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36088610
- 装帧:70g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265页
- 出版时间:2019-06-01
- 条形码:9787536088610 ; 978-7-5360-8861-0
本书特色
“民国文学史论”是一套系统研究民国文学学术著作。**辑规模:6卷,200万字,包括《民国政治经济形态与文学》(李怡 著)、《民族国家概念与民国文学》(张中良 著)、《民国文学:概念解读与个案分析》(张福贵 著)、《民国文学史料考论》(陈福康 著)。**辑2014年出版,纳入“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金资助,2015年绩效考评被评为优秀项目,全国总排名第十。第二辑11卷,通过从微观切入,分析探讨民国文学现象和问题。包括《文史对话与大文学史观》(李 怡 著)、《民国语境中的鲁迅研究》(王家平 著)、《民国作家的抒情意识与审美追求》(张堂錡 著)、《民国时期新诗论稿》(张洁宇 著)、《方言入诗的现代轨辙 ( 颜同林 著)第五卷 民国时期中学生的新文学接受研究(罗执廷 著)、诗歌教育与中国现代新诗的发展 (李俊杰 著)、《绅士阶层与中国现代文学》 (罗维斯 著)、《“下江人”和抗战时期重庆文学》(黄 菊 著)、《〈中央日报〉副刊与民国文学的历史进程考察 》(张武军 著)、《〈文艺月刊〉》(1930-1941)中的民族话语 (赵伟 著)。第二辑2019年6月出版印刷。 “民国文学史论”是一套研究民国文学的大型学术著作。云集中国大陆和台湾著名学者及新锐学者。共三辑。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第二辑2019年6月出版印刷。
内容简介
抗战时期, 大量民众随国民政府迁徙重庆, 重庆人将这些外来者称为“下江人”。“下江人”数量庞大, 占据了战时重庆人口的重要部分。他们的到来, 带来重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繁荣。重庆从西南内陆的码头城市, 转而成为了大后方文化中心。那么, “下江人”是如何改变了战时重庆文学的风貌, 他们自身的生活状态又在重庆发生着怎样的变化? 这么一个庞大群体在重庆的经历对文学构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这些都是研究抗战文学所无法绕开的主题。本论著即以“下江人”为中心, 考察“下江人”到来前后重庆文学生态的变化, 并围绕“下江人”在战时重庆的生活, 探讨战时生活带给作家什么样的改变, 这些改变又如何体现在了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之中。
目录
作者简介
,女,1976年9月生于重庆合川。四川大学文学博士。任职于西南大学图书馆、西南大学图书情报研究所,副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抗战文学与文化、民国文献整理与研究。主持重庆市社科基金项目1项,先后主持中央高校基本项目2项,参研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项,重庆市社科重大项目1项。参与主编《民国宪政、法制与现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编年史(1895—1949)》第十卷,在《社会科学辑刊》《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15.9¥55.0 -
我是一只骆驼
¥14.2¥32.0 -
有趣,都藏在无聊的日子里
¥14.5¥45.0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4.8¥32.0 -
中国小说史略
¥15.4¥35.0 -
瓦尔登湖
¥11.1¥39.0 -
读人生这本大书
¥10.2¥26.0 -
她们
¥16.0¥46.8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7.8¥25.0 -
像我这样和生活开玩笑的人
¥16.6¥52.0 -
茶,汤和好天气
¥8.6¥28.0 -
几多往事成追忆
¥10.6¥32.0 -
存在的艺术(八品-九品)
¥13.5¥39.0 -
门
¥14.4¥42.0 -
到山中去
¥9.1¥30.0 -
夏日走过山间
¥9.1¥30.0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9¥29.8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6.7¥15.0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 -
美,在此时,此身,此地
¥15.4¥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