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动儿童社会融合问题与社会支持体系构建研究

流动儿童社会融合问题与社会支持体系构建研究

1星价 ¥32.4 (7.2折)
2星价¥32.4 定价¥4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1005637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24
  • 出版时间:2017-01-01
  • 条形码:9787310056378 ; 978-7-310-05637-8

本书特色

本书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法、访谈法和行动研究法,试图通过与流动儿童有关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自己的观察结果,提出新的研究内容,对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合和社会体系构建进行探讨,为晚上和解决流动儿童问题提出的新的建议和策略,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以流动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来探讨其在流入城市的社会融合问题以及相对应的社会支持系统问题,本书总共分为四编来探讨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合和社会支持体系构建研究的论题。从该论题的研究背景、现存问题、研究现状以及相关理论入手,综述现有研究,分别从社会福利、文化融合、心理融合三个维度来探讨流动儿童社会融合的问题。本书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法、访谈法和行动研究法,对与流动儿童有关的研究进行梳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自己的观察结果,提出新的研究内容,对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合和社会支持体系构建进行探讨,为解决流动儿童问题提出新的建议和策略。

目录

本书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法、访谈法和行动研究法,试图通过与流动儿童有关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自己的观察结果,提出新的研究内容,对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合和社会体系构建进行探讨,为晚上和解决流动儿童问题提出的新的建议和策略,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全部

节选

  《流动儿童社会融合问题与社会支持体系构建研究》:  **,在较早的阶段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的定义是,在血缘关系和共同生活的基础上,父母与子女之间通过互动形成的人际关系。它的内容包括了抚养、教育、赡养等,是一种遗传学加上环境因素造就的关系。和谐的亲子关系有利于两代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这将会直接影响到孩子人格的塑造和发展。人类不同于其他动物,除了生理上的各种需求,还有情感上的需求,人在发展中的每一阶段如果在情感上没有得到相应的满足,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尤其是前三个阶段,此时是人建立基本信任和自主观念的时期,如果在特定的阶段没有解决该阶段产生的心理矛盾,之后的阶段也很难弥补回来。比如说,婴儿期的婴儿如果没有建立起基本的信任感,那他将会把这一矛盾带到下一个时期,从而产生更多矛盾。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的关键在于在合适的阶段培育适当的品质,一旦错过这个阶段,不仅不能从头再来,儿童因此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是很难消除的。  第二,人格发展关键在于保持连贯性。  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替代的,并且环环相扣。因为在每一阶段中所培育的人格品质都很难再从其他阶段习得,并且每一个阶段都是下一个阶段的基础。这八个阶段是一环扣一环,循序渐进的。  第三,人格发展的关键点在于关键时期的教育。  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每一个阶段都会产生新的危机,如果该时期的危机得不到合理的解决,那么该时期的危机就会被带到下一阶段,长此以往,对个人的发展非常不利。可见,在人的发展中,儿童期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三、文化认同理论  流动儿童从农村进入城市,生活环境的变化势必会引起适应上的诸多问题。城乡背景的差异在文化融合适应上对流动儿童会产生适应困难,流动儿童身上带有农村文化的特质,在融入城市文化的过程中会遭受来自各方面的阻力。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顾骏认为:“他们的父辈是以家乡为参照的,是一种纵向的比较,他们能够在比农村生活条件好的城市生活,就满足了。但他们的子女,也就是第二代城市移民并不这么想,他们是以有城市户口的同龄人为参照物的,是一种横向比较,跟父辈相比,他们的不满意度要高得多。”新环境的接纳、认同,本质上是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碰撞、磨合过程,也是农村文化对城市文化的妥协和融合。  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梳理,在已有的调查研究中,徐丽琼选择了北京市朝阳区一所流动儿童占学生总数三分之一的普通公立中学作为研究个案,进行实地的采访调查,通过对研究资料的分析和归类,从表层方面,包括外貌、语言、饮食消费、娱乐活动;中层方面,包括学习状况、人际交往状况、行为习惯:深层方面,包括集体责任感、自我评价状况、个人理想,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得出流动儿童在文化适应上的情况。①王中会、蔺秀云、黎燕斌的研究②,是通过对北京市一所公立学校和两所打工子弟学校,采用班级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研究,得出社会认同是作为心理韧性的中介来影响文化适应。冯帮通过对5所城市20所中学的1167名流动,JL童的调查⑤,得出流动儿童对城市文化的适应问题主要表现在语言交流障碍和风俗习惯差异两方面。通过相关文献可发现,如果能通过相关调查研究,分析流动儿童在适应城市生活的过程中在文化认同方面遭受到的阻力,针对问题提出可行性的建议并把实际操作的措施贯彻落实,对今后流动儿童文化认同、适应方面出现的问题会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

作者简介

杨娜,毕业于南开大学社会学专业,现任职于北京建筑大学社会工作专业,讲师,中央民族大学社会学博士在读。承担社会政策概论,社区工作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并从事社会工作与儿童社会福利相关研究,主持了有关民政部和北京哲学社科规划办的多项研究课题,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曾入选北京市青年英才计划,并荣获北京市高校教师很好调研成果二等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