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156202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88
  • 出版时间:2018-03-01
  • 条形码:9787520156202 ; 978-7-5201-5620-2

本书特色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地域广、受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随着国家开发建设的持续推进,北方地区的荒漠化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一直呈逐步加重的态势,与其关联的沙尘暴在世纪之交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危害。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荒漠化防治工作。尤其是自本世纪初以来,防治荒漠化的行动力度显著加大,治理成效显著,使得长期以来持续恶化的荒漠化形势逐步得以遏止,成为世界荒漠化防治实践的典范。本书是对我国北方荒漠化地区多次考察和历经近20年持续研究成果的结晶,对荒漠化形成机理、治理模式与防治对策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可为国家荒漠化防治政策和荒漠化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内容简介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地域广、受危害很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随着国家开发建设的持续推进,北方地区的荒漠化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一直呈逐步加重的态势,与其关联的沙尘暴在世纪之交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危害。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荒漠化防治工作。尤其是自本世纪初以来,防治荒漠化的行动力度显著加大,治理成效显著,使得长期以来持续恶化的荒漠化形势逐步得以遏止,成为世界荒漠化防治实践的典范。本书是对我国北方荒漠化地区多次考察和历经近20年持续研究成果的结晶,对荒漠化形成机理、治理模式与防治对策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可为国家荒漠化防治政策和荒漠化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目录

**部 分总论篇
**章 中国荒漠化地区概况
  一 自然环境条件
  二 地区开发进程
  三 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特征
第二章 荒漠化现状与演变态势
  一 荒漠化土地面积与结构
  二 荒漠形成与发展过程
  三 荒漠化演变动态
第三章 荒漠化影响因素分析
  一 荒漠与荒漠化的本质
  二 影响荒漠化演变的基本因素
  三 影响荒漠化演变的主导因素
第四章 荒漠化机理分析
  一 荒漠化机理学说评述
  二 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承载能力
  三 不合理农牧业经济活动与荒漠化形成的关系
  四 荒漠化与生态环境退化的恶性反馈
第五章 荒漠化治理策略
  一 制定治理对策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二 我国荒漠化治理的总体策略
  三 荒漠化地区社会经济转型及调控途径
  四 荒漠化治理的技术途径
  五 荒漠化治理的政策体系
第六章 荒漠化治理模式
  一 国外荒漠化治理模式综述
  二 国内荒漠化治理模式总结
  三 国内荒漠化治理模式述评
第七章 荒漠化治理样本
  一 样本点选取的依据
  二 样本点实地调研分析
  三 荒漠化治理样本的系统总结
  四 警惕我国北方荒漠化治理中的生态破坏
第八章 北京沙尘暴成因及治理途径
  一 北京沙尘暴的形成及源地变化
  二 北京沙尘暴的成因及趋势判断
  三 北京沙尘暴治理的经验教训及治理新途径
第九章 荒漠化治理措施
  一 政策措施
  二 治理工程
第十章 荒漠化治理成效
  一 治理效果
  二 治理成效综合分析 第二部分 分论篇
第十一章 科尔沁地区荒漠化态势与治理成效
  一 区域概况
  二 荒漠化基本态势
  三 荒漠化治理措施与成效
  四 荒漠化治理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五 政策建议
第十二章 呼伦贝尔地区荒漠化态势与治理成效
  一 区域概况
  二 荒漠化现状及态势
  三 荒漠化治理措施与成效
  四 荒漠化治理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五 政策建议
第十三章 浑善达克地区荒漠化态势与治理成效
  一 自然状况
  二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三 荒漠化现状及态势
  四 主要措施及治理成效
  五 荒漠化治理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第十四章 毛乌素地区荒漠化态势与治理成效
  一 区域概况
  二 荒漠化现状及态势
  三 荒漠化治理措施与成效
  四 荒漠化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五 政策建议
第十五章 库布齐地区荒漠化态势与治理成效
  一 区域概况
  二 荒漠化现状及态势
  三 荒漠化治理措施与成效
  四 荒漠化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五 政策建议
第十六章 阿拉善地区荒漠化态势与治理成效
  一 区域概况
  二 荒漠化现状及态势
  三 荒漠化治理措施与成效
  四 荒漠化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五 政策建议
第十七章 柴达木及长江源地区荒漠化态势与治理成效
  一 区域概况
  二 荒漠化演变过程与现状特征
  三 治理措施与成效
  四 存在的问题与政策建议 第三部分 展望篇
第十八章 荒漠化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缺乏系统治理规划,各项举措衔接欠佳
  二 治理任务仍然艰巨,治理难度将会加大
  三 治理成本快速增加,资金投入明显不足
  四 后期管护有待加强,治理效果亟待巩固
  五 农业用水过度扩张,生态用水问题凸显
  六 生态经济发展滞后,高层专业人才匮乏
第十九章 荒漠化治理思路、原则与目标
  一 新时期荒漠化治理的总体思路
  二 新时期荒漠化治理的基本原则
  三 新时期荒漠化治理的总体目标
第二十章 新时期荒漠化治理策略
  一 因地制宜规划,分区系统治理
  二 收缩农牧产业,转变发展方式
  三 整合治理工程,构建治理体系
  四 完善市场机制,发挥社会潜力
  五 健全法律法规,保障永续发展
第二十一章 完善荒漠化治理的政策建议
  一 理顺荒漠化治理组织机构设置
  二 制定荒漠化地区系统发展规划
  三 完善草原产权林权制度
  四 加大生态建设投入力度
  五 加强水资源“开源节流”
  六 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并举
  七 加快发展沙产业
  八 大力发展风光发电产业
  九 着力提高教育科技水平
  十 控制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规模
  十一 建立荒漠化防治特区
  十二 强化对荒漠化地区的生态管理 参考文献
后记
附录一 会议合影
附录二 野外考察照片精选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刘治彦,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党委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信息集成与动态模拟实验室主任、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等学术团体常务理事,《城市与环境研究》、《区域与城市经济》(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编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负责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有关部委、地方政府以及国际合作研究课题60多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