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156516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179页
- 出版时间:2019-12-01
- 条形码:9787520156516 ; 978-7-5201-5651-6
本书特色
菲利普·拉金(1922-198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伟大的诗人之一。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书写奠定了他在英国诗歌史上的地位。本书围绕“抵抗死亡”进行探讨,阐明死亡是拉金诗歌写作的核心动力,并从根本上塑造了拉金的日常生活诗歌书写以及诗人与读者的关系。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梳理发现, 死亡与这些争议有着紧密的联系。本书试图围绕“抵抗死亡”进行探讨, 阐明死亡是拉金诗歌写作的核心动力, 并从根本上塑造了拉金的日常生活诗歌书写以及诗人与读者的关系。
目录
引言
研究对象
研究目标
研究综述
本书概述
**章 菲利普·拉金诗歌的核心主题:死亡
**节 早期诗歌:向死亡学习
第二节 成熟期诗歌:关注死亡
小结
第二章 菲利普·拉金的死亡观:死亡的绝对性
**节 诸种抵抗死亡方式的失效
第二节 自我及经验世界的幻灭
小结
第三章 抵抗死亡的写作:诗歌和永恒
**节 必死日常生活的保存
第二节 具体可感物质性的建立
小结
第四章 抵抗死亡的读者:在阅读中长存
**节 读者:抵抗死亡的重要环节
第二节 理想读者:在阅读中实现主客体统一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研究对象
研究目标
研究综述
本书概述
**章 菲利普·拉金诗歌的核心主题:死亡
**节 早期诗歌:向死亡学习
第二节 成熟期诗歌:关注死亡
小结
第二章 菲利普·拉金的死亡观:死亡的绝对性
**节 诸种抵抗死亡方式的失效
第二节 自我及经验世界的幻灭
小结
第三章 抵抗死亡的写作:诗歌和永恒
**节 必死日常生活的保存
第二节 具体可感物质性的建立
小结
第四章 抵抗死亡的读者:在阅读中长存
**节 读者:抵抗死亡的重要环节
第二节 理想读者:在阅读中实现主客体统一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刘巨文,1980年生于河北,文学博士,先后就读于河北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现任教于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主要研究领域为英国诗歌和中国当代诗歌。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25.0¥39.0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9¥29.8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6.3¥15.0 -
见字如面
¥23.4¥49.8 -
读人生这本大书
¥8.8¥26.0 -
长篇小说:红与黑
¥21.7¥69.0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2.8¥28.8 -
我与地坛-纪念版
¥17.0¥29.0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7.8¥25.0 -
茶,汤和好天气
¥8.6¥28.0 -
夏日走过山间
¥9.1¥30.0 -
林徽因讲建筑
¥10.3¥29.0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34.3¥68.0 -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8.6¥28.0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4.8¥32.0 -
到山中去
¥9.1¥30.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24.4¥49.8 -
人生非若春日蔷薇
¥16.2¥46.0 -
瓦尔登湖
¥11.1¥39.0 -
西南联大古文课
¥16.7¥58.0