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言志——黄健中艺术评传

诗言志——黄健中艺术评传

1星价 ¥53.4 (6.0折)
2星价¥53.4 定价¥8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605037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293页
  • 出版时间:2019-11-01
  • 条形码:9787106050375 ; 978-7-106-05037-5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中国电影艺术家传记丛书”的一部。是针对电影艺术家黄健中 (1941—) 的评传。分为三个篇章。上篇, 如诗: 光影中的艺术与人生 ; 中篇, 风急天高: “心灵的迹化”与“生命的承诺” ; 下篇访谈与札记: 家国理想与人间情怀。

目录

上篇 如诗:光影中的艺术与人生
一、诗性智慧与诗意呈现
(一)影像代言人
(二)行走在智性的光明里
(三)导演:智慧与人心的聚合者
(四)诗性:创作的原点和终点
二、“北影”:中国电影的文化沃土
(一)永远的恩师:崔嵬、陈怀皑
(二)汪洋:“我心中的铜像”
(三)凌子风和钟惦棐的魅力
(四)我们这一代人的“夏公”和“荒煤同志”
(五)“我们的楷模”:谢晋、谢添和于洋
三、故乡:“我是龙。不是门里的虫!”
(一)“海上十四天”
(二)黄健中的父亲母亲
(_一)家乡:生命的胎记
(四)永远的“黄金搭档”

中篇 风急天高:“心灵的迹化”与“生命的承诺”
一、电影本体性之追寻
(一)《小花》:影像的冒险
(二)《如意》:人性礼赞
(三)《大鸿米店》:逼视人性恶
(四)《银饰》:超越时代的情与爱
二、电影民族化之探索
(一)《良家妇女》:何以“墙内开花墙外香”
(二)《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镜头下的哲学诗篇
(三)《过年》:“酒香不怕巷子深”
(四)《我的1919》:影像中的爱国情怀
三、“第四代”:结束,也是开始
(一)“电影,应该电影化”
(二)电影民族化与个性化
(三)形式,生命的样式

下篇 访谈与札记:家国理想与人间情怀
一、《笑傲江湖》:“风格即人”
(一)挑战,为了创新
(二)黄健中追忆:“没有令狐冲的日子”·自信使我强大
(三)张纪中如是说:水火无情·黄导有根坚强的神经
(四)再看《笑傲江湖》
二、《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建立新的秩序比仇恨更重要”
(一)超类型文本
(二)生命救助·救助生命
(三)理想女性的乌托邦幻想
三、从《美丽无声》到《天堂秀》:“戏不惊人誓不休”
(一)《美丽无声》:“家国之事,身世之感,风流蕴藉”
(二)《雾柳镇》:“有血性,见人性”
(三)《经纬天地》:“文学性、戏剧性、电视性”相结合
(四)《天堂秀》:“谜情引发的激情”
四、从《大秦帝国》到《忽必烈》:恢宏的写实与唯美的浪漫
(一)《大秦帝国》:“浩浩然,黑色裂变”
(二)《大风歌》:“唱盛世魂”
(三)《忽必烈》:朝气蓬勃,如旭日东升
余绪:“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金萍一直格外关注黄健中的创作,也是他导演作品*忠实的观众。每次电视里播放黄健中的作品她都会和普通观众一样按时观看,并不断和黄健中交流看法和意见……与金萍多次相见中,有两次不同寻常,都是她摔倒受伤,或者说她有两次受伤都被我碰见。不久前这次受伤,是金萍为黄健中去超市买牛奶时摔伤了手指和脚趾;与**次比,还算“小儿科”,尽管在闷热难耐的桑拿天里不能自如活动,必须卧床休养,也十分难熬。  金萍**次摔伤是2002年在黄健中的家乡泉州。当时我正为写黄健中传而在他的家乡“深入生活”,我们在泉州相遇,相见甚欢。当时的情境已经记录在上文2002年4月12日我的手记中。就在此后我要离开前的一天夜里,突然和黄健中家乡的亲人一样接到了惊人的消息:金萍摔伤,伤得不轻,正连夜送进泉州医院。我和泉州的亲人几乎全部出动,立刻赶往医院。见面后知道,金萍踩到枇杷皮上,滑得摔了一跤,伤在腿上,才算松了一口气。当时年过六旬的黄健中小心翼翼地背金萍下车、悉心照顾的情境依稀还在眼前……那份无微不至的呵护与关爱在几年后酷暑中的北京再次呈现在我的眼前。  看着黄健中为金萍倒水、煲汤的背影,看着在床上依然笑声爽朗的金萍,看着他们互敬互爱、和谐默契的生活,特别是听到他们彼此小黄、小金地叫着……不能不让人心生感慨——人世间*写实的夫妻、*本真的爱情、*笃定的情感,还能以怎样的方式显现呢?平淡如水的日子就是这样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化成了一杯水、一碗汤、一个个熟悉的眼神、一次次亲昵的呼叫……  因为有“执子之手”的过程,才有了“与子偕老”的感动。  时间老了,年轮刻在了眼角,回想着黄导的背影、金导的笑声……恍然间仿佛参悟了岁月带给人的美丽,那是穿越层层迷雾后的澄明,是舒卷自如的坦然,更是人与自己、与爱人、与亲人彼此间的宽容与和善……  2018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是黄健中和金萍结婚50周年纪念日,亲朋好友为他们筹办了一个小型的金婚庆典。黄健中暗地里给金萍准备了一个惊喜,也为每位来宾精心准备了一份小礼物,让在场亲友无不为之感动。更令人感动的是,黄健中发自内心的金婚感言。他说,一个人,一生*重要的选择有两个——事业和婚姻,它们相辅相成,婚姻需要悉心培植;对于一个男人,婚姻往往决定了他的事业能走多远。这些年我的家庭生活舒畅,没有杂念干扰,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  但是,美满幸福的婚姻绝不是上苍或外界抑或他者赐予的,需要两个人用心呵护,即黄健中之谓“悉心培植”。50年的“黄金搭档”,黄健中与金萍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尽管他们的家庭出身、教育背景、脾气秉性和生活习惯等不尽相同,甚至一起生活50年了,连早点都没吃到一块儿,黄健中爱吃的早点是西式的,金萍是中式的。但是他们相互包容,宽容对方、克制自我,生活和工作中相互体谅、扶持,从来没有脸红吵架。特别是,金萍也是在剧组呼风唤雨的大导演,但是,只要一进家门,她就像换了个人,成了妻子、母亲,剧组里的一些习气和做派都被她统统关在了家门外。  金萍身材不高大,却着实是个“大女人”,是和黄健中举案齐眉聪慧大气的女人。  金萍的柔情爱意无疑是黄健中的温馨港湾,50年,半个世纪,不管生活中的飞短流长还是工作中的狂风暴雨,她都与黄健中休戚与共,恩爱如初。如今“奔八”的这对夫妇还是彼此称呼对方“小黄”“小金”,那么亲切、自然150年前北影厂的小黄,50年后还是小金当年的小黄,不变的称呼中融化了他们50年如一日的情投意合,50年的相濡以沫、岁月沧桑……或许这就是这对普通却不平凡的夫妇特有的“恩爱”。  ……

作者简介

  黄健中,1941年出生于印度尼西亚泅水市,福建泉州人。国家一级导演,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电影评论家学会理事,电视评论家学会理事。1960年进入北京电影制片厂,师从导演崔嵬、陈怀皑,先后任场记、副导演、导演。1979年开始电影创作,导演作品《小花》《良家妇女》《过年》《我的1919》等在国内外多次获奖。除电影、电视剧创作外,发表电影理论研究和评论文章50余万字,出版多部论著。被国家广电总局授予“优秀电影艺术家”称号,被载入英国剑桥《世界名人传记词典》。    张荔教授,文学博士:现任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戏剧影视文学系教师。任国际戏剧评论家协会中国分会理事、中国话剧历史与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曹禺研究会理事。在《文艺争鸣》《戏剧艺术》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戏剧:艺术与精神》《曹禺“弥留之际”的“诗意独白”》等专著五部。参与《莱昂瑟与莱纳》《弥留之际》等舞台剧的创作,负责排练统筹、文学编辑和宣传等工作。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