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211429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16
  • 出版时间:2018-10-09
  • 条形码:9787512114296 ; 978-7-5121-1429-6

内容简介

  《人际关系心理学(第2版)》是编者多年来对从事人际关系心理学教学与培训之实践经验的概括与总结,分为基础篇、应用篇、专题篇、实践篇和活动篇五部分。其中:基础篇和应用篇涵盖了从基础知识到现实应用的人际关系的诸多方面;专题篇包括两性关系和中国本土人际关系专题两部分;实践篇对从校园到家庭的各类人际关系案例逐一进行了心理剖析,并提供了可贵的拓展知识和行动建议;活动篇则注重学生学习该课程时的深度参与,方便任课教师参考实施培训式教学,为学生在课堂上创造大量实践、感受、思考与体悟的机会。  总之,《人际关系心理学(第2版)》的设计与编写力图弥补以往同类著作和课本比较理论和抽象的遗憾,希望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与培训,读者首先能使自己和周遭亲近的人受益,有意识有能力地构建一种更快乐、更和谐、更有效、更成功的人生。  《人际关系心理学(第2版)》内容全面,条理清晰,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系统性、实践性及学术性,同时,也力求哲理文采,注重文本的可读性。它不仅可供高等院校广大非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作为公共选修课教材,也是心理学专业,尤其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基础课的**内容。另外,也适合社会各界同人,尤其是青年学子、家长、教育工作者、管理工作者、社会活动人士及广大心理学爱好者阅读、借鉴。

目录

基础篇
第1章 走进人际关系心理学
1.1 什么是人际关系心理学
1.1.1 什么是关系
1.1.2 什么是人际关系
1.1.3 什么是人际关系心理学
1.2 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
1.2.1 心理健康
1.2.2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意义
1.3 人际关系为人的需要
1.3.1 需要
1.3.2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的需要满足的条件
1.3.3 人际关系的需求类型与倾向
1.4 人际关系与个体成功
1.4.1 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个体的成功打下基础
1.4.2 人际关系是人才成长的土壤
思考题
第2章 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第3章 人际关系与人格类型

应用篇
第4章 人际交往原则与艺术
第5章 人际魅力提升
第6章 人际冲突处理
第7章 人际障碍调适

专题篇一 两性关系专题
第8章 佛学与爱情:两性关系的心理地图
第9章 男人与女人:两性关系的心理分析
第10章 相爱与相处:两性关系的心理艺术
专题篇二 中国本土人际关系专题
第11章 中国人的人际关系模式
第12章 中国人人际关系中的尚和观
第13章 中国人人际关系中的情面观

实践篇
第14章 校园
第15章 家庭

活动篇
第16章 初次相识
第17章 建立信任
第18章 自我探
第19章 共同成长
第20章 综合一
第21章 综合二
第22章 校园——恋人版块
第23章 家庭领域活动

附录A 有关面对面说服的自我分析问卷
附录B 人际特质问卷
附录C 压力核查表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人际关系心理学(第2版)》:  2.3.3 亲密互惠  通过表面接触,交往双方彼此产生好感,并为对方的某些品质所吸引,双方的交往会越发频繁和密切。随着沟通的深入和扩展,双方沟通的内容和范畴越来越广泛,情感色彩越来越浓厚,心理卷入和相互渗透的程度也越来越大,关系的性质也就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双方已开始确立相互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关系较为密切。此阶段,由于相互帮助、体贴,双方彼此感到十分充实、愉快,逐渐无话不说,并提供真实的评价性反馈信息,相互欣赏,建立友谊。如果此时关系破裂,将会出现焦虑、痛苦等负性情绪。  2.3.4 稳固相容  这一时期,人际心理进入了高度相容阶段,双方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均达到相当一致,关系比较稳定,这是人际关系的理想阶段。此时,人际相容程度进一步加强,对现实的态度和价值取向也逐渐高度一致,并表现出相似的行为方式,彼此可以允许进入对方高度私密性的个人领域。刎颈之交、唇齿相依的知交,“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的恋情即属此列。实际生活中很少有人达到这一情感层次的友谊关系。  当然,这一阶段双方并非没有矛盾,只是有强烈的情感吸引,容易求同存异,将矛盾化解。有了矛盾,双方如能相互尊重,相互谅解,就能将亲密相容的关系稳同长久保持。  2.4 衡量人际关系深浅的标志  从2.3节的分析不难看出,随着人际关系的深入,交往双方间的自我暴露逐步广泛深刻,自我暴露的程度是衡量人际关系深浅的标志。  随着我们对一个人的接纳和信任越来越多,我们也会越来越多地暴露自我,同时也希望别人越来越多地暴露自己。我们要想知道自己同别人的关系深度如何,想知道别人对我们有多高的接纳性,只需要了解别人对我们的自我暴露程度如何就可以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这样的经验,面对陌生人、熟人和亲密朋友时,自我暴露的深度和广度上是明显不同的。对于陌生人,交流是很有限的,交流所涉及的内容是非亲密性话题,自我暴露的深度和广度极为狭窄。面对熟悉的人时,自我暴露的深度和广度会增加,但只在很小范围内涉及亲密话题。面对亲密的朋友,交流会很充分,所涉及的亲密性话题和非亲密性话题都很广泛,自我暴露在深度和广度上都非常宽泛。  事实上,对于任何人,无论关系多么亲密,我们都有不愿暴露的地方。这些多是属于自我深层的个人隐私方面的东西,如自己某些不为社会观念所接受的念头(偷窃)、行为(**次性经验)等。这方面的信息,我们可能一辈子也不会对任何人暴露。因此,我们没有理由因为是亲密的情侣或夫妻就要求对方完全敞开心扉,更不能任意侵犯对方所不愿暴露的领域。否则,对方会产生强烈的排斥情绪,从而导致人际关系的裂痕。  通过了解别人在什么层次上对我们暴露自己,我们可以很好地了解别人对我们的信任和接纳程度,了解相互的人际关系状况。当然,我们自己对别人的信任和接纳程度如何,也可以通过自己对别人所暴露的那方面的信息来了解。自我暴露层次越深,说明自己对人际关系的卷入越深。  开始学习与人交往的人要记住这一点:要适当地对别人暴露自己。不善于与人交往的人,往往本身具有自闭的性格特点,他们很希望有人能走进自己的内心,但同时又很害怕对别人暴露自己,越是这样,越无法与别人形成良好的、深入的人际关系。  然而,凡事都有度,有些人过度暴露自己,反而搞坏了人际关系。暴露是双方相互的,单方面的暴露对人际关系起不到任何加强作用。有位刚上大一的女学生,因为和高中时候的男友考了不同的学校,*终分手了。这颗“青苹果”的落地让她伤心不已,逢人就诉说自己的失恋之苦。一开始的时候,周围的同学都耐心聆听,好言相劝。但时间一长,同学们发现她对遇到的每个人都会倾诉这些心事,于是对她的倾诉也不再那么上心了,再后来她倾诉的时候也只寥寥安慰几句敷衍了事。我们要学会做一个暴露者,同时又要学会做一个倾听者,在暴露自己故事的同时,学会倾听别人的故事。否则到头来,就会像祥林嫂到处给人讲阿毛的故事一样,让人唯恐避之不及。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