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33852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79
  • 出版时间:2019-04-01
  • 条形码:9787520338523 ; 978-7-5203-3852-3

本书特色

  《间文化·泛文学·全媒介》以间文化、泛文学、全媒介为关键词,探讨当前文学和文化理论中的重大问题。“间文化”既承认文学的民族性,也认为民族性不是一个自我封闭的概念,而是一个自我呈现且呈现于他人的交流和对话的概念。“泛文学”要求回到文学的原初状态,承认其社会性、人民性和能动性,因为文学原本就流淌在生活的血脉之中。“全媒介”是媒介发展的当代现实,媒介无处不在,媒介无所不(替)代(如人工智能),其中的理论意义虽有待更深入的阐发,但一种对媒介研究和美学研究传统范式进行革新的召唤则是清晰而有力的。

内容简介

本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金惠敏研究员主编,收录了近几年关于当代世界文化及其理论的前沿性研究成果。本书以文学、文化、媒介为切入点,力图在文学、文化与媒介的互动连接中,融汇贯通间文化、泛文学、全媒介三大主题,并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方法分析当代议题。

目录

**编 新夷夏之辨研究
作为话语的文化与作为生命的实践
——习近平“当代文化”和“现实文化”两个概念
对于破除中西文化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意义
学术一定要“中国”吗?
——对“中国性”的批判性思考
汉学主义及其争议
中西文论的普遍与特殊之辨
文化算不了什么
“神学”视角:作为中西文化对话的一种基础
新时代中国自信视野中的世界文学
对话而非对抗:斯皮瓦克的全球观及其理论特征分析
全球“对话主义”中的文化生产与输出
——以国产剧《琅琊榜》为例
从二元对立到多元融合:中国戏曲理论中西之争的演进与出路

第二编 日常生活研究
论民间文学的时间存在形式
“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批判主义”迷误
论日常生活哲学语境中的墨子思想
“刚性之美”与审美文化反思
文学功用之从审美到娱乐再到“堕落”
——对文学“堕落”之维的个案研究及文化探源
个人故事,超个人意义
——《识字的用途》评介
……

第三编 媒介文化研究
第四编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议题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金惠敏,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学位委员,英国国际权威期刊Theory, Culture & Society (London: Sage)编委。著有《消费他者——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的文化图景》《全球对话主义》《积极受众论 ——从霍尔莫利的伯明翰范式》《后儒学转向》《媒介的后果 ——文学终结点上的批判理论》《后现代性与辩证解释学》《意志与超越:叔本华美学思想研究》等。 王福民,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研究员、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点负责人。福建省马克思主义哲学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方向带头人,福建省高校理论创新团队“生活哲学”团队核心成员。1985年7月毕业于牡丹江农垦大学政治学专业后留校任教。1987—2001年任教于洛阳市委党校哲学教研室。1999-2000年中国人民大学国内访问学者,师从陈先达先生。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