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2485018
  • 装帧:平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18
  • 出版时间:2019-09-01
  • 条形码:9787302485018 ; 978-7-302-48501-8

本书特色

本书根据物流行业产业发展的新特点,结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按照物流统计操作规程,重点介绍了统计概述、物流企业市场调查与预测方法、统计分析的基本指标、抽样推断、时间数列分析、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指数分析、物流企业投入产出统计、物流企业经营状况的综合评价等理论知识,并通过实训提高应用能力。 本书具有知识系统、案例丰富、注重创新、实用性强等特点,同时兼顾高职高专、应用型大学的教学,既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本科物流管理、工商管理、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等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物流、外贸与工商企业从业者和管理人员的培训教材,还可作为中小微物流企业创业者必要的参考用书。

内容简介

  《物流统计实务(第2版)/职业教育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系列教材,物流企业岗位培训系列教材》根据物流行业产业发展的新特点,结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按照物流统计操作规程,重点介绍了统计概述、物流企业市场调查与预测方法、统计分析的基本指标、抽样推断、时间数列分析、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指数分析、物流企业投入产出统计、物流企业经营状况的综合评价等理论知识,并通过实训提高应用能力。  《物流统计实务(第2版)/职业教育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系列教材,物流企业岗位培训系列教材》具有知识系统、案例丰富、注重创新、实用性强等特点,同时兼顾高职高专、应用型大学的教学,既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本科物流管理、工商管理、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等相关专业的选择教材,也可作为物流、外贸与工商企业从业者和管理人员的培训教材,还可作为中小微物流企业创业者必要的参考用书。

目录

**章 统计概述
**节 统计及其研究对象
一、统计的含义
二、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
三、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四、统计的职能
第二节 统计工作
一、统计的工作过程
二、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三节 统计中的基本概念
一、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
二、标志与指标
三、变异与变量
第四节 物流企业统计概述
一、物流企业与物流企业统计
二、物流企业统计的研究对象与职能
三、物流企业统计的内容
四、物流企业统计资料的分析方法
五、物流企业统计的职责
复习思考

第二章 物流企业市场调查与预测方法
**节 调查方案设计
一、确定调查的目的和任务
二、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三、确定调查项目
四、制定调查提纲和调查表
物流统计实务(第2版)目录
五、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
六、确定调查地点
七、确定调查组织方式和方法
八、确定调查资料整理和分析方法
九、确定提交报告的方式
十、制订调查的组织计划
第二节 统计调查
一、统计调查的含义及分类
二、物流企业统计信息的来源
三、统计调查方法
四、统计调查资料的质量控制
第三节 调查资料汇总整理
一、统计整理的含义
二、统计资料的审核
三、统计分组
四、次数分布
五、统计资料汇总及编制统计表
第四节 市场预测的方法
一、定性分析法
二、定量分析法
复习思考

第三章 统计分析的基本指标
**节 总量指标
一、总量指标的概念及特点
二、总量指标的种类
第二节 相对指标
一、相对指标的概念
二、相对指标的种类
第三节 平均指标
一、平均指标的概念
二、平均指标的种类及计算方法
三、位置平均数与算术平均数的关系
第四节 变异指标
一、变异指标的概念
二、变异指标的种类及计算方法
复习思考

第四章 抽样推断
**节 抽样推断概述
一、抽样推断的含义及特点
二、抽样调查的作用
三、抽样推断中的基本概念
四、抽样的组织形式
第二节 抽样误差
一、抽样误差的产生
二、抽样平均误差的计算
三、影响抽样平均误差的因素
第三节 总体指标的估计方法
一、点估计
二、区间估计
第四节 样本容量
一、样本容量的确定
二、影响样本容量的因素
复习思考

第五章 时间数列分析
**节 时间数列的含义和种类
一、时间数列的含义
二、时间数列的种类
第二节 动态分析的水平指标
一、发展水平指标
二、平均发展水平
三、增长量
四、平均增长量
第三节 动态分析的速度指标
一、发展速度
二、增长速度
三、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
第四节 长期趋势的测定
一、时间数列的构成要素
二、测度长期趋势的移动平均法
复习思考

第六章 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节 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概念与种类
一、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概念
二、相关关系的种类
三、回归方程的类型
四、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简单线性相关与简单线性回归
一、相关表和相关图
二、相关系数计算
三、简单线性回归分析
四、估计标准误差的计算
复习思考

第七章 指数分析
**节 统计指数概述
一、指数的概念
二、指数的种类
三、指数的性质
四、指数的作用
第二节 综合指数
一、综合指数的编制要点
二、数量指标指数的编制
三、质量指标指数的编制
第三节 平均数指数
一、综合指数计算的前提条件
二、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的编制
三、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的编制
第四节 平均指标指数
一、可变构成指数
二、固定结构指数
三、结构影响指数
第五节 指数体系与因素分析
一、指数体系及其作用
二、因素分析
复习思考

第八章 物流企业投入产出统计
**节 物流企业投入统计
一、物流企业劳动力投入统计
二、物流企业劳动对象投入统计
三、物流企业劳动资料投入统计
第二节 物流企业产出统计
一、产品实物量统计指标
二、物流企业价值量统计
三、物流企业利润统计
四、物流企业服务质量统计
复习思考

第九章 物流企业经营状况的综合评价
**节 物流企业经营状况综合评价概述
一、物流企业经营状况综合评价的意义
二、物流企业经营状况综合评价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三、物流企业经营状况综合评价的基准
四、物流企业经营状况综合评价的权数
第二节 物流企业经营状况综合评价方法
一、综合评分法
二、综合指数法
三、功效系数法
第三节 物流企业经济效益评价
一、物流企业经济效益的内涵
二、物流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三、物流企业经济效益评价实例
复习思考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第三章统计分析的基本指标◆ 学习目的与要求 ◆  了解统计分析基本指标,熟悉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和变异指标的特点;  熟悉统计分析基本指标,掌握和理解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和变异指标的计算方法;  熟悉几类平均指标与变异指标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引导案例】“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进程中极为重要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奋力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又上了一个大台阶。 经济总量稳定增长。“十二五”期间,我国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等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推动形成经济结构优化、发展动力转换、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的良好态势。“十二五”规划目标即将胜利实现。2014年与2010年相比,国内生产总值从40.2万亿元增至63.6万亿元;按美元折算,从6万亿美元增至10.4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位;占全球经济比例由9.2%上升到13.3%。2011—2014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5%。据世界银行数据,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由2010年的4 300美元提高至2014年的7 380美元,在上中等收入国家中的位次不断提高。对于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讲,这是了不起的成就。 物流统计实务(第2版)第三章统计分析的基本指标 经济结构优化。“十二五”期间,经济结构出现了一些转折性的可喜变化。一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超过投资,2011—2014年,*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54.8%,高于投资贡献率7.8个百分点。二是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超过第二产业,从44.2%上升到48.1%,比2010年提高3.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由46.2%下降到42.7%;第三产业就业占比从34.6%上升到40.6%。三是城镇化率(常住人口)从2010年的49.95%上升到2014年的54.77%。与此同时,农业连续增产增收,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四是中西部地区投资和经济的增速超过东部,地区发展差距扩大的势头得到了初步抑制。 基础设施水平全面跃升。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高效、便捷的铁路网、公路网、航空运输网、城际铁路网、航道网逐渐形成。2014年年末,铁路营业里程、公路里程、高速公路里程、定期航班航线里程分别达到11.2万千米、446.4万千米、11.2万千米、463.7万千米,分别比2010年末增长22.6%、11.4%、51%、67.7%。特别是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突破1.6万千米,居世界首位。建设了一批跨流域调水和骨干水源工程。信息化水平全面提高,新一代移动通信网、下一代互联网、数字广播电视网、卫星通信等设施建设加快,逐步形成了超高速、大容量、高智能国家干线传输网络;推动了三网互联互通和业务融合。 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科技整体水平加速提升,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量子调控、中微子振荡、90α热休克蛋白、CiPS干细胞等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潜器、超级计算、北斗导航等战略高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高铁、4G移动通信、核电、电动汽车、特高压输变电、杂交水稻等重大创新成果加速应用,产生重大效益。2014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达13 312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9%,比2010年提高0.36个百分点。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从2010年的50.9%提升到2014年的54%。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9件,比2010年增加2.8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重要突破,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增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开展。资料来源:http://gb.cri.cn/42071/2015/11/16/3245s5167936.htm. 思考: 1. 描述“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科技实力显著增强主要采用了什么指标?基础设施水平全面跃升中哪种交通方式里程的增长态势*为明显? 2. 交通设施方面,2014年铁路营业里程、公路里程、高速公路里程、定期航班航线里程的总和比2010年增加了多少?增长了多少? 3. 从上述资料来看,能否推导出铁路、公路、高速公路、定期航班航线?哪种方式里程所占比例较高?哪种方式占主导? **节总 量 指 标 按统计指标的作用和表现形式不同,可以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由于事物的内容决定其形式,因此,我们所说的总量指标是数量指标的表现形式,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是质量指标的表现形式。 一、 总量指标的概念及特点〖*4〗(一) 概念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的总规模、总水平、总成果的统计指标。它反映被研究对象实在的、绝对的数量,故又称为绝对指标或绝对数。例如,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土地面积、粮食产量、国内生产总值、进出口贸易额、商品流转额、固定资产投资额等,都是总量指标。 (二) 特点 (1) 总量指标的表现形式为绝对数,并且要有计量单位。例如,按当年价格计算,2014年我国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为28 750.0亿元。 (2) 总量指标的数值随着研究范围的大小而增减。如一个省的人口一定大于所属的某一个县的人口数;一个县的粮食产量一定大于所属的某一个乡的粮食产量。 (3) 只有对有限总体才能计算总量指标。对于无限总体只能采取近似值。 二、 总量指标的种类 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可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1) 总体单位总量。用来反映总体中总体单位数的多少,说明总体本身规模大小的指标。如以企业为单位时的企业总数、以职工为单位时的职工总人数、以学校为单位时的学生总人数等。 (2) 总体标志总量。用来反映总体单位某一数量标志所有标志值的总和,表示其数量规模的指标。如某一总体范围内各企业的增加值、各户粮食产量、某地区用水总量等。 一个总量指标是属于总体单位还是总体标志总量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研究目的不同和研究对象的变化,它是可以转化的。如果研究对象是企业,则全部企业就是一个总体,它包括的企业个数就是总体单位总量,而企业中的职工人数、产值等指标就是总体标志总量。如果统计的目的在于了解整个职工队伍的收入状况,那么职工总人数就是总体单位总量,而工资总额则是总体标志总量。 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1) 时期指标。反映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发展过程的总量,如产品产量、产值、商品流转额、人口出生数、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等。时期指标具有以下特点。 **,各时期的时期指标数值可以直接相加,其和可以说明较长时间内社会经济现象发生的总量。第二,时期指标的数值大小与时期的长短有直接关系,如一年的商品销售额一定大于一个月的商品销售额。第三,时期指标的数值是通过连续登记取得的。 (2) 时点指标。反映现象在某一时刻(瞬间)上状况的总量,如人口数、企业数、生猪存栏头数、固定资产净值、机器台数、商品库存额等。时点指标具有以下特点。 ① 不同时点上的时点指标数值不具可加性。不同时点上的时点数值直接相加,除在有关指标的计算过程中需要外,没有实际意义。 ② 时点指标数值大小与时点间隔没有直接关系。如年末的商品库存额不一定比某月月末的库存额大。 ③ 时点指标的数值一般是通过间断登记取得的。 总量指标按其采用的计量单位不同,可以分为实物量指标、价值量指标和劳动量指标。 (1) 实物量指标。这是以实物单位计量的总量指标,如人口总数、职工人数、粮食产量、钢铁产量、煤炭产量、设备台数等。实物量指标的优点是能直接反映产品的使用价值的大小;其缺点是指标的综合性能较差。 (2) 价值量指标。它是以货币单位计量的总量指标,如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固定资产投资额、社会商品零售额等。价值量指标的优点是具有广泛的综合性能和概括能力;其缺点是指标比较抽象、脱离物质内容。所以分析问题时总是实物量指标与价值量指标结合应用。 (3) 劳动量指标。它是以劳动单位计量的总量指标,如出勤工时、缺勤工时、生产实用工时等。 第二节相 对 指 标〖1〗一、 相对指标的概念相对指标又称相对数,是社会经济现象中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之比。其中作为比较基础的量称为基数,作为进行比较的量称为对比数,即 相对数=对比数基数 相对指标有以下两个特点: ①它是一种抽象化了的数值,反映现象之间差别的相对程度; ②其数值大小不随总体范围的大小而变化。 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有两种: 一是无名数;二是有名数。 1. 无名数 无名数是一种抽象化的数值,具体表现形式如下。 (1) 系数或倍数。系数或倍数是将对比基数定为1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两个数字对比,分子数值和分母数值差别不大时常用系数。如工资等级系数、固定资产磨损系数和固定资产有用系数等。两个数字对比,分子数值大于分母数值很多时常用倍数。如我国2014年客运量为2 209 391万人,是2000年产量的1.49倍。 (2) 成数。成数是将对比的基数定为10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如今年粮食产量比去年增加一成,即增产1/10。 (3) 百分数和千分数。百分数和千分数是将对比基数定为100或1 000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分别用%和‰表示。其中百分数是计算相对指标数值时*常用的一种形式,如计划完成程度、发展速度、增长速度都是用百分数表示的。当对比的分子数值比分母数值小很多时,宜用千分数表示,如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等。 2. 有名数 有名数一般用来表现强度相对指标的数值。它将相对指标中的分子与分母指标数值的计量单位同时使用,以表现事物的密度、强度及普遍程度等。如人口密度用“人/平方千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用“元/人”表示等。 二、 相对指标的种类 统计中的相对指标根据研究目的和任务的不同,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6种。 (一) 结构相对指标 结构相对指标是反映同一时期总体内部组成状况的相对数。它是利用分组法,将总体区分为若干部分,以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计算各部分所占比例的一种相对数,常用百分数的形式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结构相对数=总体部分数值总体全部数值×100% 例如,根据我国6次人口普查资料,总人口性别结构如表31所示。表31人口普查性别结构单位: % 性别**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男性51.8251.3351.5051.6051.6351.27女性48.1848.6748.5048.4048.3748.73合计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注: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次至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由上表可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性别结构基本是稳定的,男性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略大于女性。结构相对指标有两个特点: ①结构相对指标具有可加性,各部分比例之和等于1或100%; ②结构相对数的分子、分母不能互换。 (二) 比例相对指标 比例相对指标是反映总体中各部分之间数量联系程度和比例关系的相对数。其计算公式为 比例相对数=总体中某一部分的数值总体中另一部分的数值 在实际中,常见的比例相对指标主要有男女性别比例、农轻重比例、投资和消费比例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内需总体上保持了较快增长。但是,消费占内需的比例波动下降,投资所占比例则波动上升,投资和消费失衡问题日趋严重。从经验数据出发,考虑到我国目前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以及各国经验,我国较好的投资与消费比例关系应该是: 投资率一般不应高于40%,消费率不应低于60%。而且,从历史经验来看,若要保持一个较合理的投资和消费比例关系,经济增长速度不宜过快。 2014年我国投资率和消费率分别为45.9%和51.4%,投资和消费比例为0.89,与2000年的0.53相比有明显改善。预计到2020年我国投资率可能降到35%以下,消费率可能上升到60%以上。

作者简介

刘徐方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物流专业教师,2004年从事教育工作,主要讲授物流学、营销学、物流统计、供应链等课程。参编书籍主要有《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研究论丛—基于北京市的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中央商务区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市场营销学》(内蒙古出版社,2005年)、《中国经济增长:制度因素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物流市场营销》、《供应链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 郑强国 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讲管理学、企业管理、战略管理、物流管理、物流统计、管理技能开发训练等课程,主编《管理学》(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9)、《新编实用管理心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广告心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3)等教材;主持院级平台课《管理学》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北方工业大学教改课题,2014-2015)、工商管理专业场景式教学探索与实践(北方工业大学教改课题. 2009-2010 主持人)、管理学精品课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北方工业大学教改课题. 2006-2007 主持人)等项目。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