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7110132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2cm
- 页数:266页
- 出版时间:2019-03-01
- 条形码:9787571101329 ; 978-7-5711-0132-9
本书特色
本书是近二十中国散文研究的重要著作,是作者在博士论文基础修改而成。本书摆脱既有研究存在的散文本体论的桎梏,将现代散文的形成视为其在“现代”观念影响下,中国古代“文章”多重功能性持续削弱的产物,将近二十年散文的文体变革与写作内容的调整,视为散文逐步恢复其部分功能性的表现。以此为基,进入散文写什么、为什么这样写、怎样写与这样写的意义何在等切关散文本质的主要命题。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城乡巨变中的近二十年来中国散文的研究,将当代中国散文的变化放在源远流长、高峰叠立的整个中国古典、现代散文变迁的长时段中予以考察,将它落实在中外散文创作思想背景的基础上给予历史分析。本书由极高的学术价值,对当代散文史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目录
上编 “地之子”的分化
**章 面向自然的信仰重建
**节 生命意志的自然归依
第二节 与万物荣辱与共的灵魂
第三节 土地道德的散文迂回
第四节 自“荒野”而田园的自然观
第五节 天道人世的审美追问
第二章 故乡消逝的乡野彷徨
**节 乡土想象的历史终结
第二节 乡土文化的优势
第三节 苦难焦虑症后的再度“彷徨”
第四节 乡土“彷徨”书写的身份问题
第三章 风景与回忆的意识反复
**节 风景的指义与“乡土”
第二节 丧家: “风景”的文化认同危机
第三节 记忆、现实、梦境的散文“风景”血脉
第四章 乡野“乌托邦”的幻灭与苏醒
**节 “乌托邦”与理想幻境的崇高感
第二节 自给自足的乡村现代“桃花源”
第三节 “残缺” “乌托邦”的细节
第五章 底层命运的黑暗之声
**节 “底层”与知识精英的文学底层观
第二节 “黑暗”原型象征与艺术效果
第三节 底层整体命运思索与主观真实
第四节 “人民性”脱离与文学现实主义问题
下编 世俗与精神之城的对峙
第六章 两种文化冲突的历史抒情重建
**节 城乡文化冲突的历史文化考量
第二节 城市内蕴的价值观与整体的文化自信
第三节 文化冲突与城市精神的文学现代性
第四节 城市精神气质的超越性与抒情性的现代来源
第七章 城市的“无言”与“民魂”的碎片化
**节 “碎片化”之变:当代都市生活心灵图景
第二节 “孤岛”号观之衍:城市空间的散文言说
第三节 “停顿的时空”:城市公共空间文化的失衡
第四节 受损的民魂:国民精神与散文都市书写
第八章 “日常生活”:消费观念与城市情感内转
**节 日常存在与“新日常”之“生活革命论”
第二节 基于本土实情的散文“日常生活”理解
第三节 城市“日常生活”的观看、体验与情感内转
第九章 幻象的锁链:女性“现代”的崛起与制约
**节 以家为核心:女性“自我”与家庭伦理之变
第二节 以“个人”为核心:物质环境与女性“个人”
第三节 幻象的锁链:幽微世界与欲望写作
第十章 从女性走向历史的散文之路
**节 “女眼”下的历史、人生、世界
第二节 历史正义与女性思想散文血脉
第三节 “叛逆”的“思想者”群相与“无家”宿命
第四节 从女性体验中走向历史
结语 新时代语境下散文发展潮流转向
散文的“体”“质”(代跋)——基于当代散文理论争议点的思考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陈镭 1978年出生,湖北潜江人,祖籍重庆。先后曾供职于陕西西安《华商报》特稿部、武汉《新视听》杂志社、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研究部,曾参与2008-2013年九次海峡两岸两会协商谈判。南开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在读博士。曾赴新加坡国立大学、管理大学访学。
本类五星书
本类畅销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17.6¥55.0 -
她们
¥16.0¥46.8 -
中国小说史略
¥11.5¥35.0 -
我是一只骆驼
¥12.5¥32.0 -
瓦尔登湖
¥11.1¥39.0 -
有趣,都藏在无聊的日子里
¥14.5¥45.0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6.4¥32.0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 -
读人生这本大书
¥8.8¥26.0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7.9¥25.0 -
一个人生活
¥14.5¥45.0 -
像我这样和生活开玩笑的人
¥16.6¥52.0 -
存在的艺术(八品-九品)
¥14.0¥39.0 -
门
¥14.4¥42.0 -
几多往事成追忆
¥10.6¥32.0 -
茶,汤和好天气
¥8.8¥28.0 -
夏日走过山间
¥9.1¥30.0 -
随园食单
¥9.1¥30.0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人间烟火收藏夹
¥42.3¥168.0 -
到山中去
¥9.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