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属热处理原理与工艺/叶宏

包邮金属热处理原理与工艺/叶宏

¥35.1 (9.0折) ?
1星价 ¥35.1
2星价¥35.1 定价¥3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22111340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31
  • 出版时间:2018-02-01
  • 条形码:9787122111340 ; 978-7-122-11134-0

本书特色

本书分为热处理原理和热处理工艺两大部分,共13章。热处理原理部分主要介绍了钢在热处理中发生的相与组织转变的规律、特点,常见组织的特点及性能。具体包括:金属固态相变基础、奥氏体转变、珠光体转变、马氏体转变、贝氏体转变、过饱和固溶体的脱溶分解(含钢的回火转变)。热处理工艺部分主要介绍了常用热处理工艺参数的确定,热处理应用的技术,具体包括:退火与正火、淬火与回火,表面淬火、化学热处理、形变热处理、真空热处理等,此外还对热处理工艺设计进行了简要介绍。 本书是高等工科院校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金属材料热处理的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热处理原理和热处理工艺两大部分,共13章。热处理原理部分主要介绍了钢在热处理中发生的相与组织转变的规律、特点,常见组织的特点及性能。具体包括:金属固态相变基础、奥氏体转变、珠光体转变、马氏体转变、贝氏体转变、过饱和固溶体的脱溶分解(含钢的回火转变)。热处理工艺部分主要介绍了常用热处理工艺参数的确定,热处理应用的技术,具体包括:退火与正火、淬火与回火,表面淬火、化学热处理、形变热处理、真空热处理等,此外还对热处理工艺设计进行了简要介绍。 本书是高等工科院校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金属材料热处理的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金属固态相变基础1 11金属固态相变的主要类型1 111按平衡与否分类1 112其它分类方式5 12金属固态相变的主要特点5 121相界面和界面能5 122惯习面和位相关系6 123弹性应变能7 124过渡相7 125晶体缺陷7 13固态相变中的形核7 131均匀形核8 132非均匀形核9 14固态相变中晶核的长大10 141新相长大机理10 142新相长大速度11 15固态相变动力学13 复习思考题14 第2章钢的奥氏体加热转变15 21奥氏体的组织结构与性能15 211奥氏体的结构15 212奥氏体的显微组织15 213奥氏体的性能15 22奥氏体的形成机理16 221奥氏体形成的驱动力16 222珠光体类组织——奥氏体转变17 223马氏体——奥氏体转变20 224奥氏体加热转变缺陷21 23奥氏体形成动力学21 231奥氏体等温形成动力学21 232连续加热时奥氏体形成动力学22 233奥氏体形成动力学的数学表达23 234影响奥氏体形成速度的因素25 24奥氏体晶粒度及其控制25 241研究奥氏体晶粒度的意义25 242晶粒度26 243本质粗细晶粒钢26 244影响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因素27 245奥氏体晶粒大小的控制30 246粗大奥氏体晶粒遗传性30 复习思考题31 第3章珠光体转变32 31珠光体的组织形态与晶体结构32 311珠光体的组织形态32 312珠光体的晶体结构34 32珠光体转变机理34 321珠光体形成的热力学条件34 322片状珠光体的形成机制35 323粒状珠光体形成机制38 33珠光体转变动力学39 331珠光体转变的形核率N及线长大速度G40 332珠光体等温转变动力学图(IT图)41 333影响珠光体转变动力学的因素42 34合金元素对珠光体转变的影响43 341合金元素对奥氏体珠光体平衡温度(A1)和共析碳浓度(S点)的影响44 342合金元素对珠光体转变动力学的影响44 343合金元素对珠光体转变产生影响的原因45 35亚(过)共析钢的珠光体转变45 351共析相的析出与伪共析转变45 352亚共析钢中先共析铁素体46 353过共析钢中先共析渗碳体47 36珠光体的力学性能48 361共析成分珠光体的力学性能49 362亚共析钢珠光体转变产物的力学性能51 复习思考题51 第4章马氏体转变52 41钢中马氏体的晶体结构52 411马氏体的晶格类型52 412马氏体的异常正方度53 42马氏体转变的主要特点54 421马氏体转变的表面浮凸现象和切变共格54 422马氏体转变的无扩散性55 423马氏体转变的位向关系和惯习面55 424马氏体转变的不完全性57 425马氏体转变的可逆性57 43马氏体的组织形态58 431马氏体的形态58 432影响马氏体形态及内部亚结构的因素62 44马氏体转变的热力学64 441马氏体转变的驱动力64 442Ms点的物理意义65 443影响钢Ms点的主要因素65 45马氏体转变的动力学68 451马氏体的降温形成(变温瞬时形核、瞬时长大)68 452马氏体的爆发式转变(自触发形核,瞬时长大)69 453马氏体的等温形成(等温形核,瞬时长大)69 454表面马氏体69 455奥氏体的稳定化70 46马氏体的力学性能71 461马氏体的硬度和强度72 462马氏体的塑性和韧性73 463马氏体的相变诱发塑性73 复习思考题74 第5章贝氏体转变76 51贝氏体转变特征和晶体学76 511贝氏体转变特征76 512贝氏体转变的晶体学77 52贝氏体的组织形态77 521上贝氏体(B上)77 522下贝氏体(B下)78 523粒状贝氏体(B粒)79 524无碳化物贝氏体(B无)79 525反常贝氏体80 526柱状贝氏体80 53贝氏体的形成条件80 531贝氏体转变热力学条件80 532贝氏体铁素体的形成81 533贝氏体转变动力学82 54贝氏体的转变机理84 541切变机理84 542台阶机理86 55贝氏体的力学性能87 551钢中常见贝氏体组织的力学性能87 552影响贝氏体强度和硬度的主要因素87 553贝氏体的韧性及影响因素88 复习思考题89 第6章钢的过冷奥氏体转变图91 61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图91 611过冷奥氏体转变图的概念91 612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图(IT图)的建立92 613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图(IT图)的分析93 614影响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图(IT图)的因素94 615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图(IT图)的基本类型96 62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图97 621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图(CT图)的建立97 622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图的分析98 623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图的基本类型101 624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图与等温转变图的比较101 63过冷奥氏体转变图的应用102 631利用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图确定淬火临界冷却速度(Vc)102 632分析转变产物及性能102 633确定工艺规程103 复习思考题104 第7章过饱和固溶体的脱溶分解105 71铝合金的时效105 711时效过程与时效产物及特性105 712AlCu合金时效过程中微观组织变化106 713AlCu合金在时效过程中的性能变化107 714时效方式108 715影响时效的因素109 72钢中的时效109 721马氏体时效钢的时效109 722低碳钢的形变时效110 73钢的回火转变110 731淬火钢在回火时的组织转变111 732淬火钢回火时力学性能的变化118 733合金元素对回火的影响120 734回火脆性122 74调幅分解123 741调幅分解的热力学条件123 742调幅分解的特点124 743调幅分解的组织和性能124 复习思考题125 第8章钢的退火和正火126 81钢的退火126 811扩散退火126 812完全退火127 813不完全退火128 814球化退火128 815再结晶退火130 816去应力退火130 82钢的正火130 83退火和正火后组织与性能131 84退火、正火缺陷132 复习思考题133 第9章钢的淬火及回火134 91钢的淬火134 92淬火介质134 921对淬火介质的要求134 922淬火介质的冷却作用135 923常用淬火介质及其冷却特性136 93钢的淬透性139 931淬透性与淬硬性概念139 932影响钢的淬透性的因素140 933淬透性的实验测定方法140 934淬透性的应用142 94淬火应力、变形及开裂144 941淬火应力144 942淬火变形146 943淬火开裂148 95淬火工艺149 951淬火加热规范的确定149 952淬火介质及冷却方式的确定151 953淬火方法151 96钢的回火153 961回火的定义与目的153 962钢的回火特性153 963回火工艺的分类及应用154 964回火工艺的制定155 97钢的淬火、回火缺陷与预防157 971淬火缺陷及其预防157 972回火缺陷及其预防159 98淬火工艺的新发展160 981奥氏体晶粒的超细化处理160 982碳化物的超细化处理160 983控制马氏体、贝氏体组织形态及其组成的淬火161 984使钢中保留适当数量塑性第二相的淬火161 复习思考题162 第10章钢的表面淬火163 101概述163 1011表面淬火的目的分类及应用163 1012表面淬火原理164 102火焰加热表面淬火168 103感应加热表面淬火171 1031感应加热基本原理171 1032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工艺173 104高能束表面淬火175 1041高频脉冲淬火175 1042激光加热表面淬火176 1043电子束加热表面淬火177 复习思考题178 第11章钢的化学热处理179 111化学热处理原理及过程180 1111化学热处理的基本过程180 1112加速化学热处理过程的途径181 112钢的渗碳182 1121渗碳的目的和分类182 1122渗碳原理183 1123渗碳方法185 1124渗碳工艺规范的选择187 1125渗碳后的热处理187 1126渗碳后钢的组织与性能188 1127渗碳件质量检查、常见缺陷及控制措施190 113钢的渗氮191 1131钢的渗氮原理192 1132渗氮层的组织和性能194 1133渗氮用钢及其预处理195 1134渗氮工艺控制196 1135渗氮工艺发展概况200 114钢的碳氮共渗200 1141中温气体碳氮共渗201 1142氮碳共渗(软氮化)202 115渗硼203 1151渗硼层的组织性能203 1152渗硼方法204 1153渗硼工艺205 1154渗硼后的热处理206 116渗金属206 1161渗金属的方法206 1162渗金属层的组织性能207 117辉光放电离子化学热处理208 1171离子化学热处理的基本原理208 1172离子渗氮209 1173离子渗碳、碳氮共渗和氮碳共渗210 1174离子渗硼和渗金属210 复习思考题211 第12章真空热处理和形变热处理212 121真空在热处理中的作用212 1211真空基本概述212 1212真空热处理的优越性212 122真空热处理工艺214 1221钢的真空退火、真空淬火及回火214 1222钢的真空渗碳、渗氮215 123形变热处理的作用和强韧化机理216 1231形变对钢基体的作用216 1232影响形变热处理强化效果的因素217 124形变热处理的分类218 1241相变前形变的形变热处理219 1242相变中形变的形变热处理220 1243相变后形变的形变热处理221 1244表面形变热处理221 1245形变化学热处理222 复习思考题222 第13章热处理工艺设计223 131热处理零件的技术要求223 1311热处理技术条件及其标注223 1312热处理工艺位置安排223 132热处理工艺制定的原则、依据和步骤224 1321热处理工艺制定的原则224 1322热处理工艺制定的依据225 1323热处理工艺制定的步骤225 133材料选用与热处理工艺的关系226 1331材料与工艺的选用原则和方法226 1332典型零件的材料选用与工艺制订实例230 参考文献232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