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言说与构建:大众传媒中的中国当代建筑批评传播

言说与构建:大众传媒中的中国当代建筑批评传播

1星价 ¥40.6 (7.0折)
2星价¥40.6 定价¥5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088166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26
  • 出版时间:2018-09-01
  • 条形码:9787560881669 ; 978-7-5608-8166-9

本书特色

本书着力呈现近年来笔者及相关团队在城市、建筑与传播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并从传媒与建筑设计,城市、建筑空间传播,城市、建筑与媒介,学术构架与搭接等方面进行阐述。面向城市、建筑及传播的跨学科研究学者、学生及相关领域爱好者。

内容简介

本书着力呈现近年来笔者及相关团队在城市、建筑与传播研究领域的很新研究成果。并从传媒与建筑设计,城市、建筑空间传播,城市、建筑与媒介,学术构架与搭接等方面进行阐述。面向城市、建筑及传播的跨学科研究学者、学生及相关领域爱好者。

目录

序一 序二 序三 导论 上篇 言说与构建:当代建筑批评的传播图景 第1章 建筑批评专业场域的重建(1978—1989) 新时代的鼓声 专业批评阵地的建立 批评代替理论:专业重建中的积极参与 小圈子、大话题:非专业领域的建筑批评 专业媒体人:建筑批评的拓荒者 各自为政的事件批评 第2章 建筑批评的大众突围(1990一1997) 大众时代的开启 建筑批评场域的两极化 建筑文化类图书的兴起 保护话题:公知批评的身体力行 专业批评的困惑 第3章 建筑批评全民时代的来临(1998—2007) 中国命题的传媒聚焦 新闻周刊的公民讲述 城市杂志:小资的都市现代性想象 网络媒体:建筑批评的新阵地 独立批评人的出现 奥运建筑:建筑批评的公共言说 第4章 新媒体时代的建筑批评微传播(2008至今) 新媒体时代的来临 微传播:建筑批评的新空间 微力量:建筑批评主体的新结构 微立场:建筑批评场域的价值转向 微话语:建筑批评场域的新惯习 电视批评场域的构型 下篇 错位与对接:建筑批评传播图景的偏向与反思 第5章 传媒视角下的批评图景偏向 传播视角下的建筑批评场域生成逻辑 媒介机构的批评生产桎梏 建筑批评内容的生成 批评主体身份的传媒演进 公共空间中的建筑批评传播策略 第6章 总论与反思 传播的意义:建筑批评语境生态的建立 可能的未来:建筑批评有效进入大众领域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李凌燕,女,建筑学博士,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助理教授。同济大学跨媒体艺术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助理。长期以来关注并从事建筑与城市传播、跨媒体艺术与传播等跨学科领域的传播实践与理论研究。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