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的音调:自闭症的故事

不同的音调:自闭症的故事

豆瓣9分,一部描绘自闭症前世今生的社会长卷。

1星价 ¥55.5 (7.4折)
2星价¥55.5 定价¥75.0
图文详情
  • ISBN:9787220111099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520
  • 出版时间:2019-06-01
  • 条形码:9787220111099 ; 978-7-220-11109-9

本书特色

1910年,一名瑞士精神病学家首次使用“autistic”来描述一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思维模式。
1942年,美国自闭症研究之父列昂·肯纳根据11名儿童的病情,借用“autistic”一词,将这种疾病命名为“情感接触中的自闭性障碍”。
《不同的音调》讲述了一个世纪以来人们对自闭症的认识发展。这部历史不仅是由学者与先驱的研究构成的,更是无数孩子及其家庭不被理解的痛苦与不折不挠的奋斗写就的。在这里,母亲们摆脱了针对自身的道德指责,家长们努力推动了相关领域内的科学研究,医疗界为寻找病因和疗法进行了数不清的尝试,政界与法律界为这些孩子铺平了进入普通课堂的道路。
这也是一部关于失败和进步的历史,展现了在面对未知威胁时人性的黑暗与光明。唐文和祖克以理性的笔触忠实记录下人们走过的弯路与获得的成就,并告诉我们,这段旅途仍在继续。

内容简介

◎2017年普利策奖非虚构类终选入围作品
2016年Goodreads读者选择奖*科技类图书
《华尔街日报》2016年十佳非虚构图书
《华盛顿邮报》2016年推荐非虚构图书
《纽约时报》畅销书与编辑推荐作品
◎从美国首例确诊患儿,成为开心环游世界的耄耋老者;
从怕戴帽子的小女孩,成为生平被改编为电影的动物学家;
从格格不入的边缘人,成为倡导“神经多样性”的社会运动家。
每一个自闭症患儿,都蕴藏着超乎想象的可能。
从被误解、流放与遗忘,到被探讨、接纳与支持,
自闭症走过的,是一段改变全球社会文化的历史,
◎两位资深媒体人广泛调研,深入采访,以翔实史料为基础,精心磨砺五年之作,全方位探寻与记录从“自闭”一词首次出现到如今的百年历史。《不同的音调》讲述了自闭症,却又不仅止于自闭症,它是一面棱镜,让我们一窥过去一个世纪人类社会对人性的认知变迁。自闭症让我们正视不同,从而更懂自己。

目录

缩写一览
各方赞誉

**部分 自闭症的**个猎物
1 唐纳德
2 对社会的威胁
3 1 号病例
4 野孩子与圣愚
5 双重关爱与保护
6 某种天赋
第二部分 追责大战
7 “冰箱母亲”
8 第15209 号囚犯
9 都是肯纳的错
10 缄默的替罪羊
11 开始反击的母亲们
12 发声者
13 星期一下午的变故
第三部分 精神病院时代的终结
14 “在整个冷漠世界的高墙后”
15 受教育的权利
16 登上校车
17 **次见到大海
第四部分 行为分析时代
18 行为主义者
19 “尖叫、掌掴与爱”
20 对厌恶疗法的批评
21 贝特尔海姆的反对者
22 47%
23 看着我
24 从法庭到教室
第五部分 发自伦敦的疑问
25 先行者的国度
26 **次统计
27 科学研究的起点
28 搜寻全英国的双胞胎
29 莎莉– 安实验
第六部分 重新定义自闭症诊断
30 自闭症谱系
31 汉斯· 阿斯伯格
32 纳粹印记
第七部分 梦想与边界
33 自由表达之梦
34 困在躯壳里的孩子
35 模糊的定义
36 东西海岸的**次相聚
37 魔法师
第八部分 自闭症的成名之路
38 为人所知
39 社会危机
第九部分 “流行病”
40 疫苗恐慌
41 “自闭之声”
42 故事渐渐崩塌
43 被揭穿的骗局
第十部分 现状
44 发声
45 神经多样性运动
46 幸福的人
尾声
自闭症大事年表
作者说明
致谢
关于作者
展开全部

节选

**部分自闭症的**个猎物1 唐纳德
  1935年,五朵加拿大姐妹花取代尼亚加拉大瀑布,成为游客们*为关注的加拿大标志。当年,为了凑热闹去瞧一瞧这五胞胎,每天都有6 000多名游客沿着11号公路深入安大略省北部。彼时,按照安大略省政府的要求,五姐妹刚刚脱离农民父母的监护,被送进一家仓促建成并距农舍不远的“医院”进行抚养。那里修有室内卫生间,供了电,政府还聘请了一位专职医生与两位全职护士照顾她们,为她们提供“科学”的成长环境。
  每天,女孩们都会被带往绿草茵茵的户外“游乐区”三次。几米开外,一群游客正等候她们的到来。他们会挤进一条覆有篷顶并安装了单向屏的特制观察拱廊。这样,女孩们便只闻喧闹,不见其人了。每当她们出现,游客中便会无一例外地响起一阵直冲天际的热情的唏嘘,继而转变为轻声细语、尖声叫喊以及人们在见到史上首次存活下来的同卵五胞胎时会报以的稀稀落落的掌声。去年5 月的一天晚上,她们初临人世,大家都以为她们很快便会夭折。
  由于在遗传领域极其罕见,异乎寻常的迪翁五胞胎在那一代人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她们拥有完全一致的染色体,代表了人类无与伦比的适应力。她们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儿童。未来的英国女王会去拜访她们。美国演员梅·韦斯特(MayWest)、克拉克·盖博(Clark Gable)以及贝蒂·戴维斯(Bette Davis)也全都专程北上来此。阿梅莉亚·埃尔哈特(Amelia Earhart)在踏上*后一次飞行之旅的6 周前也曾来过这里,就更不用提成千上万来此度假的普通家庭了。
  没有人能将视线从她们身上移开,但是显然,也没有人觉得这种怪诞甚至残忍的安排有何不妥——她们被迫与父母分离并被隔绝在了其他孩子的生活之外。政府将她们圈禁在这里整整9 年,其间只允许她们离开过3次。原本经济萧条的安大略省利用这种随机出现的新奇的生物学现象来创造旅游收入,带动了全省的经济发展。据估计,在这9年间,安大略省通过公开展览这些被称为“昆特兰”(Quintland)的女孩,新增了1.1亿美元的政府收入。
  五胞胎的家庭也分得了一些财富。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五胞胎的父亲通过起诉成功夺回了抚养权。终于一家团聚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一辆凯迪拉克。通过电影片约、独家采访与一系列广告代言,财富滚滚而来。五胞胎的面孔几乎占据了所有美国家庭的厨房——她们的形象出现在了日历、玉米糖浆瓶以及桂格燕麦片的包装盒上。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但凡逢年过节——平安夜、万圣夜、母亲节,报纸和杂志上就必定会出现关于迪翁五胞胎的*新消息。
  对一个住在密西西比州的福雷斯特(Forest)、名叫唐纳德的小男孩而言,五胞胎具有别样的意义,这一点也不奇怪。与五胞胎所在的柯贝伊一样,福雷斯特也是一个偏远的小镇。尽管只比她们大了8个月,唐纳德却已经能够记住她们的名字了:艾米丽、塞西尔、玛利亚、伊冯娜与安妮特。
  不过,在唐纳德的眼里,这些并不是女孩的名字,而是瓶中颜料的色彩。 “安妮特可以和塞西尔混合成紫色。”他会一边利用各色颜料瓶调色、画画,一边说。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话完全正确,因为他口中的“安妮特”与“塞西尔”中分别装着蓝色与红色颜料。但是,尽管他对颜色的理解完全正确,他对五胞胎的反应却很奇怪。与别人不同,唐纳德既未被她们作为人的特性所吸引,也没有讶异于她们顽强的生命力;相反,他对五胞胎间单纯的几何相似性极为痴迷。她们生来就是一模一样的组合,就像他的瓶子一样。可是,与瓶中的颜料一样,她们之间也存在不同。似乎只有这个悖论能够引起他的兴趣。
  如果这仅仅是一场游戏——一些故作愚蠢或装模作样的行为——那么除了唐纳德自己,不会有人关心他究竟为这些瓶子起了什么样的名字。当然,这也不值得我们在几十年后再次提及此事。然而,他对待这件事的态度极其认真。不论是用蜡笔绘画还是谈论一根拐杖糖,唐纳德都会坚持不懈、严肃认真地表示,蓝色是安妮特而红色是塞西尔。他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得极为刻板,在其他方面也是如此。
  例如,“是”永远只意味着一件事:他想被举到爸爸的肩膀上。“你”是表达 “我”时的固定方式,反之亦然。他会永无休止却又并无明确意图地重复一些单词,如“菊花”“商业”和“凌霄花”。人们见过他一边走一边盯着天空,用手指在空中划着字并喃喃自语时的模样。“分号,首都,十二,十二,杀死杀死,我可以加一个逗号。”
  他对数字的理解方式同样与众不同。他7岁那年,有位考官曾用一道“比奈–西蒙智力量表”(Binet–Simon IQ test)中的题目对他进行过测试。题目是这样的:“如果我递给店员一角钱去买四分钱的糖果,店员会找给我多少钱?”“我会画一个六边形。”他答道。显然,他大脑内部的齿轮完全啮合。可是,一旦需要与他人进行清晰的沟通时,这些齿轮就似乎开始严重脱落了。不论在别人眼中是否具有意义,“六边形”与“菊花”就是他的语言。
  事实上,唐纳德对于除自己外的人兴致寥寥,即便是对父母也不例外。在他所有的怪癖中,*让他们难以接受的就是,他从未飞奔过去迎接下班回家的父亲,也从未为母亲流过一滴泪。亲戚们也丝毫无法引起他的注意。出现在某年圣诞节上的圣诞老人似乎有意要引起这个小男孩的注意,但是唐纳德完全没有留意他的存在。
  他似乎毫不在意周围人的举动。不论是在空中写字还是在地板上旋转锅盖,只要有人打断他正在做的事情,唐纳德就会在瞬间变得十分粗暴。时间一久,便很容易看出他在保护些什么:一成不变,以及纯粹、彻底的定式。哪怕周围的环境只是发生了极其微小的变化,他也无法容忍。家具不能挪动;在户外步行时,迈出的每一步都必须踩在之前踩过的地方;玩具必须按照原样放回同一个地方。任何偏差都会导致他大发雷霆。
  当然,这也意味着唐纳德必须记住所有物品的排列方法,这需要惊人的记忆力。
  看过父亲将不同颜色的珠子串在一根绳上后,他无须再看第二眼,便能做出一串一模一样的珠串。他可以完全复原被撞倒的积木塔,甚至连积木块的朝向都与原先分毫不差。两岁时,他很快便记下了字母表,并马上就可以倒背如流。这两者对他而言都不算是什么挑战,因为不论是正背还是倒背,字母的顺序永远不会改变。
  这些行为在一个缺陷与天赋共存的独特组合中紧密相连,这个事实甚至比他的行为本身还要古怪。然而当时,却还没有一个名称可以概括那些全面且戏剧化地塑造了唐纳德性格的行为群集。因此,唐纳德母亲的脑海中只浮现出一个词语,并由此得出了对她而言唯一合理的结论。她带着遗憾与悲伤在一封信中承认,自己的儿子“精神失常”。当时,“自闭症”的诊断法尚未被发明。
  不过,唐纳德的母亲玛丽· 特里普利特将改变这一切。虽然她与唐纳德的父亲原本只打算为儿子寻求帮助,但他们在这一过程中促成了一系列事件的发生。*终,唐纳德被确诊为自闭症,而对自闭症症状的描述也在医学杂志上得到发表——这是*早获得国际认可的描述。
  但是在此之前,唐纳德的父母必须首先修正他们早先犯下的一个错误(他们几乎在犯错的同时就已经感到后悔)——他们必须将唐纳德接回家中。
  距离上一次全家团聚,已有一年多的时间了。那时他们驱车一路向南驶出福雷斯特,大约一小时后便能抵达目的地,*多不超过两小时。但是1937年夏末时分,唐纳德还不满4岁,你不能指望他会明白一小时是什么概念,而且他更加猜不到,旅行结束后,父母会一同从他的生活中消失。
  他既害怕骑在运动的物体上,也畏惧坐进这类东西里。三轮脚踏车会激起他心中的极度恐惧。看见秋千他也会躲得远远的。但是,只要他愿意,当他安坐在父母中间,位于别克车前座的时候,他可以偎依在母亲身上。的确,他不会为她哭泣,不会将目光停留在她身上,也不会向她展露出片刻温柔。整个旅途中,他都不会抬起头向她展露笑颜。她很清楚这一点。
  对玛丽来说,这才是*痛苦的事——在情感上,唐纳德完全无视她的存在。身边的这个男孩似乎毫不关心她是否在爱抚、亲吻或拥抱他。如果她别过脸望向窗外、陷入沉思,他也绝不会为了重新引起她的注意而紧紧贴住她或发出呜咽声。她完全体会不到为人父母所能感受到的*基本的乐趣之一——被爱,即便她所在圈子内的其他年轻母亲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当然,爱自己的母亲是孩子的一种本能,也是人之常情。玛丽十分清楚,只有身处传统观念的边界之内,她才感觉*舒服,并可以表现得极其出色。
  但这并不是说她只是一个普通人。她出生在福雷斯特的名门望族,比身边多数人都更为富有,接受过更多的教育,面临的竞争也不太激烈。带着这种优势,她一直在成长过程中享受着*优质的生活。虽然福雷斯特自称是城市,但事实上它不过是个小镇。即便人口普查员在1930 年敲开了每家每户的大门,福雷斯特的总人口也未能超过3000人。不错,小镇的中心充满活力——那里有一家理发店、一家美容院、几家杂货店与家具店、几所教堂、一家法院、一座火车站以及招收福雷斯特及周边城镇白人学生的公立高中。
  然而,这所学校的辍学率始终居高不下,而且这似乎将成为日后整个密西西比州辍学率的整体趋势。贫困、无知与早夭是密西西比州的三大诅咒。尽管这里坐落着密西西比大学及其竞争对手密西西比州立大学,这两所实力强劲的大学培养出了包括医生、律师、工程师、新闻记者以及杰出的艺术家和作家在内的大批人才,但是一种在文化与政治上偏爱传统方式、阻挡前进步伐的惯性却始终存在。
  ……

相关资料

  以自闭症为切入点,讲述了一段关于贪婪、权力与背叛的历史,充满悬念,跌宕起伏。《不同的音调》展现了变化莫测、表里不一、令人迷惑的人性明暗,这是同类题材未能捕捉到的。
  ——《华盛顿邮报》
  《不同的音调》向我们展示了一种看似罕见的儿童期疾病如何成为当今社会文化中一个不可忽略的突出存在。它生动地描绘了自闭症患者的状况和历史及其家人的奋斗,再现了社会运动者和医疗界人士对他们的热心帮助,然而他们一路磕碰走来,多少次误入歧途,引发争议。这些精彩的叙述会让你忍不住一口气读下去。
  ——《华尔街日报》
  
  生动、快节奏、深入而私密、新闻特写般的叙述,仿佛作者用手持摄像机对每个报道对象进行了跟拍。
  ——《纽约时报书评》
  
  在《不同的音调》中,这种疾病走过了患者被弃置于精神病院内的时期,接受了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患者父母、学校、政客和律师的多方塑造,才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模样。而它反过来也拥有了强大的能量,足以改变社会福利体系的运作方式,挑战我们对“正常”与“病态”的划分标准。
  ——《纽约客》
  
  这不是一本治疗手册,也不是对神经多样性话题的讨论。《不同的音调》以智慧和悲悯之心、冷静而深刻之笔,对一个棘手的话题进行了挖掘,引人深思。
  ——《奥普拉·温弗瑞杂志》
  
  对自闭症这样一个从开始便充斥着争议与敌意的领域,《不同的音调》保持了客观与公平。对自闭症这样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这本理性、有凭有据的作品展现了优雅之美。
  ——《石板》
  
  对这种谜团重重的疾病的历史所做的一次令人着迷的阐述。
  ——《人物》
  
  作者深谙叙事的艺术,因此《不同的音调》不仅是自闭症相关人士的必读之书,对普通读者而言也是一本引人入胜的社会文化史。这是一次令人百味杂陈的阅读体验:对勇于抗争的患儿父母的敬意,对其中某些疗法和假说的质疑,以及对科学家与活动家的感激——正是他们贡献出各自的专业技能和时间精力,帮助自闭症光谱患者在一个曾经对“不正常”感到恐惧的世界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你需要读读这本书。
  ——《柳叶刀》杂志
  
  以个体的微观视角,全方位地讲述了一种疾病的历史。《不同的音调》展现了这种疾病是如何剥夺人类正常功能的,同时告诉我们,只要获得足够的支持和有利的环境,自闭症患者可以也终将有所作为。
  ——《芝加哥论坛报》
  
  这本厚厚的历史书并不令人生畏,反而让你读得津津有味。它从养育自闭儿童的家庭、治疗和研究自闭症的先锋人士以及自闭症患者的故事入手,以一种更易理解的方式叙述了自闭症的前世今生。
  ——《西雅图时报》
  
  在这本考据严谨、引人入胜的书中,作者以一系列迷人的人物故事描绘了父母为患儿寻求治疗、争取权益的英雄之举。《不同的音调》不仅是一部献给自闭症相关人士的指南,更是对每一个为人类社会做出贡献的个体的肯定。
  ——《科克斯书评》
  
  《不同的音调》围绕着这种疾病,讲述了一个关于社会变化的精彩故事:焦点如何从针对个案的治疗转移到社会层面上的广泛宣传与接纳。
  ——《出版者周刊》
  
  《不同的音调》讲述了一段发现的历史,这也是一段与无知和不确定性抗争的旅程。本书以一种令人心潮涌动的生动叙事展现了这段历史。
  ——《星期日泰晤士报》
  
  作者们为自闭症撰写了一部视野广泛的历史。他们给出了自闭症在被命名前很久就存在的证明,展示了医疗界诊断标准的沿革,记叙了人们试图寻找其罪魁祸首的历史,并点出了其作为儿童高发病症的现状。《不同的音调》拥有快节奏、全方位的叙事,它不偏不倚地展现了认为自闭症是一种恐怖的流行病的观点,也忠实还原了一群自闭症患者对“神经多样性”概念的倡导。这本书弥补了自闭症领域的空白,值得一读。
  ——《走出忧郁》(The Noonday Demon)作者安德鲁·所罗门(Andrew Solomon)
  
  《不同的音调》将读者带回了自闭症的早期时代。如果你想知道当时的社会是如何对待这些与众不同的人的,一定要读读这本书。
  ——自闭症患者、知名动物学家坦普·葛兰汀(Temple Grandin)
  
  《不同的音调》中充满了揪心的经历,它告诉我们在自闭症的诊断和治疗中人们曾经走过多少弯路,犯下多少错误。它呈现了那些努力争取更优质治疗与更深刻理解的人们的勇气和抗压力,以及在同一个“自闭症”标签下的许许多多不同的人们,他们常常被简单粗暴地称为“残疾人”。无论自闭症是否与你切身相关,这都是一本有意义的书。
  ——婚姻研究学者、作家斯蒂芬妮·孔茨(Stephanie Coontz)
  
  两位作者从科学与政治角度切入自闭症这一话题,探讨了人们对其态度的历史转变。《不同的音调》注定是自闭症研究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剑桥大学自闭症研究中心主任西蒙·巴伦-科恩(Simon Baron-Cohen)
  
  自闭症形态变化多端,难以被驯服。这本建立在大量细致研究基础上的作品带我们深入自闭症的发展历程,引我们充分领略到自闭症多种多样的特性和围绕着它的争议,正是这些让自闭症研究变得如此吸引人。
  ——自闭症研究先驱、伦敦大学学院认知发展名誉教授乌塔·弗里斯(Uta Frith)
  
  自闭症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不解之谜之一,《不同的音调》是迄今一本全面记录父母、医生和社会如何努力应对自闭症的书,而这场战争远未结束。这本书注定会成为纪实写作的经典。
  ——PBS电视台新闻主播、制作人罗伯特·麦克尼尔(Robert MacNeil)
  
  《不同的音调》从历史、科学和人文角度全方位地讨论了自闭症领域,但又充满个人化的细节,令人深受触动。作者有着更大的野心,他们用迷人的笔触展现了这场围绕着心智与行为之谜、父母与子女关系的社会运动。
  ——CNN前主席、《时代》周刊前总编、《乔布斯传》(Steve Jobs)作者
  沃尔特·艾萨克森(Walter Isaacson)
  
  《不同的音调》告诉我们,我们每个人的大脑都是一无二的,而我们对待那些特殊群体的方式,决定了我们在本质上是怎样的人。这本书不只讲述了历史,更让我们看清了自己的灵魂。
  ——《内向性格的竞争力》(Quiet: The Power of Introverts in a World That Can't Stop Talking)作者苏珊·凯恩(Susan Cain)

作者简介

约翰·唐文,美国广播公司(ABC)记者、辩论节目“智力平方”美国版(Intelligence Squared U.S. Debates)主持人、ABC《晚间报道》(Nightline)的新闻主播,曾任ABC首席驻白宫记者,曾获得三项艾美奖以及海外记者俱乐部奖(Overseas Press Club Award)。
凯伦·祖克,记者,美国广播公司《世界新闻》(World News)与《晚间报道》的制片人,报道过各类峰会、奥运会和总统大选。她曾获得艾美奖提名,并因参与制作“9·11”事件相关报道而荣获电视行业两个*负盛名的奖项:皮博迪奖(Peabody Award)和阿尔弗雷德·杜邦奖(Alfred I. duPont Award)。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