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构成设计基础-(第二版)
读者评分
5分

包邮构成设计基础-(第二版)

¥29.4 (5.9折) ?
1星价 ¥29.4
2星价¥29.4 定价¥49.8
商品评论(1条)
695***(二星用户)

全书有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全面讲解

2023-12-05 10:20:20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8418886
  • 装帧:一般铜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44
  • 出版时间:2019-05-01
  • 条形码:9787518418886 ; 978-7-5184-1888-6

本书特色

本书将平面、色彩、立体三个方面的构成知识综合在一起进行阐述,以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开启式思维的创意课题作为编写基础,既保持了传统知识结构的完整,又设计了学生感兴趣或是有实际意义的实训课题;在实训课题的表现方式上拓展出系统理论的知识层面,启发学生的思维,以设计启发性课题和引导性课题为主。每个实质性的章节后面提出知识点链路,把构成基础的概念和应用层面的设计或是艺术作品分析相互链接。本书为2011年*版基础上修订的第二版,更新了大量图片资料,增补了必要的知识内容,参考性和借鉴性更强。

内容简介

本书将平面、色彩、立体三个方面的构成知识综合在一起进行阐述,以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开启式思维的创意课题作为编写基础,既保持了传统知识结构的完整,又设计了学生感兴趣或是有实际意义的实训课题;在实训课题的表现方式上拓展出系统理论的知识层面,启发学生的思维,以设计启发性课题和引导性课题为主。每个实质性的章节后面提出知识点链路,把构成基础的概念和应用层面的设计或是艺术作品分析相互链接。本书为2011年**版基础上修订的第二版,更新了大量图片资料,增补了必要的知识内容,参考性和借鉴性更强。

目录

**章:构成与设计概述 **节:设计的概念及其分类 1.1.1 设计的概念 1.1.2 设计的分类 第二节:构成的概念 1.2.1构成的来源及定义 1.2.2构成与设计的关系 第三节:构成课程的学习 1.3.1 构成课的目的和特点 1.3.2 构成课的学习方法 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基本形态要素 **节:点的基本构成 2.1.1点的概念 2.1.2点的性质与作用 2.1.3点的视错觉 2.1.4点的构成方式及应用 第二节:线的基本构成 2.2.1 线的概念 2.2.2 线的形态分类 2.2.3 线的性格与情感 2.2.4 线的视错觉 2.2.5 线的变化方式 2.2.6 线构成的设计运用 第三节:面或形的基本构成 2.3.1 面的概念 2.3.2 面的形态及分类 2.3.3 面的特点及应用 2.3.4 面的视错觉 2.3.5 面的构成方式 第四节:优秀作品构成分析 第三章: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节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 第二节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3.2.1对称 3.2.2均衡 3.2.3韵律 3.2.4秩序 3.2.5材质 3.2.6肌理 3.2.7比例 第四章:平面构成的形式及规律 **节 基本单元形与骨骼 4.1.1 基本单元形 4.1.2 平面构成中的骨骼 第二节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4.2.1 重复与近似构成 4.2.2 渐变构成 4.2.3 发射构成 4.2.4 密集构成 4.2.5 特异构成 第五章:从平面到半立体 **节:形体的概念 5.1.1 形体的意识 5.1.2 形态的类型和特点 第二节:材料与技术意识 5.2.1 立体构成中的材料 5.2.2 加工技术意识 第三节 肌 理 5.3.1 肌理的概念及特点 5.3.2 肌理的表现形式 5.3.3 肌理的加工方法 第四节 :半立体的浮雕构成 5.4.1 半浮雕的概念及特点 5.4.2 抽象浮雕 5.4.3 具象浮雕 第六章: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 **节:单体结构 6.1.1柱体结构 6.1.2球体结构 第二节:线立体的组合 6.2.1线立体的概念及分类 6.2.2线立体的构成 第三节:板立体的组合 6.3.1板材的概念及分类 6.3.2板材的构成方式 第四节:块立体的组合 6.4.1块材的概念及分类 6.4.2块材的构成方式 第五节:线、板、块的综合构成 第七章:立体构成的空间审美 **节:立体构成的审美原则 7.1.1对比与统一 7.1.2节奏与韵律 7.1.3稳定与轻巧 7.1.4明暗与阴影 7.1.5比例与尺度 第二节:立体构成的空间表现 7.2.1量感 7.2.2力感 第八章:色彩现象及其本质 **节:色彩的现象 第二节:色彩的来源 8.2.1光与色 8.2.2牛顿与色散现象 8.2.3色光的分解 第三节:光线和色彩的关系 8.3.1光源色 8.3.2物体色 8.3.3环境色 8.3.4透明色 8.3.5复合光 第九章 色彩构成的基础要素 **节:色彩的现象 9.1.1 无彩色系 9.1.2 有彩色系 第二节:色彩的属性 9.2.1 色相 9.2.2明度 9.2.3 纯度 第三节:色彩的混合 9.3.1 加色混合 9.3.2减色混合 9.3.3 空间混合 第四节:色彩的体系 9.4.1 蒙赛尔色彩体系 9.4.2 奥斯瓦尔德色彩体系 9.4.3 P.P.C.S色彩体系 第十章:色彩的对比 **节:色相的对比 10.1.1同一色相的对比 10.1.2邻近色相的对比 10.1.3类似色相的对比 10.1.4中差色相的对比 10.1.5对比色相的对比 10.1.6互补色相的对比 第二节:明度的对比 10.2.1明度色阶的概念 10.2.1明度对比的短对比、中对比以及长对比 10.2.2 明度对比中的低调、中调、高调 10.2.3明度九调性对比 第三节:纯度的对比 10.3.1 纯度色阶的概念 10.3.2 纯度对比的弱对比、中对比以及强调对比 10.3.3 纯度对比中的灰调、中调和鲜调 10.3.4 纯度的九调性对比 第四节:色彩的冷暖对比 10.4.1 冷暖知觉和色彩冷暖的通感 10.4.2 冷暖色的划分 10.4.3 冷暖色基调 10.4.4 无彩色的冷暖倾向 第五节:色彩的面积与位置对比 10.5.1 色彩对比与面积的关系 10.5.2 色彩对比与位置的关系 第六节 色彩对比中的错视现象 10.6.1 冷暖错觉 10.6.2 色相错觉 10.6.3 明度错觉 10.6.4 纯度错觉 10.6.5 补色错觉 10.6.6面积错觉 10.6.7 距离错觉 10.6.9重量错觉 第十一章:色彩的知觉 **节:色彩的感觉 11.1.1 色彩的温暖与寒冷 11.1.2 色彩的前进与后退 11.1.3 色彩的兴奋与冷静 11.1.4 色彩的轻与重感 11.1.5 色彩的柔软与坚硬感 11.1.6 色彩的华丽与朴素感 11.1.7 色彩的易视性 第二节:色彩的心理 11.2.1 色彩与音乐 11.2.2 色彩与味觉 11.2.3 色彩与形状 11.2.4 色彩与个性 11.2.5 色彩与情绪 第十二章:构成在设计中的运用 **节:平面构成在设计中的运用 12.1.1 重复 12.1.2 发射 12.1.3 对比 第二节:色彩构成在设计中的运用 12.2.1 对比 12.2.2 调和 第三节:立体构成在设计中的运用 12.3.1 线材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12.3.2 面材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12.3.3 块材材与室内设计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黄毅,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近20年,主要承担“设计色彩““构成设计基础” “设计概论”“VI 设计”“大学书法”等课程的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已出版《构成设计基础》《设计色彩》《图形与字体基础》《平面构成》《字体及编排设计》《包装设计》《立体构成设计》等教材。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