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隶书名家经典:翟云升 书东海神庙碑

清代隶书名家经典:翟云升 书东海神庙碑

1星价 ¥26.6 (7.0折)
2星价¥26.6 定价¥3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492326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5cm
  • 页数:56页
  • 出版时间:2019-10-01
  • 条形码:9787514923261 ; 978-7-5149-2326-1

内容简介

  隶书是一种过渡性字体,它的成熟意味着又要向新的字体演变。汉末楷书的出现预示着隶书的没落。楷书逐渐取代隶书成为应用广泛的字体后,以“初唐四家”为代表,再经颜真卿、柳公权及元人赵孟頫等大家,致楷书发展。隶书在唐代曾有过短暂的中兴与辉煌,出现了以唐明皇、徐浩、韩择木马代表的“唐隶”,风格肥厚甜媚,格调不高,为识者所讥,但毕竟维系了隶书一脉。自宋至清初,隶书应用场景减少,能隶书者鲜,习隶者又多猎奇,即使如趟孟頫、文徵明等擅隶者,堪为后世取法者了了,此时的隶书已无复大汉威仪。  清代“碑学“兴起,书风复归于朴,在书史上大纛彪炳,而“碑学”之嚆矢,实始于篆隶之复兴。就隶书而言,清初郑篮浸淫汉碑三十余载,取法《曹全》《史晨》,虽“妄自挑趯”,有失汉人之沉雄伟岸,但遒媚、飘逸、奇宕之处毫无做作,为后世取径汉碑开辟了方便之门。时王时敏、朱彝尊、傅山等亦能隶,但或失于拘,或失于怪,郑篮诚为开一代风气者,对后世金农、高凤翰、郑板桥等影响甚大,故朴学大师阎若璩曾以“圣人”目之。乾嘉以来,随着访碑、着录、研究的深入,涌现出一批长于隶书的大家,如丁敬、黄易、桂馥、邓石如、伊秉绶等,“集隶书之大成”的伊秉绶贡献尤巨,堪称一代巨匠。晚清执隶书牛耳者为何绍基、赵之谦,二人诸体皆精,并能融会贯通,何氏引行草笔意人隶书,纵逸超迈,其“神龙变化”处令人不可端倪;赵氏则以北碑之法融于隶书,夸张起笔顿转和收笔波挑,绪字飘逸飞扬,变态多方。清末昊昌硕的隶书以气势取胜,粗壮坚实,气息浑厚,非篆非隶,亦篆亦隶,古意盎然。  读者亦尽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各家隶书范本临摹学习。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