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1727500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8cm
  • 页数:174页
  • 出版时间:2019-03-01
  • 条形码:9787117275002 ; 978-7-117-27500-2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 血管超声诊断基础 ; 颅脑血管超声检查 ;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 ; 腹部与盆腔血管超声检查 ; 四肢血管超声检查 ; 介入性超声在血管病中的应用等。

目录

**章 血管超声诊断基础
**节 血管组织学及其生理、病理学
一、正常血管组织学及生理学
二、血管组织病理学
第二节 相关生物力学基础原理
一、血管超声生物流体力学
二、血管超声生物固体力学
三、展望
第三节 血管多普勒超声诊断基础
一、多普勒超声原理
二、频谱多普勒血流成像
三、彩色多普勒成像
四、血流能量图
五、不同血流状态分类及特点
第四节 超声仪器探头的选择及设备调试
一、探头选择
二、设备调试
三、总结
第五节 超声诊断新技术
一、超声造影
二、弹性成像
三、三维超声技术
四、血管回声跟踪技术
五、微血管成像技术(sMI)
第六节 血管超声常见伪像
一、混叠伪像
二、镜面伪像
三、角度依赖伪像
四、衰减伪像
五、闪烁伪像
六、快闪伪像
七、仪器调置不当伪像
第七节 血管超声诊断的局限性

第二章 颅脑血管超声检查
**节 解剖概要
第二节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
一、TccD检查技术
二、TCCD对颅内动脉疾病的诊断
第三节 经颅多普勒
一、检查方法
二、TcD常用试验的方法、意义和注意事项
第四节 超声技术在颅脑血管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一、超声造影在颅脑血管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二、三维超声在颅脑血管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三、术中超声在颅脑血管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第五节 颅脑血管超声的回顾与展望
一、TCCD的研究热点、难点及展望
二、TCD的研究热点、难点及展望

第三章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
**节 超声检查技术
一、颈部血管超声应用解剖与生理学概要
二、超声检查方法与技巧
三、超声检查适应证
四、颈部血管超声正常声像图
第二节 颈部动脉常见疾病诊断
一、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及闭塞
二、颈动脉斑块稳定性评估
三、椎动脉狭窄及闭塞性疾病
四、锁骨下动脉狭窄及闭塞
五、主动脉弓病变
六、多发性大动脉炎
七、颈动脉瘤
八、颈动脉体瘤
九、颈动脉夹层
十、颈动静脉瘘
十一、放疗后血管损伤
第三节 颈部静脉血栓性疾病
一、形成原因及临床表现
二、超声表现
三、鉴别诊断
四、临床价值
第四节 超声技术在颈部血管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一、超声造影及超微血管成像在颈部血管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二、三维超声在颈部血管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第五节 颈部血管病变手术及介入治疗后超声监测
第六节 回顾与展望

第四章 腹部与盆腔血管超声检查
**节 超声检查技术
一、超声应用解剖与生理学概要
二、超声检查方法与技巧
三、超声检查适应证
四、正常声像图
第二节 常见腹部、盆腔动脉疾病诊断
一、先天性变异
二、动脉狭窄性和闭塞性疾病
三、动脉瘤
四、动脉夹层
五、腹部血管动静脉瘘
六、腹部器官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
七、腹膜后纤维化
八、肿瘤侵犯血管
第三节 常见腹部、盆腔静脉疾病诊断
一、门静脉高压
二、下腔静脉及其属支疾病
三、盆腔静脉疾病
第四节 超声技术在腹部血管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第五节 腹部血管病变围手术期超声监测及疗效评估
一、超声监测
二、超声表现
三、检查中注意事项
第六节 回顾与展望

第五章 四肢血管超声检查
**节 超声检查技术
一、超声应用解剖与生理学概要
二、超声检查方法与技巧
三、超声检查适应证
四、正常声像图
第二节 四肢动脉常见疾病诊断
一、先天性变异
二、狭窄性和闭塞性疾病
三、动脉瘤
四、动脉夹层
五、动脉栓塞
六、动静脉瘘
七、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八、胸廓出口综合征
九、其他疾病
第三节 四肢静脉常见疾病诊断
一、静脉血栓性疾病
二、人工动静脉瘘
三、下肢静脉血栓
四、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五、K-T综合征
第四节 四肢血管病变围手术期超声监测及疗效评估
第五节 回顾与展望
一、血管三维超声成像
二、血管超声弹性成像
三、血管超声造影
四、分子靶向超声造影

第六章 介入性超声在血管病中的应用
**节 假性动脉瘤介入治疗
第二节 大隐静脉曲张硬化、消融治疗
一、大隐静脉曲张硬化治疗
二、大隐静脉曲张消融治疗
三、大隐静脉曲张射频微波治疗
四、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大隐静脉曲张硬化、消融治疗中的应用

第七章 展望
一、超声造影对斑块的评价
二、超微血管成像技术
三、射频超声技术
四、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
五、血管增强成像技术
六、血流向量超声成像技术
七、三维能量多普勒技术
八、微泡载分子靶向造影溶栓治疗
九、血管内光声。超声融合成像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何文,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超声医学系主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超声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会长,中国医师协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超声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超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超声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副主编,《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编委等。从事超声诊断和介入性超声三十余年,主要研究方向是介入性超声和血管超声,在血管超声、腹部超声检查和介入性超声领域经验丰富,开展的颅脑术中超声、血管超声造影和介入性超声处于领先水平。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3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课题子课题1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子课题1项、省部级科技攻关课题6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以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0余篇。培养博士后人才、博士、硕士研究生40名。主持制定了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指南丛书;主编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研究生规划教材2部,主编著作5部,主译著作1部,副主编教材2部。    唐杰,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医学中心超声诊断科名誉主任。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超声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前任会长、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超声医学分会前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常委、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副会长、北京超声医学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华超声医学杂志》(电子版)总编等。  从事超声医学工作三十年,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40余名、博士后4名。在前列腺疾病及其介入性超声诊断、腹部实质性脏器创伤的超声诊断和微创治疗领域里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推动我国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周围血管检查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以负责人承担课题19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军队“十一五”专项和科技攻关项目各1项。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各1项。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以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57篇。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主编专著和教材6部、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指南4部。曾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央保健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和全军保健先进个人、中国医师奖、原总后勤部科技银星和优秀教师。    王健,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留学美国,山西医科大学**医院超声科副主任。一、二届中国医师学会超声医师分会委员会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学组委员;山西省医~学会超声专业委员会常委,山西省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副会长等。任《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通讯编委,《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和《中华医学乳腺杂志》(电子版)编委。  从事超声教学工作28年,获首届全国微课教学大赛***优秀奖,山西省一等奖。主要研究方向为心脏、血管、浅表器官。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承担省部级课题1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基金2项;发表SCI论文6篇,中华级论文30余篇;出版著作5部,独立著作1部,发明国家专利1项。    邢英琦,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白求恩**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颅脑与颈部动脉超声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神经超声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主编《颅脑与颈动脉超声诊断模板与图谱》,主译《无创性血管诊断学治疗实用指南》《神经超声指南》。发表血管超声相关论文130余篇,其中SCI论文40余篇。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课题等50余项。主持开发的“智慧型发泡试验软件”已获国家发明专利,在全国300多家医院应用。2014年荣获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授予的“培训基地优秀专家”,2018年获得中国医师协会“康缘杯·中国杰出神经内科青年医师奖”。    李建初,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委员兼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浅表器官专委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北京市超声医学质控中心主任等。任多家杂志编委。2001年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蒙萨拉医院访问学者。  发表专业论文80余篇。主编专著4部,参与撰写10余部。主持国家和北京市基金课题6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5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