下耦合关系的机理分析
4. 3 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模式的分类及理论机理
4. 3. 1 泛耦合模式的机理分析
4. 3. 2 内部化耦合模式的机理分析
4. 3. 3 直接耦合模式的机理分析
4. 3. 4 平台化耦合模式的机理分析
4. 3. 5 一体化耦合模式的机理分析
4. 4 本章小结
第5 章 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效率的实证分析
5. 1 技术关联视角下耦合效率的实证分析
5. 1. 1 实证策略与数据
5. 1. 2 样本选取与数据处理
5. 1. 3 指标权重的确定
5. 1. 4 基本结果
5. 1. 5 稳健性检验
5. 1. 6 产生差异的根源分析: 环境异质性的思考
5. 1. 7 实证分析小结
5. 2 系统生产率视角下耦合效率的实证分析
5. 2. 1 实证策略与数据
5. 2. 2 系统生产效率视角下的耦合效率测算结果: 空间集聚与动态演进
5. 2. 3 耦合效率提升模式检验
5. 2. 4 进一步分析: 环境异质性的影响
5. 2. 5 实证分析小结
5. 3 宏观经济影响视角下耦合效率的实证分析
5. 3. 1 实证策略
5. 3. 2 变量与数据
5. 3. 3 实证结果
5. 3. 4 中国的案例分析
5. 3. 5 实证分析小结
5. 4 本章小结
第6 章 中国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的模式分析
6. 1 中国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模式的整体演进过程
6. 2 中国典型省份或区域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模式的实践
6. 2. 1 中关村模式
6. 2. 2 上海模式
6. 2. 3 江苏模式
6. 2. 4 浙江模式
6. 2. 5 广东模式
6. 2. 6 重庆模式
6. 2. 7 四川模式
6. 2. 8 中国典型区域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模式评析
6. 3 美国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模式的经验借鉴
6. 3. 1 资产证券化模式
6. 3. 2 风险投资模式
6. 3. 3 证券市场模式
6. 3. 4 硅谷银行模式
6. 3. 5 经验启示
6. 4 中国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模式优化的策略设计
6. 4. 1 整体宏观层面策略
6. 4. 2 地方政府层面策略
6. 5 本章小结
第7 章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7. 1 主要结论
7. 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样本国家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关系(过程规模)测算结果
附录 B 地理空间权重矩阵数据
后记
作者简介
王仁祥,男,1961年9月生。1982年1月毕业于武汉工学院(现武汉理工大学)金属材料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7年6月毕业于武汉工学院管理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1年3月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2005年9-10月在香港城市大学从事“聚集金融风险管理”项目的合作研究。 主要研究领域是国际金融管理、金融创新与金融工程、科技金融。在《科学学研究》、《经济科学》、《经济学动态》、《经济评论》、《世界经济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等学术刊物上发表金融领域的学术论文
-
经典名著大家名译·精装本理智与情感典藏版
¥14.7¥45.8 -
贼巢-美国金融史上最大内幕交易网的猖狂和覆灭
¥48.6¥139.9 -
李诞脱口秀工作手册
¥16.5¥42.0 -
金字塔原理
¥44.1¥88.0 -
广告, 艰难的说服--广告对美国社会影响的不确定性
¥9.7¥27.0 -
底层逻辑:看清这个世界的底牌
¥30.7¥69.0 -
故事力法则
¥17.8¥48.0 -
美国陷阱
¥23.1¥68.0 -
直播电商实务
¥38.2¥59.0 -
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谈判课
¥23.1¥69.0 -
DEEPSEEK实战指南:从数据到财富
¥33.0¥68.0 -
以利为利:财政关系与地方政府行为
¥71.8¥78.0 -
费曼学习法(用输出倒逼输入)
¥22.6¥45.0 -
精准推送
¥17.6¥45.0 -
原则
¥56.9¥98.0 -
掌控习惯:如何养成好习惯并戒除坏习惯
¥37.5¥58.0 -
营销管理
¥112.2¥158.0 -
促销
¥23.0¥69.8 -
冯唐成事心法
¥43.9¥78.0 -
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
¥36.3¥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