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农业领域环境会计的理念与实践

包邮论农业领域环境会计的理念与实践

1星价 ¥40.6 (7.4折)
2星价¥40.6 定价¥5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087636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44
  • 出版时间:2019-04-01
  • 条形码:9787510876363 ; 978-7-5108-7636-3

本书特色

本书研究三重折旧法引进中国的可行性,着力点在于研究该核算方法在中国农业领域中宏观(国家)与微观(企业)两个层面应用。作者对“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于一致”“国家层面生态会计与审计系统的建立”“农业企业层面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制度化”这三个事件进行细致地考察,分析了中国的环境状况、劳动力市场状况以及金融环境,通过实证性研究显示了在中国推行一种强力资源维护的三重折旧法可行性。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运用西方理论探讨中国问题的个案。作者占据经典,紧跟前沿,剖析中国实际,研究可持续发展核算方法——三重折旧法引进中国的可行性。研究超越管理学研究领域的惯常做法探索管理工具的生态哲学思想及理念根基。在诸多经济人类学经典著述的指引下,提出了将“存在的可持续性”意识形态化的构想。“存在的可持续性”强调资源维护的重要性,强调以科学为依据设立资源维护的门槛,建立可持续会计核算方法,而该可持续核算的目的,在于重新界定一些关键价值观。选题有很大的创新,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细节论证还不够深入。语言欧化较重

目录

**章 引论 1可持续性与可持续性会计 2研究目标 2-1模式设置:主流方法与三重折旧法 2-1-1世界银行模式 2-1-2三重底线法 2-1-3三重折旧法 2-2现实背景选定:中国农业领域 2-3在选定现实背景下模式的实施 3本书主论的篇章概要 第二章 建立理论与方法论架构 1可持续性会计文献的综述 1-1可持续性会计的出现及其后续演化 1-11可持续性会计在西方的演变 1-1-2可持续会计在中国的演变 1-1-3小结 1-2关于会计与可持续性的多重研究方法 2本书关键概念的定义 2-1可持续性 2-2会计 2-3资本 2-4价值 3会计的政治经济学 4可选择的制度性政治经济学 4-1新自由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经济学 4-2主流意识形态与经济学的异端 4-3会计的制度主义经济学 5方法论框架 5-1方法与数据采集 5-2认识论基础 6总结 第三章 中国会计准则的演变 1背景 1-1从会计准则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演变看三重折旧法 的适用性 1-2中国会计准则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演变的文献综述 2关于趋同的话语结构 2-1政府话语:走向趋同 2-2学术话语:毫不迟疑地向前迈进 2-3关于农业会计的论述(特别是“国际会计准则”第41号) 3构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现实背景 3-1“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作为一项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基础性制度架构 3-2政府与学术界的密切关系 3-3中国农业部门会计核算的特殊性 4重新考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 4-1中国语境下的趋同 4-2超越中国语境的趋同 4-3与三重折旧法的趋同及其适用性 5本章总结 第四章 可持续性会计在中国的适用性 1背景:研究三重折旧法在中国语境中的适用性 1-1国家层面与可持续性会计有关的管理会计与控制系统 1-2产业层面上与可持续性核算相关的管理会计与控制系统 2从国家层面的可持续性核算制度:以国家生态会计与审计计划(NEAAS)为例 2-1设立国家生态会计与审计计划的方方面面 2-1-1政府观点 2-1-2媒体的观点 2-1-3学术界的观点 2-1-4三个关键角色各自实践的反思 2-2国家生态会计与审计计划的社会建构的语境化 2-2-1作为国家生态会计与审计计划/农业生态补偿计划(NEAAS/ECP)相关传播中体制背景的媒体审查 2-22中央对改善环境管理的几次尝试 2-2-3党的干部考核机制中长期存在的问题 2-2-4农业部门实施农业生态补偿计划(ECP)的特殊性 2-2-5本节小结 2-3中国语境下对国家生态会计与审计机制的再思考 2-3-1生态绩效激励干部,下一步怎么办? 2-32没有社会后果的“结构调整”? 2-33完全采用社会环境经济会计(SEEA),会不会有所遗漏? 3企业层面的可持续核算制度:以社会责任报告为例 3-1企业社会责任的话语建构:两家农业综合企业的比较研究及其可持续性报告 3-1-1 A集团 3-1-1-1简介 3-1-1-2报告构成 3-1-2 B集团 3-1-2-1简介 3-1-2-2报告构成 3-1-3就所涉可持续性而言,比较两份系列报告 3-1-3-1产品质量 3-1-32自然环境和资源 3-1-33社会层面 3-1-4本节小结 32农业综合企业话语的制度化 32-1食品安全问题 32-2农业企业的自然环境和资源 32-3农业综合企业与农业活动从业者的关系 32-4农业综合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可能性 4通过两个事件对三重折旧法适用性的反思 5本章总结 第五章论我国可持续会计实施的演进 1解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虚拟商品市场过热现象 1-11土地 1-11-11978年之前(改革开放之前) 1-11-21978年土地改革 1-11-3改革的效果、副产品及其预后 1-11-4城市化 1-1-2劳动力 1-1-2-11978年改革与人力资源再配置 1-1-2-2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价格体系 1-1-2-3劳工权利、失业和工会 1-1-3货币 1-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关键角色” 1-2-1国家监管机构与异质性企业 1-2-2国家的职权与地方官员充当企业家角色 2在中国语境下采用可持续性会计框架的意识形态冲突 2-1反思中国的改革及其根本动机 2-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新自由主义影响下的环境主义建构 3经济人类学与可持续性核算 3-1为在中国语境下实现三重折旧法匹配条件 32通过国家价值观促进强式可持续性的建议 4本章总结 第六章总结论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王晓瑞,女,生于1986年,2016年12月毕业于法国巴黎第九大学,获得管理学博士。 2017年到华侨大学工作,今为华侨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环境会计与可持续发展、环境政策。给本科生开设环境政策、环境会计、非营利性组织管理等课程。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公开发表《基于“三重折旧法”的环境会计研究》《新环境下企业成本会计的应对措施》等论文十余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